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留守在家的一个80后,为什么留守呢?就是不想让自己的两个小孩成为留守儿童,家里种植有茶叶,可以说我的所有经济来源都靠这片茶园,现在说说明前茶的那些事。 明前茶泛指春茶,春茶一般是指越冬后茶树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而很多地方的春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适宜茶叶的生长,一场“倒春寒”就可能让茶农的辛苦全白费了。所以春茶受到时间、气候等限制,每年的产量都是有限的。春茶都是应季而来,不存在早晚好的说法,品种气候决定它的萌芽期。 不要相信任何茶商说不采雨水叶的说法,茶叶是个长势很快的植物,碰到雨季回南天,今天不采明天可能就是两叶一芽了,“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的说法以及市场对于“明前茶”的追捧,已经能看出春茶早的可贵之处了。早采,是为了保证春茶的品质,茶农们在春茶开采的时候都必须与时间赛跑,与春天赛跑。因为如果晚采那么几天,茶芽生长迅速,长开大叶子,茶叶的品质就会下降。 春天就是一个百废待兴,万物复苏的季节,茶树经过休养,储存了更多的养分,所以刚抽出的新芽蕴含了茶树的营养精华,茶芽肥壮嫩绿,叶质柔软。其营养成分,例如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丰富,使得春茶滋味更加鲜爽,香气更加清幽怡人。 一般去茶叶店,如果老板不是你的熟人而你也不是老茶客,那么会被宰得很惨,昨天亲自去本地茶店看了下,刚进去老板很热情,把最便宜的介绍给我说是明前好茶,(可能我衣衫褴褛的缘故,呵呵)我抓起一把干茶,看了下,说这不是好的吧,一听估计老板觉得我是行家,马上拿出了大几百的给我看,于是我成功蹭了几泡后说朋友需要,合适明天就来。各位去茶店一定要擦亮眼睛,能试茶最好,做到不懂也要装懂。 我来分析下所谓的“明前茶”是否都是想象那么的贵?我的想法是否定的,明前茶都是按照当日的茶青挂钩的,基本可理解为分前期(头采二采)中期(三四采)春尾(翻来覆去的采),不得否认明前前期的茶品质是比较突出的,不怎么喝茶的至少可以尝出久泡不苦不涩,中期的茶品质逐步下降,一种微苦但很快化了苦尽甘来的感觉。后期接近尾声的春茶可呈现出茶汤浑浊苦涩等滋味。当然价格比较亲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