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一生求贤若渴,这三种有才之人,并不为他所喜

 神气哥 2019-05-23

曹操一生求贤若渴,这三种有才之人,并不为他所喜。

三国时期,从豪杰并起逐鹿天下,到最后三国鼎立,曹操、孙权、刘备三人脱颖而出笑到了最后。这三方势力里了,又以曹操最算成功,至少在他手上,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操,作为魏蜀吴实力最大、统一北方的一方,我们看到他有这么大的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那些死在曹操手下的大小英雄。那些人里,有的碌碌无名,有的也是名重天下,为什么都会走了同一条道路——为曹操所杀呢?我认为,大致有如下几点:

1、 不知藏拙的人:

这个原因死于曹操手上的人、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杨修。杨修之才,不可谓不高,一开始也确实受到曹操的青睐,安排他给将来的太子曹丕做辅佐,后来还做了太师府的主薄。本是大好前程,却因为杨修shi才傲慢,不懂得“枪打出头鸟”。先是以“一人一口”之解吃了曹操的贡酥,又以“门太宽”识破曹操“阔”字之义,最后,终于在军中因为“鸡肋”事件,被曹操杀了。

可见,在曹操手下做人,有才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把才华用在这些“小伎俩”上不算,还恨不得天下人不知道,这才是有才如杨修、也不得善终的根本原因;

2、 目中无人的人:

如果说杨修之锋芒毕露是肇祸之由,那么,孔融、祢衡这两人,其名气比之杨修更要名满天下,尤其孔融,更是孔子的嫡系子孙。可孔融也死于曹操之手,祢衡虽然被黄祖所杀,却也是曹操借刀杀人之计造成的。

孔融与祢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目高于顶的人。孔融以匡扶汉室为由,多次对曹操的大小事宜加以冷嘲热讽。尤其曹丕纳了袁术的侄媳妇甄宓之后,更是亲自写信给曹操,说什么“文王伐纣,把妲己送给周公”,说的曹操面红耳赤下不了台。祢衡更是张狂,“击鼓骂曹”的京剧曲目大家知道吗?就是这老兄的“大手笔”。

试问这么张狂的人,天下有谁能容忍?即使曹操再怎么思贤若渴,也只能一杀了之。

3、不能为己所用的人:

曹操一生,对“才智之士”确实还算待遇不错。可这样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必须能为我所用。一旦发现不能为自己所用的人,尽管他的能力再大,也不可留。

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陈宫,吕布手下的高人。吕布兵败之后,陈宫被俘,一开始曹操多次劝降,可惜陈宫硬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于是,曹操只能忍痛杀之,以免养虎为患。

同样的道理,还有袁绍手下的沮授,都是对原来的主人忠心不二,于是,即使曹操胸怀再大,他们也是不能留下的。

唯一的一个特例,似乎只有关羽。被曹操俘虏之后,立马投降,虽然口头说“一旦得知刘备下落,立即辞去”。曹操接受这个请求,其实是希望关羽留在身边,能受到自己的感化。想不到关羽真的在知道刘备去向后,立即偷跑了。关羽不能为自己所用,曹操也只是还是没来得及出手,这算是曹操失算了吧。

所以,曹操一生自诩最是爱才,也确实因此招纳了像郭嘉、荀彧、贾诩等人,但如果犯了以上三个“大忌”,曹操杀他也是绝不手软的。因此,有才之士,想要有所作为,“做人”才是那个乱世的立身之本啊。不知道您对此怎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