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灰渣污染及防治 4. 灰渣污染及防治 电厂排放的固体废弃物指的是煤在燃烧后所排放的灰和渣(或称粉煤灰),以及脱硫电厂排放的脱硫废物(如脱硫石膏)。我国的电力结构目前以燃煤火电为主,如按发电用煤为10亿t计,灰渣排放量达超过2亿吨t。灰渣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4.1 灰渣对环境的危害 (1) 占用大量土地 由于火电厂燃煤的灰分普遍较高(一般在20%左右),因此电厂排放的灰渣 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特别是对于平原地区的燃煤电厂。如在长江边上建一容量为2×600MW 的火电厂,根据设计规程的要求,需在长江边上围出一块面积大约为2.4km2(相当于3600亩)的滩地,才能建一容量大约为660万m3的灰场(按堆高4 m计),以满足电厂堆灰20年的需要。 (2) 造成二次污染 无论干灰或者湿灰,灰渣在输送和灰场处置过程中,都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问 题。干灰场碾压灰场、湿灰场堆满之后如不及时复土,或在灰场挖取灰渣外运供综合利用时,都可能造成二次扬尘污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灰场的扬尘对周围的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另外,由于水冲、雨淋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灰渣中的一些有害成分如硫酸盐、氧化钙,微量元素中的砷(As)、氟(F)、铬(Cr) 等可能会转移到周围的水环境中去,造成一定的污染。 4.2 灰渣污染治理 (1) 对于湿灰场要采取分区堆放蓄水运行的办法;干灰碾压灰场也要实 施分区堆放,对运至灰场的调湿灰要及时推平碾压,经碾压过的灰场表面使之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含水率达14%),达到堆灰高度后,及时复土还田;在灰场四周种植绿化林带等,以防止灰场起尘的二次污染。 (2) 在灰场的底部和四周设防渗层,以防止灰水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周围 的水体,造成污染。 (3) 综合利用。灰渣实际上是一种再生资源,我国自五十年代始就进行 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研究,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建材、建工、筑路、回填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粉煤灰在高等级公路、机场以及水电等建设工程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用灰量逐年增加。国家陆续颁布了一些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有关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