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此处所说的“立德”,便是指会做人,拥有好人品。细心的人会发现,在“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中,“立德”被排在了首位。只有能力而没有人品的人,最终将难逃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书法方面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北宋时期的“苏黄米蔡”四大家。苏便是大文豪苏轼,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蔡——现在来说大家认为的蔡即是蔡襄,可是千年之前的北宋时期,此蔡非彼蔡,而是指蔡京。那么为什么蔡京会被除名呢?蔡京是北宋时期的名人、大臣、著名书法家。
四大家中的“蔡”原本是指蔡京,蔡京的书法姿态豪健、酣畅淋漓,人称“冠绝古今,鲜有俦匹”。蔡京之所以被硬生生地踢出四大家,和他的累累罪恶有着莫大的关系。蔡京是北宋的宰相,曾权倾一时,先后四次任相,长达十七年之久。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奸相,蔡京的种种卑劣行径,使北宋政治腐败到了极点。当时,京城开封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童谣中的“菜”,就是指蔡京。不仅民间憎恨他,士大夫也斥责他为“六大恶人之首”。这样的一个人,书法成就哪怕天下第一,人们在感情上也难以认同,把他踢出“四大家”行列,是符合人们的审美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