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握雄兵的草原霸主,李渊都不是他的对手,却被此人收编成了武将

 昵称413468 2019-05-24

华夏王朝煌煌数千年攻战杀伐历程,在国家安全中,有一种军事行为不可忽视,那就是边功。在自称正统的华夏炎黄后代中,只有汉水上下,长江黄河流域才是中原之地。其余的民族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一直被视为非我族类狼子野心的凶恶之徒,当然游牧民族历史上的强盗作风也帮着华夏一族的观点铁板上钉钉。犬戎夷匈一直是中原帝国的心腹大患,莽莽荒野中的草原轻骑兵是边境屯垦民众的噩梦。包括今天的蒙古,内蒙古北侧,西伯利亚,以及西北一带都是游牧政权的天下。汉朝的匈奴一族即是军力强大的控弦王朝,在与铁血强汉几百年不断争锋战斗中落败。到了隋唐之际,草原诸部落已经演变为东西突厥,继续与中原帝国分庭抗礼。

历代突厥可汗凭借民族军民合一特性,称霸北方游牧之地,对正在黄河两岸争霸称雄的诸多军阀起到了外援和敌后作用。有一点可以肯定,不到万不得已,这些草原霸主不会轻易归附汉族帝国。在历代汉朝突厥交兵的记载中,草原骑兵对阵中原步兵也较容易占得上风。只有突厥历史上的一位可汗,手握雄兵几十万,面临的又是隋末天下大乱的良好局面,但是未能发展壮大,反而罐子里养蛐蛐,越活越抽抽。从纵横东西大漠的可汗,变成了统一后唐朝的一名普通的武将。如果不是唐太宗出于政治宣传考虑,这位可汗连将军都当不成,一杯剧毒酒三尺自杀剑就是他最好的归宿。这位可汗就是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继承父亲兄长多年奋斗留下来的基业,手下精兵二十万,特勒,酋长数十人,可谓兵精粮足。同时,颉利可汗也继承游牧民族的光荣传统,娶了父亲的妃子,同时也是嫂子的隋朝皇室公主——义成公主(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义成公主身出隋朝,自然怨恨李唐灭隋之恨,便怂恿颉利可汗尽快出兵南下。不用她催促,颉利可汗也会指挥手下劫掠边境,掳掠民众,杀官降吏,烧毁城池。

当时的李唐政权已经在逐鹿天下的过程里身负重伤,奄奄一息,根本没心情也没力气陪颉利可汗玩。每到国家初定,王朝伊始的时候,也是军力最虚弱的时候,李渊李世民别无他法,只是掐着手指头给这位草原可汗记账。

颉利可汗自以为得计,于公元629年出兵二十万攻略长安附近,一路烧杀抢劫。唐军初战不能抵挡,颉利军直逼唐朝国都,兵驻渭水。危机时刻,秦王李世民率领尉迟恭等勇将力挽狂澜,虚实并用,挫敌锐气后与突厥军签订了便桥之约,白马之盟。颉利可汗本来兵强马壮,士气高涨,一鼓而下长安,反而向虚张声势的唐军进贡战马千匹,牛羊无数。这就好比四个二带俩王一个水平,满手的顺风龙都能拆出单牌来。

三年后,唐朝军事力量逐渐恢复,李世民派遣大将李靖出兵十万征讨东突厥,同时运用外交策略孤立,分化敌人,颉利可汗措手不及落荒逃走。从此以后,颉利可汗越发残暴,对属民横征暴敛,对下属随意惩罚。连亲弟弟都无法忍受而起兵造反,在内外交困,李靖军队连战皆捷的情况下,颉利可汗于阴山附近兵败被俘。满手的好牌没能带来战略的优势,自身性格和智力的硬伤让颉利可汗成了彻底的输家。

从称雄漠北,叱咤风云的一代汗王变成了几年前还不是对手的阶下囚,颉利可汗的目光短浅,有勇无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唯一幸运的是,颉利可汗要比李建成等人幸运的多。唐太宗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先是大大数落了一番颉利可汗的罪过,然后饶恕了他,并赐他为右卫将军,余生在长安终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