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行书,常用100字(十)

 遥想呼应 2019-05-23

实用行书,常用100字(十)

“后”这个字,虽然笔画少,但是在实用速度下,不太容易写得好!

需要把握这几个特点:一、第一撇是平撇,第二撇是附钩撇,注意竖撇的方向、长度、弧度,末端上挑时自然出锋;二、“口”的第一笔宜长,然后一个2字符,整体上,“口”与撇的下端在一水平线上。

当然,同一个字,有不同的风格,此字,只是我的理解!

实用行书,常用100字(十)

“家”这个字,问的朋友也不少。宝盖头一目了然,不需多言。

主要是下面的“豕”,两连撇短促而有力,写完后牵丝写右边,右边在快写的情况下,适合处理成“3字符”,其他地方可以慢,最后这几笔,适合连笔快写!

慢写反而容易不自然,当然,这要根据每个人的手感!

实用行书,常用100字(十)

“自”这个字,没有什么主笔,谈不上俊俏,写规范即可!

有两个注意的细节:一、左面这一竖写完后,下一笔横折钩的下端,比左面一竖下端更低;二,“自”里面的两连横,异化成了“3字符”,适合快写!

实用行书,常用100字(十)

“可”字,比较简单:第一笔长横扛肩,根据每个人的审美,可以写得飘逸,也可写得坚定;下面的结构可以看成是一个“n'字符,连着一长竖,竖有悬针,悬针出锋,收笔方向为下偏左一点。

实用行书,常用100字(十)

所谓实用行书,不但考虑实用,而且最大程度上尊重硬笔书法审美!

“会”这个字,一撇一正捺,严格来讲,并非是最实用的写法。还有如:一撇一反捺,更适合快写;甚至把撇捺异化成撇折连笔的写法(这就不太规范了)。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正式场合,日常写字的时候,也可以把最后一点用回锋来代替

常看古贴的朋友应该知道——“撇折+点”()的组合,不论是二王,还是米芾等等古代名家,很多直接用回锋来代替点的,如:“去”、“公”的最后一笔,都可以用回锋来取代点,而如果“”在上面,比较适合把点写出来,也就是留形为宜,如“台,允“等字!

实用行书,常用100字(十)

对于我而言,无论“厶”在上还是在下,都习惯常用回锋来取代,在我的理解中:作为日常字,一不影响辨识度,二古代有出处(虽然古贴中,往往是下面“厶”才用回锋),如果连这一点发挥空间如果没有,行书的”活“又在哪里呢?

所以,“台”,“允”这些字,我也采用回锋的处理方式。上面黑体字中的观点写给大家,是出于负责任的态度。而下面我说,我喜欢一律省去点,用回锋来代替,只是讲出我个人不太成熟的理解,仅供大家思考、甄别!

实用行书,常用100字(十)

”里“字简单,上面“日”写成倒梯形,注意快写的状态下,转角处适合”以圆代方“;下面一个”土线结”,“土线结”中的“2”字符,不适合写得太宽,该字的结构,上宽下窄,重心要对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