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阻肺的三大诊断标准,任何一个都不能掉以轻心

 我的书架292 2019-05-23

2018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重新定义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一场所导致。‍

新定义强调了慢阻肺的常见性、可防性和可治性,对于慢阻肺普及和患者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虽然定义发生了变化,但先前的诊断标准依然适用。对于出现咳嗽、呼吸不畅等问题的患者来说,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是防治慢阻肺的关键所在。‍

慢阻肺诊断

在临床上,医生确诊慢阻肺常规会有三个判断标准,符合标准的患者则会被确诊为慢阻肺。

一是排查高危因素,空气污染、吸烟等环境因素对于诱发慢阻肺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因此通过排查高危因素,能够为初步判断提供更多依据。二是检查相关症状。对于出现了咳嗽、咳痰、气喘尤其是在简单运动后气短的症状,那么就需要接受下一步的检查。

三是肺功能检测,这以方式被成为慢阻肺诊断的黄金标准。如果FEV/FVC的值小于70%,则说明气流受限。FEV1/FVC简称“第一秒率”,指的是人在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也就是呼气一次,第一秒占全部呼出气体总量的比例。慢阻肺患者由于气道功能出现出现和障碍,因此在用力呼气时导致气道塌陷闭塞,气体呼出受阻,因此第一秒呼气量占比会较正常人低。一旦这一数值低至70%,那么就可以诊断为慢阻肺。

慢阻肺防治

在对于慢阻肺高危人群,如吸烟者、呼吸道和肺部疾病患者来说,预防慢阻肺应当纳入到日常保健的范畴中,可以通过戒烟、加强锻炼确保自身远离慢阻肺的侵袭。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家庭氧疗有其严格的标准。也就是每天必须保证15小时以上,且连续接受氧疗500天。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这样的治疗不得不卧床或限制行动,但在家庭氧疗被确认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之后,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倾向于以无副作用的家庭氧疗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

在药物治疗和家庭氧疗之外,慢阻肺患者还应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重新形成新的习惯,包括运动习惯、饮食习惯,都应在自身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积极调整。这些改变将有助于保持患者信心,从而强化疾病治疗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