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文章 视频截图 记者了解到,有关支付软件被盗刷的情况,最近在网上有不少相关讨论。而被隔空盗刷的案例,主要是因为支付者打开了免密支付的功能。所谓免密支付,一般是指小额免密支付,也就是小额支付无须密码即可完成。 针对“微信支付会被隔空盗刷万元”的说法,微信官方辟谣公众号“谣言过滤器”日前发布回应称,这是谣言。微信方面表示,微信支付小额免密支付仅支持金额低于1000元的消费,当订单的金额等于或大于1000元时,需要消费者输入密码才能消费。而且,付款码具有时效性和一次有效性。因此,要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隔空”盗刷数万元,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而在实际生活中,入侵商户视频监控设备,是一件技术门槛很高、风险很大的事情。虽然理论上存在作案可能,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微信方面辟谣 “隔空盗刷万元”显然是谣言,但是手机免密支付被盗刷数百元的案例确实发生过。 近日,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个媒体公众号转载了一篇题为《手机付款注意了!有人隔空盗走你的钱,连警察都中招!》的文章,文章提到几个免密支付被盗刷的真实案例—— 2月25日晚,上海市民王小姐在南京东路排队买青团。眼看就要轮到自己,她打开手机付款二维码准备给商家扫码付款。付款成功的嘀声响后,微信的消费提示让王小姐傻了眼:一盒青团怎么可能卖980元?王小姐觉得情况有异,立刻前往派出所报案。经警方调取监控查看,原来是王小姐身后一男子偷偷用手机扫了她的付款码。警方通过案件梳理发现,这个可疑男子连续多次作案。最终警方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柳某,并于3月13日将其抓获。柳某原本在上海一家电子公司工作,他听说安装一款手机软件,能扫描别人微信或支付宝的付款码将钱转入个人账户,于是便动了歪念。柳某前后作案共5起,窃得钱款2940元人民币。类似的盗刷案例还出现在河北张家口、山西沁水等地。其中2018年7月,山西沁水被盗刷999元的受害者还是一名警察。 980元付款页面截图 业内人士提醒,为避免付款码被隔空盗刷,在付款时,不要过早打开付款码页面,更不要暴露给旁人。输入支付密码时,一定要确认金额,再付款。此外,还可以关闭免密支付功能或设置消费限额。如果真的出现被盗刷情况,要第一时间报警,警方可以通过商户信息等来追溯资金的去向。 微信方面此前还提供了几个设置小技巧,帮助网友提高支付的安全性。 题图来源:网络截图 |
|
来自: 360_ss_note2 > 《ZS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