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佳圈钱奖:瑞幸咖啡

 天承办公室 2019-05-23

作者〡人民不需要张浩

来源〡裸泳

整编〡PE早餐

成立18个月,每天亏损440万,目前没有盈利时间表的瑞幸咖啡,5月17日在美国上市了。上一次如此神速的,还是趣头条和拼多多,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者成为了全球最快的IPO公司。

在今天的朋友圈里,往前对瑞幸嗤之以鼻的人们,开始赞扬其“执行力”与“大数据”,或是“瑞幸=星巴克+711+Costco+亚马逊”。往前担忧瑞幸是否还活得下去的人们,也在这一天透露了“事实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消息。也有人站在了往前与往后的中间位置,今天说它是玩弄了一场资本的游戏。

不管往前往后,裸泳都表示:这一杯,谁爱谁去爱

1

瑞幸的“资本逻辑”

有很多朋友对资本市场不太熟悉,而对资本市场不太熟悉的朋友也确实会被批上科技外衣的企业所迷惑。

但是不是真的被迷惑了呢?

首先为理清瑞幸的资本逻辑,裸泳的朋友举了一个大致例子,供大家参考:

0)创始人创建瑞幸,个人资金投1000万,企业估值1000万,持股100%。

1)投资人A进,投1000万,投后估值1亿,持股10%。

2)投资人B进,投1亿,投后估值10亿,持股10%。

3)投资人C进,投5亿,投后50亿,持股10%。

4)投资人D进,投10亿,100亿,持股10%。

5)创始人与投资人在相继投入16.2亿后,瑞幸实现IPO,估值300亿。

6)IPO后,创始人与投资人A、B、C、D都中途陆续多次以不同价格出售股票,累计套现100亿,不同阶段进入的创始人与投资人分别实现数百倍,数十倍或数倍的收益。

7)瑞幸上市后找不到盈利模式,业务无以为继,泡沫破灭,估值从300亿跌回10亿,上市前进入的机构投资人都已经退出完成变现,流通股票由中小投资者逐渐完成接盘。

8)最后,投资人一共投了16.2亿,但瑞幸上市获得了300亿估值,最后做了一个赔掉上市前融的与IPO融的数十亿,泡沫破灭估值跌到不到10亿的公司,但投资人自己却套现了100亿,净赚84亿。这种收益,是正儿八经做咖啡生意远不能实现的。

9)更坏的一种结果,瑞幸还有可能像ofo一样,拖欠供应商货款,银行贷款,房东房租与员工工资,中小投资者赔掉半生积蓄,除了这场资本游戏的主导者获利,大多数人都受损。另外,就是有一些用户多喝了几杯便宜咖啡,一些帮助瑞幸鼓吹的券商与媒体收了一些酬劳。

朋友说,“财经媒体领域如果能够正确认识瑞幸的模式本质,将有助于未来中国商业文明的进步。”

不过这是不是本质呢?

2

亏损是问题?

接着看公司细节。

在去年底瑞幸B轮融资之后,就曾迅速传出过将在2019年海外上市的消息,据说首选香港。不过很快被港媒辟谣:不到三岁,香港不要。

尽管截止到3月,瑞幸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现磨咖啡连锁,门店超2300家。

不过在过去的18个月里,他们一共亏损了22.27亿元。

瑞幸咖啡净亏损率和调整后净亏损率变化情况,制图:36氪

当然,CEO钱治亚也丝毫没有慌过,经常出来跟媒体表示,“账面上还躺着20多亿,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

亏损是问题吗?

拼多多三年亏了13亿,爱奇艺上市前亏了37亿,京东亏了12年,亚马逊亏了20年,不过市值过万亿美金了,谁说亏损是问题?

不过亏损不是问题,不代表背后的逻辑不是问题。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亏损逻辑的总结,亏损背后的逻辑可要比亏损的现象要重要得多。

我们把沾上互联网的公司分为3类:

第一类是原生形互联网公司。比如BAT、Facebook、亚马逊等,它们价值逻辑的核心至少有一条金线——“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不等于互联网效应,更不是“互联网+”,而是“每多出一个用户,都会使产品、服务、体验对其他的用户更有价值”,这是数字世界中最好的护城河。一旦网络形成,公司价值会呈指数级攀升。

可问题是,瑞幸模式具备网络效应吗?

第二类叫再生形互联网公司。比如滴滴、摩拜,这些公司其实是“互联网+传统产业”后的产物。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即它们在细分市场可以具备或接近互联网的“垄断性”。比如滴滴在出行一家独大,某种意义具备定价权。可是餐饮和零售的本质就是分散的,瑞幸可以打破这个逻辑建立“垄断”吗?

第三类叫互联网营销的公司。用流量的方式搭建和裂变用户群体,规模增长速度快且猛,但烧钱。如果用户留存不够,这个流量池就是一个漏水池。

这一点可以问问瑞幸的用户。

 

今年4月最后一轮融资结束后,瑞幸开始下调了对用户的补贴,其销售费用占比拦腰斩。今年1季度,新开门店只有297家,还不如去年的单月数据。这种做法马上收到了消费者的回馈,月均交易用户增长大幅放缓,月销量同样明显下滑。

用户到底冲什么来的?

3

一场“陆家人“的合谋?

最后说人。

瑞幸咖啡今日开盘涨47%,报25美元,后涨幅持续收窄,首日收盘报20.38美元,较IPO发行价17美元上涨19.88%,市值约47.4亿美元,也成为今年在纳斯达克IPO融资规模最大的亚洲公司。

不过撑起这天价估值的,怕是一场“陆”家人的合谋。

公开资料里,CEO钱治亚在神州待了很久,想要出来创业。神州优车董事长陆正耀支持老部下梦想而加入,并形容自己为慷慨的财务投资者。公司最重要的投资方,愉悦资本创始人刘二海说,自己早年在北美和陆正耀喝咖啡时就诞生了这个想法。

按找线索的逻辑,陆正耀是关键人物。

 

回顾上市前融资经历,除了B+轮领投的贝莱德在公开资料里看不出是陆正耀的老熟人外,其他从天使轮一路跟过来的机构都与陆正耀有深厚渊源。

据品玩消息,陆正耀和刘二海、大钲资本创始人黎辉组成一个“铁三角”,就连瑞幸在IPO前招来的CFO Schakel,也是2014年神州租车香港上市承销商瑞信在香港的老高管。这都是在神州租车上市中一起赚过几个亿的好兄弟。

根据瑞幸的招股书,其股东中,陆正耀持股30.53%,他姐姐持股12.4%,钱治亚持股19.68%,大钲资本持股11.9%,愉悦资本持股6.75%。老熟人们随着瑞幸IPO成功,也即将可以选择退出。

这是团伙吗?

如果是,团伙自然来自神州。

神州租车2007年9月成立,2014年9月港股上市,7年间陆续引入了联想、华平、赫兹租车以及上述“铁三角”等机构。14年上市前的股权结构是联想36.8%,华平23.1%,赫兹租车19%,陆正耀18.6%。

也就是说上市前,陆正耀已丧失了控制权,联想、华平是大头。

上市后,2015年6月1日,华平减持1.68亿股,拿走4亿美元。2015年10月,联想减持1.254亿股,大概拿走15亿元。

而根据神州租车2016年财报,联想控股投资12亿元,退出超过19亿元,未退出股份时任账面值40亿元。华平投资2亿美元,退出4亿美元,未退股份时任账面值20亿元。

两者可谓赚的盆满钵满。

也就是说,在神州租车上市后,陆丧失了控制权,只能看着投资人拿大头。

虽然后来通过一系列神州租车与神州优车的操作,陆正耀重新夺回了控制权,但赚钱的最高点已去。

而到了瑞幸这次,陆正耀吸取了教训,他要自己做主。

很多人只是分析瑞幸靠不靠谱,殊不知,陆正耀就是来赚钱的。至于靠不靠谱,生意的事,赚了就是靠谱。陆是商人,不是企业家。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到,“有些人步伐与众不同,那是因为他们听见了远方的鼓声。”

有多远呢?

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消费手磨咖啡大概25亿杯,其中星巴克中国区销售大约4亿杯,占市场总量的16%。

瑞幸在此前的招股书里说,去年他们卖了9000万杯咖啡,并引用了Frost&Sullivan的数据,说中国一年共喝了87亿咖啡,5年后这个数字将达到155亿杯。以此证明自己有多远。

不过这个Frost&Sullivan除了说咖啡,还说过一些其他数据,比如中国有1亿多年轻人不能自己生孩子、1.4亿男人阳痿、1.8亿人精神病。

这一杯,爱的有点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