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多读书,才有可能成功。虽然多读书不能保证你一定成功,但是,大量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的人一定是爱读书的。这些人还有以下共同之处: 一本好书可能需要几天才能读完。真正爱读书的人一定会每天都匀出时间来读这本书,更不会无缘故地中断计划。成功人士在完成自己的既定任务的过程中也是这样。 除了专注之外,爱读书的人还会给自己设定读书目标,比如每次开始读书时,一定要读满计划页数或章节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项活动。成功人士也会为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设置目标,并且努力将其付诸现实。 如果有二十分钟的空闲时间,普通人可能觉得这二十分钟什么也做不了。但爱读书的人想的是“有二十分钟可以读书了”。成功人士把时间看得也是异常珍贵,他们会抓住任何机会学习新东西。 读书可以让你以他人的立场来看待事物,这种体验会一直跟随与你。成功人士能够从各个角度看问题,也是因为他们读了足够多的书。 爱读书的人会反思他们每天读到的东西。以其他视角看问题可以看到事物的另一面,而反思能让他们有机会理解如何从新角度有所收获。成功人士读书时并不是简单地盯着每一页纸上的字看,他们知道读书对自己的益处,也知道书籍能够改变人生。 多读书有助于增强记忆力,你读的越多,学的越多,大脑就越容易存储信息,而并非是动画片《辛普森一家》里爸爸信奉的“新的进,旧的出”。成功人士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扩充知识、增强记忆力。 爱读书的人认为大脑就像肌肉一样,需要锻炼。每天进健身房锻炼能保持健美体形,不断阅读也能让大脑保持“健美”。成功人士会通过阅读或者诸如填字游戏的方法锻炼大脑,使大脑维持在每天都能思考解决大问题的状态。 偶尔读读“垃圾杂志”或者漫画小说也没什么的。再怎么说,读书也比看肥皂剧、泡酒吧有益地多。再次强调,成功人士非常珍惜时间,即便是空闲时间,他们也要想法设法地利用来进行自我提升。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读本好书更能使自己放松了。 所以,还是多读书吧!我们为你推荐以下6本经管好书。无论是学习还是放松,你都用得上。 作者:[美]阿什利·万斯 译者:周恒星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年3月 相比乔布斯,马斯克更加热衷于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之中,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立了发射火箭(开发外太空、拯救人类),开发电动汽车(减少石油消费)的梦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正在接近实现梦想的阶段。马斯克及其掌控的两大创新机构spaceX和特斯拉电动汽车,可以在不断犯错的情况下成长,这也是美国创新环境给予的。(郑渝川) 作者:[美]亚历克斯·斯特凡尼 译者:郝娟娟、杨源、张敏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月 本书作者将共享经济定义为“共享经济的价值在于能使社会团体通过互联网利用未充分利用的资本,进而减少对这类资本的所有权的需求”,包括5个层面,价值、未充分利用的资产、网络易访问性、社群、所有权需求,在这基础上使资产利用最大化。在本书中,作者以自己从事共享经济的诸多经验,讲述共享经济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也分别指出个人利己共享者、创始人、公司、资本、政府如何对共享经济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共享经济对信任、监管、道德的新挑战。(谢祥) 作者:[英]里卡多·塞姆勒 译者:师冬平、欧阳韬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4月 当我们还在谈论去中心化、自组织、合弄制、事业合伙人的时候,巴西一家公司早在30多年前就开始打造无为而治非层级组织。也许你认为本书是应景之作,实际上它写于20多年前,作者里卡多.塞姆勒从他疲倦不堪的父亲手上接下重任,开始拯救濒临破产的塞氏企业。尽管采取了许多制度措施,却没有改变组织萎靡不振的局面,最后决定消除公司的管理约束制度和组织层次,采取员工自治的方式。当然实现员工自治不是一蹴而成的,塞氏企业从刚开始的混乱中理清思路花了近五年时间,而且这种自组织形式不具有可移植性,这取决于里卡多·塞姆勒的独特个性,不信你再去分析维珍和理查德·布兰森的特立独行的个性看看。(谢祥) 全球视野下的欧洲经济(1000-1800年)》 作者:[荷]扬·卢滕·范赞登 译者:隋福民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3月 这是一本基本上摆脱了西方中心论,以及对古代东方经济假想两种谬论,而对工业革命成因作出解释的杰作。作者认为,中世纪时期开始的近千年内,欧洲不同区域出现的制度探索,初步建立起相对富有效率的制度结构,降低了融资成本、交易成本,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市场一体化。作者甚至认为,中世纪时期教廷的强权地位,带动了修道院大量新建,使得识字率、书籍产量持续提高,还建立起财产权法律制度,这些是工业革命更为重要的基石。 书中数据引用及论证最具说服力的是,到了中国的清代(17-19世纪),人口少得多的西欧地区,书籍产量数十倍于中国等东亚地区。读书、教育、培训的普及,降低了熟练工人的溢价,刺激了技术发明,增强了劳动力素质,生产率提高也因此具备了前提。清帝国、德川时期的日本、奥斯曼帝国等国家尽管努力降低了交易成本,却没有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也未曾主动或被动顺应推动近代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还未能构建起对财产权的保护制度。这一切加速了这些地区相比西欧的巨大分化,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并扩散到周边地区的同时,亚洲从东至西就这样丧失了重回起跑线的机遇。(郑渝川) 作者:[美]理查德·泰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