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会风骚之意 本乎天地之心——诗人书法家王小宇作品欣赏

 ssww30 2019-05-24

王小宇

王小宇,蒙古族,1978年出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本科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第四届书法研究生班。师从当代文化学者、书画理论家楚默先生。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进甘肃开明画院副院长,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甘肃省书协培训中心专任教师,酒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酒泉书画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政协酒泉市第四届委员会常委,民进酒泉市委会副主委。

其书法作品十多次在国展、省展中获奖、入展,曾获甘肃书法最高奖——“张芝奖”,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有《王小宇书法集》《王小宇诗集》。曾在北京、兰州、无锡、敦煌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

创作手记:

一, 小品

1、附书房对后

创作手记:修习《小止观坐禅法要》。打坐,是生命的内在体验;创作,是让心找到形式。

一直不适应“场面上”的浮华、嘈杂,便显得迂讷拙笨。那就回来,兀兀独坐,看闲庭花开花落……

2、附拓片题跋作品后

创作手记:拓片,是金石古物的皮肤。题跋过程,是远古神明的复活。故不作考据文字,只以禅诗化解。冥冥召召,回到书写,致敬神性!

3、附四尺三开六条屏后

创作手记:浮滑、虚怯,书之大忌;

守拙、处默,书之要义,大道至简。

4、附拼接作品后

创作手记:禅诗通灵,要用心才能切入。

这些小品是随手而写,不计较,不求好。

西北大雪,十万雪花当空狂舞。

祁连山,孤月高悬,照彻虚空。

二, 六尺对开作品

1、《心经》八条屏创作手记:所幸我没有多次写过《心经》。我担心自己的创作沦为经验式书写,还好这没有发生。

形可见,可造;势,要从内心生发。

悬崖撒手,回到直觉。

2、《汉乐府》六条屏创作手记:让汉字陌生化,又有所暗示。图像、图底,最终是一个格式塔,它是潜意识的“谜底”。

3、隶书《五灯会元》六条屏创作手记:巴尔扎克曾断言:“一切皆是形式,生命本身亦是形式。”节奏,是作品形式生命的呈现。用笔有节奏,字形有节奏,余白亦有节奏。节奏,生于主体情绪。笔与纸面接触的一瞬间,电光火石,流星闪烁,闭上眼睛用心写吧……

万象在心,而笔端之“象”,就是潜意识里那点儿神性。

4、临摹六条屏

创作手记:临摹,是体验的过程。形临,力求精准,是体验技法,是让古人站在前我躲在后面不出场;意临,是倒过来的创作,化古人笔迹来写我,是心的领悟,笔随心使。

临摹取法我选“两极”,最帖学与最碑学的,最拙朴与最空灵的。这样做,让我摆脱“经验式”书写的泥沼,两极之间,山河大地,庄严自在。

三、四尺对开作品创作手记

1、袁宏道小品文四条屏创作手记:袁中郎为了和西湖朝夕相处闹着要辞官,辞呈上了七回,称病六月不上班,直到最后挂印封库,不辞而别,才得到罢官的允准。袁中郎与西湖的相遇,是心领神会中的“去蔽”过程。他一遍又一遍写西湖、虎丘、孤山……这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是他灵魂的自赎。

这套四条屏,是品着龙井,在恍恍惚惚、似写非写中完成。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中的“西湖”。

2、《兰亭序》六条屏创作手记:兰亭,是一个意象。右军微醺,随意所适;俯仰之间,山高水长。可那颗孤伶伶的心,要放哪里安顿?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3、《佛语》单句四条屏创作手记:克莱夫·贝尔谈“形式”谈“意味”,他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品的基本性质。书法作品的“意味”该如何呈现?图像和图底要有暗示性,要成为隐喻。书法的玄妙“意味”是超越物象的,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强调的“目击道存”便是如此,是神遇!

4、《古人诗》单句四条屏创作手记:蔡邕言“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这种“虚静”的生命状态,让我(创作主体)更内在地面对自己。空明彻净的心境,现实与幻境在那一刻可以相融,潜意识会赤裸裸地奔向纸面。

5、甲骨文六条屏创作手记:仓颉造字,雨粟鬼哭。文字肇始,便深藏着远古的秘密。卜筮背景下的甲骨文,自带神性,是人与天的交流,是书写者神觉的诗篇。

四、六尺对开对联作品

创作手记:允许创作过程中一些“不可控”出现。“一切都在我完美控制中”,此正是病,那已经把作品推到了“客体”的逼仄角落。

关于创作,一切逻辑思维下的自我解说纯属多余。闭上眼,用潜意识写,靠直觉完成。

王小宇的诗心与书意

书法史上好的书家往往是好的诗人。唐代的张旭、宋代的苏黄、明代的徐渭王铎、近代的林散之都是有成就的诗人。当代的沈鹏善古诗词,擅草;陈洪武写现代诗,有诗集;翟万益的新诗集也有多本,颇多可观处;于明诠更是诗坛高手,《一条鱼、两条鱼》在英国还得过国际诗歌奖。这个现象往深处分析,就是孙过庭那句名言:“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书家与诗人,只有“取会风骚之意”,“本乎天地之心”,才能有好的书作。象写字,同样需体验天地万象,然后形之于笔;必须有诗人之笔,才能写出有“意思”的作品。王小宇是小字辈书家,却也是诗人起家。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诗,就十分精彩,而写字出道则是以后的事。有了这份诗心,他的书作才有了诗的灵性和意趣。

王小宇是甘肃酒泉人。酒泉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不亚于敦煌,人文底蕴深厚。汉代的大书家张芝就是酒泉人。王小宇十岁学书,始从唐楷入,一位九十耆老指导,一帖《玄秘塔》,一临就是十年,故自练就一身功夫。及长,博涉百家,上溯周秦、金文,化巨力于汉隶,钟情于魏碑,遍临二王诸帖,眼光始远而技艺日精。然酒泉毕竟是弹丸之地,书艺高手不多,为求变法,于2008年入中国书法院进修,师从王镛、石开、于明诠、曾翔诸家,遂一见天外之天。于是踔厉风发,大有古人“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之勤奋与钻研精神。不过,与只醉心于技法的人不同,他一直还在以诗心待书,一边写诗,一边写字,以诗待天地之心,以书契风骚之意。正是这种独特的体道与实践方式,使王小宇的书法获得一种诗质,一种迥乎常人的品格。

王小宇之书,始于临摹,故其法纯正,有所来;然又终于变化,不随时流,故有自家面目。不过他审美的取向则倾向于碑版一路稚拙天真,故他的书,没有二王帖学的流畅与俊美,也不取汉碑的博大宽厚,而多有疏野率性、不拘一格的风貌。王小宇认为,书法是潜意识里那隐秘灵性的外露。故他注重书法的“写”,只要“写”,才能摆脱技法的羁绊,写出心灵中那点“意思”,也只有“写”,才传法出他体验的天地之心、风骚之意。有天真的趣味,便是他书风的主旋律。王小宇的创作,不像其他书家競树型式,真草隶篆各体皆精。他主攻碑体小行书,以碑笔写行书,就有点“意思”了。他的用笔,质实而沉着,线条清劲,不坠圆滑;他的结体,则歪倒稚拙,一改匀称、端庄的世俗相,这一点正是他天赋所在。他曾说,《郑长猷碑》的结体,很有儿童写字的天趣。曾仔细琢磨过这种汉字部件的拼接方式。他以为看得多,体察、品味得多方可进入。而不在于一味的勤练。故他的书写,率性而行,看似无法,却实实在在已化法于我,变成他自家风貌。而古人的痕迹,全在他的“写”中化掉了。他的碑体小行书,字势紧密,气息古朴,而体势相活泼天真。字势虽歪倒丑拙,而一片天机流走,这已是写字之高境了。

王小宇还年轻,他的作品虽多有不足,甚至商榷的地方,他整体的气息和意韵却十分鲜明和让人刮目相看。2017年十月,“崇明楚默学术馆”开馆那天,大厅中有他两件碑体小行书的作品,曾翔当着我的面称赞其写得好。在旁边的几个名家高手,也都对他的作品投以青眼。

摆脱窠臼不死古人跬下是十分艰难的过程。黄山谷云:随人学人终后人。又说:“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杨凝式的“一步到位”,是脱胎换骨的结果,故王小宇还任重道远,还需脱尽凡骨。有理由相信他以后的创作会更好。

楚默

2017年12月21日

楚默简介:

楚默,原名盛东涛。1946年生于上海崇明,当代文化学者、书画理论家。著作有《楚默全集》20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000多万字、《中国书法全集》七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