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客故事 | 两个男生,四千只鸡,故事才刚刚开始

 369蓝田书院 2019-05-23


尹昆露

云南曲靖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修读统计学,毕业后加入了一家咨询公司,工作一年后转投黑土麦田公益。

张元昌

江西南昌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有多次乡村田野经验。曾在网易游戏公司实习,毕业后加入黑土麦田公益。

已经开了六个小时的车。

张元昌默默算着时间,他和同事尹昆露正在去怀化的高速公路上,早上八点从村里出发,大半天时间里,他俩已经去了重庆和吉首两个地方。

在此之前,他们还去了贵州,如果不是最后在怀化找到了想要的,他们可能还会去更远的地方。

张元昌和尹昆露想要找的,是鸡,本地土鸡。


小洞冲要养鸡

小洞冲村

作为黑麦的第一届创客,他们的项目地在湘西花垣县的小洞冲村,这是一个离国道有五分钟车程的小村子,没什么年轻劳动力,耕地面积也有限,唯一值得说道的是村里的几个养鸡大户。

小洞冲村坐落在一片山林中,村里的鸡大多放养在林子里,成了跑山鸡。

大户的规模一般是三四百只鸡,比起家家户户都会养的十来只鸡,这个数字已经足以把全村的平均收入拉高好几个档位——虽然还是贫困村。

尹昆露下村后先做了一个月的入户调研,每家每户都去看了个仔细,尤其是鸡,但他发现大家都没什么经验。

「有一个村民家的鸡死了一只,他就地埋了,结果发了鸡瘟,最后传染了一两百只,他们也不给鸡打疫苗,只吃药,平常也不会管理鸡舍环境,温度控制、饮食控制这些完全没有。」

村民散养的鸡

这样养鸡的成本太高了,张元昌和尹昆露决定另起炉灶。他们带着24个村民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的主要业务就是养鸡。

那个时候正是深秋,已经过了养鸡的最好时节,于是他们的目标放在了「卖鸡」上。

元旦节假期,张元昌和朋友去上海玩,除了衣服和洗漱品,他在行李箱里还装了十包真空包装的生鸡,这些都是他事先在村里向村民买的,打算带去给朋友看看。

其实就是杀熟。

出乎意料,鸡受到了朋友妈妈的热烈欢迎。

其实也不意外,大城市不准养鸡,要吃到正宗的农村土鸡并不容易,所以一有靠谱的渠道,销售是不成问题的。

张元昌之前已经做好卖不掉就自己吃掉的准备,但离开上海的时候,这十包鸡全卖出去了。

回到村里,他赶紧又联系了几个朋友,让他们的妈妈发动自己的街坊邻居一起来买鸡。城市社区的家庭对土鸡都很感兴趣,于是,选鸡、屠宰、清洗、包装一条龙,那阵子小洞冲村卖出了好几十只鸡。

张元昌很激动,觉得本地土鸡在外地市场大有可为,如果是湘西地区最优质的土鸡则更加会有优势。

用他们的话来说,是血脉保存最为完好的湘西土鸡,并且把它养到最好。


养什么鸡?

张元昌和尹昆露一开始对鸡的了解仅限于哪个部位的肉比较好吃,因此在寻找育鸡场的时候,他们先去找了村里的养鸡大户。大户介绍了自己的熟人,一个鸡苗中间商,姓金,是个很实在的老板。

因为一早确定要找本地土鸡,他们开口就问金老板的鸡是不是本地的。

金老板一点都没犹豫,「都是本地土鸡」,聊了一会儿,又问到他的鸡从哪儿进货,金老板还是没犹豫,「河南啊」。

从河南来的本地土鸡。两个人都乐了。

这件事后,张元昌觉得还是得靠自己来找鸡。因为担心没有当地人陪着会露怯,他们就上网查了一圈资料,一到育鸡场率先开口,现学现卖,在生意人面前倒也不像愣头青。

「翻鸡喙两边来看鸡皮颜色,你要是翻羽毛那就显示不出你对鸡很了解了。」张元昌得意地说。

鸡喙

前前后后奔波辗转了四个地方,看过的育鸡场要么没有想要的鸡种,要么卫生条件太差,张元昌都不是特别满意。

最长的时候,他们一天开车行驶了三百多公里,将近七个小时的车程,从武陵山到雪峰山,沿着整条武陵山脉曲折寻找。但就在最累的那天,他们在怀化找到了一家资格过关的育鸡场。

这个育鸡场的鸡苗质量很好,在地上捡起一个小鸡苗捧在手里,小鸡苗害怕,骨碌碌一滚就下地了,这表示小鸡苗有力气、身体好。

握在手里的小鸡苗

育鸡场育有很多品种,老板拿来一本小册子,着重介绍了其中的雪峰乌骨鸡。

张元昌自己动手查了查,网上的资料写着:

雪峰乌骨鸡是湖南唯一、国内珍贵的肉蛋兼用型乌骨鸡品种,也是宝贵的稀有珍禽。该品种于2009年8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2010年1月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第1325号公告,雪峰乌骨鸡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这鸡太牛了。

张元昌和尹昆露觉得要养就得养最好的本地鸡,老板还在介绍其他品种,什么M杂一号、二号,他们统统摆手表示不看了,只要雪峰乌骨鸡。


做什么样的合作社?

养鸡就要建鸡舍,不过在此之前,他们需要先有一个全员通过的方案。

张元昌和尹昆露早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打算,于是他们带着这个打算去找社员一家家沟通,尝试确定每个人的需求和想法,然后拟定了一个大致的合作方案:社员按照合作社设定的标准养鸡,合作社负责销售。

尹昆露画的合作社模式图

但在随即召开的社员大会上,这个方案被否定了。

合作社的标准是鸡的生长周期必须达到九个月,然而大部分社员都在担心资金回流的问题。小洞冲村是贫困村,村里大部分人手上并没有多少存款,九个月的生长周期,意味着他们九个月都拿不到钱。

不想放低标准,也不想让社员为难。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局面。

张元昌想了很多,很久,最后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合作社是干什么的呢?

下村后之所以成立合作社,是为了整合村里分散的劳动资源,让大家更有效率地投入生产,从而增加收入。合作社的存在,应该是为村民服务。

张元昌决定后退一步:不设定标准,同时社员可以选择自行销售。

这个方案得到了全体社员的一致通过。

其实是有点遗憾的。但张元昌和尹昆露都觉得,这才刚开始嘛。


建鸡舍

万事俱备,只欠一个春季的大晴天,好在四月份的湘西晴空万里,适合干活。

张元昌和尹昆露与社员商量,选中了三块荒地,以一共600元一年的价格租了下来。他们都想好了,三块地挨在一起,一块拿来建鸡舍养小鸡,一块拿来建办公室,让社员有个地方可以看守鸡舍,另一块就拿来种西瓜,夏天边看鸡边吃瓜,岂不美滋滋。

他们把看守鸡舍的办公室称为「红宫」

想法很好,但合作社的账户里只有一万块钱,那是所有社员的出资额。

预算有限,是省工钱,还是省材料钱?

四月份正是春忙的时候,犁地、育秧,都要趁着天气好的时候进行。但让尹昆露没想到的是,一听合作社要建鸡场,大家的答案都是「省工钱」。

小洞冲的村民正在地里育秧

「虽然要钱没多少,要力气还是有很多的。」

于是,谁暂时干完了手头上的活儿,就会过来帮一会儿忙。运物料、搭铁架、铺锯木灰,拉水泵,这些事都是张元昌、尹昆露和村民们一点一点完成的。

张元昌和尹昆露正在埋水管

然而一万块钱终究太少,材料成本还是得想办法压缩。

「能不花钱的东西就不要花钱。」

这是大家的共同意见,也是这项工程的最大宗旨。

有一个村民家有一堆闲置的钢管,于是搭建大棚的架子有了;村支书是建房的好手,他设计了一种最少木板搭建的方式,于是机压板的用量节约了两成;要用到竹子的地方就去后山上砍;薄膜、锯木灰、水泵这种必须要花买的东西,则由村民出面砍价,苗话一说,关系一攀,商家多多少少会给一个最低价。

搭鸡棚的架子是村民免费提供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最后完工的时候,预算没有超,时间也只花了十二天。鸡舍里的设备一应俱全,有水有电,还有控制温度的温度计和电炉,就连换锯木灰清理排泄物的方式和地点都考虑好了。

建好的鸡舍


张元昌和鸡

在村里的半年时间,张元昌想的最多的就是鸡,但他对鸡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张元昌从小不吃鸡蛋,觉得还没孵化出来就被吃掉的小生命很可怜,不想亲手抹杀它出生的种种可能性。

但他曾带回来一只特别漂亮的白羽母鸡,第二天毫不留情带人割了它的后颈,还兴致勃勃地帮忙一起拔毛。 

筹建鸡舍的那段时间,张元昌的微信头像换了五次,全是鸡。

张元昌现在的微信头像

和张元昌聊天的时候,每次一说到鸡,就能明显感觉到他开心的语气。村里的工作有时候很复杂,有时候会不如意,张元昌也会咕哝几句,但最后总会欣慰地表示:「还好我有鸡。」

一开始「鸡」还只是存在于项目的规划中,但四月中旬的时候,他们真的有了鸡,四千只鸡——鸡舍建好后,他们立马联系了怀化那家育鸡场,把鸡苗送了过来。

鸡舍里的小鸡苗

四千只鸡一起在鸡舍里吃食的景象是很壮观的,虽然曾在各个地方的育鸡场见过,但直到在小洞冲,在自己和村民搭建的鸡舍里,张元昌才觉得这些鸡是「我们」的,它不再是其他地方的「商品」。

小鸡们真的会在这里慢慢长大,成为大家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