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末去看了《海蒂和爷爷》,很温暖的一部电影。 影片中,8岁的小海蒂被姨妈带到有钱人家,陪女孩克拉拉读书,可是她不识字,也不想识字,无论家庭教师怎么努力,她都'学不会'。 大家都认为这个小女孩可能智商有点问题,而克拉拉的奶奶听说后,决定跟海蒂交流看看。 这时候,她才了解到,小海蒂不识字,是因为内心的抗拒,她说听到好朋友皮特说过'山里的孩子不需要识字'。 奶奶却告诉她,如果你想自己读想读的故事,那就得识字,不要总是轻易听信别人说的。 克拉拉的奶奶用'故事'唤起了海蒂内心的种子,激励着她去识字,她很快就学会了字母,甚至可以读一个完整的故事,还有了一个'写故事'的梦想。 作家林清玄曾说:'好孩子是已经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真正的鼓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激发他对生命的热情。 02心理学上有个'内驱力'的概念。 内驱力,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内部唤醒或紧张的状态,推动着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拥有内驱力的孩子,无论外界给不给他奖励,他都会出于内心需要,自发地把事情做好。 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也就是唤醒孩子内驱力的过程。 电影中,小海蒂被克拉拉的奶奶唤醒了内驱力以后,她开始为了'读故事'而识字,为了'写故事'而读书。 即使后来回到家乡,她可以在面对老师'长大后要做什么'时,毫不犹豫地回答'做一个写故事的人'。 拥有内驱力的孩子,内心更强大,也更能坚持。 作家林清玄曾说,他是一个从小被唤醒了内心种子的人,小学三年级就立志做一个作家,从此,他坚持每天写字:小学时,每天写500字;中学时,每天写1000字;高中时,每天写2000字;大学时,每天写3000字。 就这样,他坚持着,17岁开始发表作品,一生出版100多本书,成为著名的作家、散文家。 03那么,父母该如何更好地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呢?
儿子有段时间特别喜欢拆卸车子,把家里的挖掘机、卡车、公交车……全都拆卸了遍,还常常发脾气摔车子。 刚开始,我们总是觉得他在破坏东西,于是一遍遍说教,但他不听,把车子的零件弄得到处都是。 后来,我带着一份好奇,心平气和地向儿子请教'为什么喜欢拆卸车子'啊,他才说,他想看看这个车子是怎么组装起来的,于是想要拆卸了,自己再装起来,但是能力有限,他组装不起来,于是很气馁。 了解情况以后,有些愧疚,竟然错怪了儿子,于是叫着老公一起帮着儿子组装起一辆车,而儿子也根据经验,陆续把其他的车子组装起来了。 如今,他特别痴迷组装车子,还说长大后要设计和建造世界上最酷的车子。 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并适时地助力一把,有助于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
教育学家尹建莉曾经提到,一位家长跟她抱怨女儿的兴趣有点怪,喜欢用各种小珠子穿各种各样的项链和手链,还把零用钱都拿来买珠子和丝线。 这位家长千方百计地阻拦女儿,希望女儿能像其他女孩那样喜欢钢琴、跳舞、画画。 尹建莉建议他,最好的方式是尊重女儿的兴趣,并引导她读一些设计师的故事,带她去参观珠宝展,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设计文化。 心理学家李雪曾经写道:培养一个天才很容易,父母只要不用自己僵化的、自以为是的头脑试图去教导孩子即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给孩子'如他所是'的尊重,孩子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到底。
电影中,有一幕印象特别深刻。 当村子里的老师问孩子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时,孩子们毫不犹豫地回答: '牧羊人' '农民' '铁匠,像我爸爸那样' 而只有曾经走过出大山、见过外面世界的海蒂回答'做一个写故事的人'。 海蒂的梦想遭到了同班的嘲笑,克拉拉的奶奶一语道破真相:'他们知道的太少,他们只知道这个村子,但你见过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 带孩子去见更大的世界,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也才能帮助孩子寻找到真正的种子。 曾看过一个新闻,11岁的小学生万海妍喜欢'编程',制作18个游戏和2部小说,成为'支付宝8分钟小程序挑战赛'最小的参赛者,拿到了支付宝offer,还说'想要像马云那样做出改变人们生活的软件'…… 这些闪闪发光的成绩背后,是父母跳出一味地让孩子好好学习书本知识,让女儿去接触更广阔的的世界,是对编程的了解和学习,对这个行业的深入了解。 04真正的鼓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比说教1000次更有效。 而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需要父母智慧的引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