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城文房四宝新赋

 开信有益 2019-05-23


邢少山


一、宣笔赋

昔鸿蒙未开,华夏始昌。宣笔者,宣城产也。仓颉造字,解浮生之彷徨;蒙恬造笔,开书写之洪荒。韩愈《毛颖传》曰:相传秦始皇时,将军蒙恬南伐楚之中山(泾县一带),始以免毫竹管为笔,书契兴旺。时称“秦笔”。至九年(809)隋开皇,改宛陵为宣城,“秦笔”亦改称为“宣笔”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噫!宣笔后盛行于唐、宋,璇玑瑶光;诸葛氏、吕道人、汪伯立等,均为一代制笔名手,四海名扬。元代湖笔渐兴,宣笔不乏笔郎,徽州詹斗山、詹素文、胡竹溪、张天宝、曹索功、胡开文等人,莘四海制笔贤良。 

宣笔,稽夫历朝历代,独胜天下,历久不殇。缘宣笔选料精细,制作生琅,形成“尖”“圆”“齐”“健”四大特长,颇具特长。毛纯耐用,刚柔并济,书之流畅。唐、宋,宣城兔毫笔受书画名人,仰慕尽赞赏。唐代诗人白居易《紫毫笔诗》云:“江商石上有老兔,吃刘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又云:“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诗人耿伟亲试宣笔,欣然道:“落纸惊风起,摇空邑露浓,舟奇与纪事,舍此复何从!”(《咏宣州笔》)唐律列宣笔为“贡品”,专贡皇上,定“岁贡青毫六两,紫毫二两”。宋,辈出巧匠,制笔技术张扬。笔杆雕镂,精美绝伦,用尽花样。举国制笔,皆以宣城诸葛高、诸葛渐、诸葛元名声最旺。梅圣俞赞:“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唐朝文学家苏东坡用宣州笔应试,“终试不败”,“以为珍玩”。君每得诸葛笔宛转可意,眉飞色扬,谓除宣城外,岭南皆无笔,就“都下”亦无称心之笔、伴我心香。书法家黄庭坚受赠宣笔,随即《谢送宣城笔》吟唱。宣笔荡荡乎风行,独独乎煌煌。大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为取宣笔,向宣州笔工陈氏和诸葛氏写“求笔贴”,倾吐心肠。书画家刘海粟赞宣笔“宣笔纵横,蝉蜕龙变”,同时亲临现场,监制“莲蓬斗笔”,嘱做“莲子”模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噫吁唏!继千年之传承,续百代之辉煌。新中国成立后,老艺人凤元龙带头组织十几名制笔艺人,组建宣笔生产合作社,让宣笔重放光茫。改革开放,宣笔火浴希望,品种扩大至二百余种,达五十万余支年产量。选料多样,紫毫、狼毫、獾毫、羊毫等类,繁锦重光。还用貂毫、鼠须、鸡毛、人须、胎发等原料,烨烨笔堂。一支高级宣笔,非一人一手或一朝一夕可就,须经过水盆、装套、修笔,检验、装球等五个车间十几道工序,似筑锋梁。一支上品宣笔须修整二次以上, 用放大镜透光,笔工艺人如纵横沙场。今宣笔业更青山直上,泾县宣笔厂精制之“石獾”,“宣州紫毫”、“纯紫尖毫”、“ 黄山烟雾”、“脱颖狼毫”、“乌溪清泉”等各种硬毫笔,基业日昌;特选山羊毛峰颖制之“长颈鹿”、“鹤颈”、“笋锋”等长锋羊毫笔,独领芬芳。1996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佘征军担任生产技术厂长兼宣笔工艺研究所所长,着手宣笔开发和挖掘,汉代“簪笔”、唐代“铁头紫毫”、“小紫尖”,宋代诸葛“江南净紫”、元代“黄连笔”,以及“紫毫笔”等,重放光茫。为此,2008年“宣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碧波开道,持速领航。宣州张苏笔庄,老牌笔王,笔之名坊,后继有人,越办越旺。宣笔,当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欣赏“长颈鹿”笔,颂道:“人人都殡湖州笔,岂料泾城笔亦住’秋水入他花入座,斜笺小草兴无加,新制几支初试手,尖圆齐健足堪夸,谁谓令人不如古,蒙恬自是后生氛。”当今,宣笔,除供应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等书画店和二十多个省市外,每年还有大宗出口,还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各国市场。   

嗟夫!叹造物之煌煌,赞宣城中国文房四宝之乡。载笔沿儒习,挥笔写华章。吴楚润泽,笔点铅黄。文化名城,诗成锦章。轻下笔急回峰,书写词笔新创。笔落青山飘古韵,帐开红旆照高阳。濡染大笔何淋漓,笔写故乡韵飞畅。紫泥丹笔皆经手,到身赤绂尽金黄。染玄墨以定色,书乾坤之坤朗。构佳思于几案,蕴丘壑于胸膛。悠悠青史,代代工匠。并日星兮永耀,经苍桑而重光。河清海晏,物阜民康。江山更锦绣,伟业沐春光!

二、宣 纸 赋

咨!宣纸名出宣州府,自古生于泾县城。 白马一山可作证,乌溪两水更为凭。安徽有俗语曰:“怀宁出人,桐城出名;泾县出纸,宣州出名。”《宣城县志》载: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泾县唐代隶属宣州府,因地得名者,有1500余年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噫!宣纸寻根追源,历史久远。深山曲水孕其身,柔韧洁白缅蔡伦。书写千载留伟绩,精微探寻沁细殷。相传蔡伦造纸后,其弟子孔丹亦以造纸为业,苦心为师傅画像修谱。丹偶见溪边一青檀树,取之造纸,精妙绝纶,遂名“四尺丹”,流传至今。又据《小岭曹氏族谱》云:“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分从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法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业,以维生计。”曹继承了造纸技术,终于造出好纸洁白纯净,于唐代始闻名。书画评论家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另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美精。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宣纸,前世早木熟人记?徒留一笔墨香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裁云为纸向鸿蒙,泼墨淋漓五色生。明末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赞曰:“宣纸至薄能坚,至厚能腻,笺色古光,文澡精细。”  2002年泾县被国家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邢春荣被指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9月30日,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捧金。

噫吁!宣纸何以非泾县莫属,泾县独生。原来惟其材料青檀和稻草是故也。泾县地处皖南山区,以低山丘陵,山如宇字,覆钟似峰。云蒸霞蔚,草术葱茏。水天凝碧-色殊,渺妙青波千万顷。层峦迭嶂宜檀茂,稀碱微酸利草纯。青檀纤纤维密,燎草韧韧性。民俗曰:“宁要三溪的草,不用铜陵的皮。”皆因气候、地质、土壤、水流、物种所生。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天地造化,自然构建。日本人曾到中国窃取过宣纸制作技术,终因日本不产青檀与沙田稻草而造不成宣纸之极品。不识天时与地理,焉能洁白到如今。

嗟夫!宣纸吮大地母亲之乳汁,采宇宙万物之清芬。种类多多,五彩缤纷。按原料分,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按加工方法分,可分为原纸和加工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分,可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按规格分,可分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多种;;按厚薄分类,可分为扎花、绵连、单宣、重单、夹宣、二层、多层等;宣纸按纸纹分类,可分为特制、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噫吁唏!宣纸之名扬兮,人工制造之经典,水土天地滋润。历尽千古,百代神工。至宋、元之后,原料中又添加了楮、桑、竹、麻,以后扩大到十余种。懿乎标格,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序工,历经一年方可制成。在制浆过程中,还要在纸浆里加入杨桃汁藤,绞浆均匀,捞纸神灵。造就其“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

奇哉!宣紙纸拥雪莲紫气凝,薪火相传到如今。其精神与文化内涵“含章蕰藻好斯文 ”,它洁白,绵韧,细密,美丽,长寿,方正。西晋傅咸说“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宣纸白似云、柔似锦、淡似水、浓似漆,不浓不淡,尤如月晕雨雾之奇特效果。国家文物馆中所珍藏的唐宋以来的历代名字画帖碑文,史籍文档,明代刻本《永乐大典》、清代《红楼梦》、《四库全书》能保存,完好无损。宣纸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最佳用纸。我国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遗乎蔟蔟之新,见者茫茫之真。宣纸收藏,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者。宣纸,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长寿命。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

美矣哉!宣纸备受人们欢迎,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斑斓,即一笔落成,浓淡深浅,纹理可见,墨韵清鲜,层次分明,悦动图案,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代代有巨篇。淋漓翰墨更识君,璀璨文明献寸丹。复有雪丈,画家书家书画绝;现代大师,艺匠巨匠工艺传。十年功满出深山,化骨成浆浑等闲。 秀水明山最堪赏,污行劣迹莫能删。耕土还须笔为耒,书凭屏幕事维艰。荒野耘图叠万象,碧空筑梦缂芊萱。蝉衣重负春秋史,冰雪轻疏社稷寒。还记溪桥丝絮赋,尤思薛榭浣花笺。

噫嘻哉!宣紙,翰墨丹青中国梦,一枝独秀傲苍穹。精魂以筑,匠心独运。龙脉气骨,而集慧灵。传承赓续,创新扬弘。大匠妙手,吮德践从。点点心血,绘秀乾坤。烂烂于华夏,融古通今;耀耀乎世界,千载垂功。共祈乡土,共享繁荣,福鼎苍穹!

三、宣砚赋

宣砚,源远流长,古之有之。斯发端于东晋,兴盛于唐宋。李白《草书歌行》中云: “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宋代高似孙《砚笺》及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均有宣砚记载。明代《墨光歌》曰: “空斋清昼陈帘里,新水才添白玉洗,宣州石砚雪洒残,翰走烟云儿卤起。”相传,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葛洪是宣砚制作始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宣城产文房四宝,申报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时,宣笔、宣纸与徽墨俱见,唯砚不在,有人疑存,呜呼哀哉!斯时也,旌德黄太海先生铁锤敲玉壁,瓦釜脆生生,取龙潭之石,量材之存。聚良匠陶莹,敲千古之砚韵,制宣砚而出世横空。噫!石破天惊,钟鼓旌旗,飞鸿动京城。嗟夫,旌中華於天地兮,德潤坤靈之堅。 宣道行於艰途兮,砚神伟力之雄。黄太海,一个普通企业家,天生睿智,砚田柔情藏侠骨,续弛宗风。绵绣云霓中国梦,誓将片石补苍穹。2014年6月19日,“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授牌仪式举行;5月9日,旌德县被授予 “中国宣砚之乡” 。 “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宣城”终因宣砚复出而实至名归。嗟夫,异哉春色别,重见旧花荣; 缺月再重圆,花技色更浓。

砚者,研也,研墨使和濡者。形带石岩圆,光随文发锦。砚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天然巧琢,风雅庄重,滋熙於精。砚有儒者之风,“用行舍藏”或“用舍藏行”;砚内兼素雅之美,色调造型,造化陶蒸;砚收博大之怀,心斋、坐忘、化蝶,面对纷繁而心静。砚亦称砚田,唯尔倶与之终身伴侣。身外无余事,唯有砚笔耕。圆毫促点声清新,石砚宽顽何足云。墨花磨碧涵鼠须,玉方舞盘蛇与龙。      

今日之宣砚石,石产旌德白地镇龙潭山中,山上承日月之光,下汲深壑之水。壮斯厚土,承奇伟而无伦。石以乌黑为主,兼有青绿。分溪流子石、水坑料和山坑料3种。子石质地细密,纯净如玉,脉壮净匀;水坑玉声沉静,细浪柔毂,入手泽生;山坑石肌润腻,品纹奇簇,文典炳麟。诸为稀世之宝,藏量丰盛。斯石坚柔强硬,可深刀、浅刀、斜刀,刀刀入理;能细刻、线刻、缕空,雕法炫空。此稀世之石,可制稀世之作,可留稀世之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呼,一批意境深远、技艺精湛 、做工精细作品相继诞生。君不见《云水禅心》耳畔何须弦九曲,春花秋月最当怜。彼岸温馨如海市,禅心缱绻流年吟。《昭君》黄昏风雪虐腮边,怀里琵琶弦不停。 羯鼓敲时众赏意,胡笳响处有歌行。《国色天香》葩开四月蕾苞红,雨润花枝朵朵红。一花怒放独秀胜,百卉艳芳众心倾。《香远益清》山花傲立香远秀,骄姿古风出雅韵。不蔓不枝蕴花洁,犹若随芳入天庭。君不见《一叶知秋》叶落草丛,工艺精湛,纹理奇工;《“徽”字砚》依材定形, 精雕细刻,施艺形因;《文房四宝》线条清晰,务修均匀 ,剔透玲珑……君不见,诸如以上作品,累累获奖,枝压芳群,或祟其品,或感其灵,或悟其德,或得其灵,受世人青睐与收藏,一悉独宠。

 壮哉,宣砚大作,显历史之悠远,寻妙玉探胜;彰底蕴之厚重,发古韵新声。四宝传承添雅韵,宣砚绽放颂杰英。建安风骨巍然在兮,李谢诗魂绽丽容。伟哉,宣城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文化璀璨,经济飞腾。非遗文化传薪火,欣逢盛世聚精英。复兴圆梦开伟业兮,骑射留香踏古风;美哉,古木春正近,山川秀气盈。黄金百炼独全真兮,黑玉三投始见珍。文化自信中国魂,德以旌贤纳富荣。噫嗟,笔砚兴狂小康行,香灯旌智谋创新。洗砚修良策,挥毫拟素贞。朵朵花开淡墨痕,吾等洗砚洪川村。

四、徽墨赋

噫!乾坤朗朗,徽墨泱泱。徽墨,即徽州墨,因产古徽州而得名。一千多年前,相传河北易州墨工奚超携子奚廷圭背井离乡,辗转至安徽歙州地界,制墨行挡,重操旧业。时子承父业,四海名扬。蹊壑逶迂腾细异,荒原磅礡舞雄苍。南唐后主李煜亲自试其墨,取润汁、书写字,墨落纸上,不湿不涩,不浸不洇,灿灿乌黑,点点金光。即下旨召廷进官,赐姓“李”,改名李廷圭,封为朝庭墨官。 李廷圭后用桐油烟制墨,,加薄片金、铜屑,掺和赓香、冰片重香。全光闪闪,锭芳香长。永不褪色,无比芬芳存。不蚌不腐,便于收藏。人文始造之华茂,华夏发端之蕃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昌盛后继,绩溪“天下墨业之王”石海明名冠海内外,独占鳌头,久传不衰。绩溪玄斋,复古法灯盏油烟、 鹿角胶之传统制作,事业莘莘,文脉薰薰。今古徽州绩溪县划归宣城,绩溪产墨,宣城已有宣纸、宣笔、宣砚,加之徽墨,时宣城被命名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也。”

噫吁!徽之墨,脉动正道沧桑;国之宝,辉耀历代宝藏。唐代,徽墨“天下第一品”,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中外名扬。宋时,现“徽人家传户习墨”“新安人例工制墨”之盛况。明代,墨工就有一百二十多家墨坊。清代,徽墨即有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开文四大名家,汪近圣和胡开文两位都是绩溪县人,胡天注出身绩溪县上庄。呜呼,一千多年来,名家辈出,百代流芳。曹素功、汪节庵、胡开文、詹云鹏、查森山、程君房等均系制墨名家,深厚宏博,凤翥龙翔。不世之功,辉辉煌煌。

呜呼!制墨工艺,庇徽州之山水,化万物之丰盈。志承巧匠营生旨,巧夺仙班造化功。制墨分造窑、发火、取煤、和剂、成型、入灰、出灰、试磨八道工序;现代制墨分炼烟、和胶、杵捣、成型、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包装九道工序。炼烟,闭不透风,点燃草灯,油灯盏灯,瓷碗烟熏。和胶用四十目除杂质筛清,按烟料粗细优劣,和作时令。杵捣,竭力搅拌均匀,然杵捣精英。成型,放入墨墩,用六磅锤翻打。至少翻打八次,每次谓之一折,每折24锤。后按墨小馃称量,按模均分。恒温板上搓成,丸嵌墨绽。用尽手劲,按、捺、推、收、匀。。脱模修整,翻晾累累,以防变形。文明郡邑奕世同,工艺尚卿伴苦辛。神凝万物品行,演绎一派鸿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嗟夫! 徽墨之精神,黑与白无穷,深和邃精深。水墨世界,变化无穷。焕出天地造化,宣示微妙感情。自然山水、花鸟禽兽、人物气韵,意象描摹,描绘生动。徽墨坚而有光,黝而能润,舔笔不胶,入纸不晕,书画自如,幽香郁浓。磨墨为“耕砚”,浩气四盈。“磨墨如病夫”,推轻按重,细致耐心。慢生态、从容度、好心境,吉光片羽,悠然慢动。胡开文苍佩室“心洁偏爱菜根香,何须珍馐佐飞觞。人间自有清白在, 莫道世俗少芬芳”,“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非人磨墨墨磨人”。 

壮哉!春风醒万物,开拓厚继承。改革开放后,徽墨创新工艺,制墨技艺得传承。。1989年,绩溪制墨业天工开凿,玄斋诞生。创新、发展,发展、恢复茶墨、青墨、 朱砂墨、五彩、墨手卷墨,增添新品种。“金膏水碧”、“如犀如玉”、“光如漆”、“惜如金”、“紫琼霜”、“松滋候,皆有实用价值,与欣赏并存。歆羡品类之繁盛,感怀玉质之晶莹。“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又将墨锭制成各种形态,并施以五彩,嵌在锦匣当中,供人们鉴赏收存。汉书秦简泛乌波, 五蕴三光史记兴。 紫砚君房融玉露, 清香万历四宝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的 地球墨是徽墨之珍品。

噫吁唏!生成墨骨原生态,化作凝眉玉液浆。玉笔徽墨擎天地,双手谱写徽墨光。情重一时堪破纸,迹留千古尚余香。舞于淋漓墨色鲜,挥乎日月画卷长。翠舞红飞任笔墨,狼毫作伴共寒窗。由任书生收拾去,凭君点滴落华章。一言中的破疑难,人生斑斓写辉煌。载丹青之丰功,遗千秋之篇章。黑白将相,泽被厥身,薪火继旺。大雅扶轮,妙手兴邦。万世奇珍,美誉华冠,酣梦锦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