分享

中国偷偷生产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元凶,被《自然》抓包

 蓝林观海 2019-05-23

《自然》5月22日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Increase in CFC-11 emissions from eastern China based on atmospheric observations”找到了新证据,证明中国违反国际公约,偷偷生产导致温室气体加剧的化学品,研究表明该物质的排放增加主要来自中国东北部的山东省和河北省。

这种化学物质叫做三氯氟甲烷,也被称为CFC-11,曾经广泛应用于冰箱和建筑物的隔热材料。CFC-11是造成南半球平流层臭氧空洞的最突出的化学物质之一。根据1987年签署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它的生产必须于2010年逐步停止。

但是最新的研究揭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东部的CFC-11排放增长至少占到同期全球增幅的40-60%,违反了《蒙特利尔议定书》提出的到2010年全球停止生产CFC的要求。

分析显示,由于CFC-11的生产禁令,大气中CFC-11的含量开始缓慢下降。2012年前,CFC-11的浓度以每年0.8%左右的速度下降,但2013年下降速度放缓了一半。只有出现了新的排放源才能解释这种转变。

《自然》报道称,中国官员在《蒙特利尔议定书》相关会议上报告说,他们已经确定了一些非法生产的CFC-11产品,并对相关人员提起了诉讼。但CFC-11生产规模,以及中国政府是否有能力阻止这种生产等情况目前仍是未知。

曾经环保组织EIA有在中国实地调查发现,中国廉价泡沫制造商在生产中大量违法使用CFC-11,因为这种原料的价格比替代品更为便宜,而且生产效率更高。在被禁之前,东亚的CFC-11和类似的化学品几乎都是中国生产的。

在2018年7月份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指出,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并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许可范围外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生产和使用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一直是我们重点监管和执法打击的对象。

他称,媒体和相关机构报道出来之后,生态环境部迅速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分析研判,第一时间组织执法力量开展全面检查,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之中。我部对包括CFC-11在内的ODS非法生产和使用采取零容忍态度,一旦发现任何中国境内企业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CFC-11,都将依法坚决打击,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