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医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高发年龄段为20~35岁。PCOS是一组集合了多样的、多系统的慢性内分泌紊乱,如月经不规律、多毛、肥胖、高脂血症、高雄激素化的各种表现,囊状卵泡、胰岛素抵抗和不孕等,多数病人只突出表现其中几种,因此,PCOS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我们今天整理了不同年龄阶段的PCOS的诊断要点,供大家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至今尚未见到国际权威性的青春期PCOS诊断标准的发布,因为青春期女孩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还处在发育中,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对于青春期女性,诊断应基于临床和(或)生化高雄激素表现及持续性稀发月经,并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高雄激素表现。 青春期痤疮可为暂时性,故不能单独作为高雄激素临床表现的诊断依据,青春期多毛相对成人来说出现缓慢,亦不严重,但相比痤疮来说能更为有力地提示高雄激素血症。雄激素性脱发暂不能作为青春期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依据。 在鹿特丹标准中,卵巢形态学改变是基于经阴道超声诊断,经腹超声并不能准确反映卵巢形态改变,但前者在青春期女性的实施中存在伦理问题,加上无排卵及卵巢多囊样改变可为性成熟过程中的自然阶段,因此指南建议不要将卵巢多囊样改变作为诊断青春期PCOS的依据。 青春期PCOS的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以下3个指标: (1)初潮后月经稀发持续至少2年或闭经; (2)高雄激素血症或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 (3)超声下卵巢PCO 表现或体积增大(>10 ml) 同时应注意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疾病。
对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来说,新发PCOS可能性不大,其自育龄期开始的持续性稀发月经及高雄激素表现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PCOS患者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体积和卵泡数量减少的速度较正常女性来的缓慢,有报道称雄激素水平下降可以缩短PCOS患者的月经间隔,使稀发月经的表现得以改善,从而多数临床症状反而得到缓解。 因此,对于围绝经期女性来说,卵巢多囊样改变更加支持该诊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