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系因视神经退行性病变而致的视盘颜色变淡或苍白。临床上习惯将所有视盘颜色变淡均称为视神经萎缩,而实际上有时视盘颜色变淡可由其表面血管减少等而致,视力、视野等均无异常。视神经萎缩是多种眼及全身病变对神经损伤的最终结果,亦可由遗传、外伤等导致,发病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治疗困难,为常见的致盲或低视力的主要病种之一。中医称“青盲”。 ![]() 【病因病机】 视神经萎缩原因复杂多样,可归纳为如下数种:①血管性:如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睫状血管硬化或阻塞,大出血后视神经营养障碍等;②视神经节细胞纤维变性;③视盘水肿后;④炎症:如视神经炎、眼内炎、梅毒等;⑤继发于颅压升高:如脑肿瘤;⑥中毒或营养缺乏:如烟酒中毒、乙胺丁醇中毒等;⑦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⑧外伤;⑨眼压升高:如青光眼;⑩遗传变性等。病变视神经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神经节细胞及轴害广泛损害,最终神经纤维消失,胶质增生。 中医认为,本病病变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或劳伤肝肾,精气亏损,而目系失养;或肝郁气滞,气机不达;或外伤头目,经络受损,气滞血阻等而致目络瘀滞,玄府闭塞。病因及全身病机虽有多端,但最终局部病机主要有二:一为目系失养,一为目络瘀阻。 【临床表现】 眼外观无异常。视力明显下降,严重者无光感;或有视力突降史,久未恢复。瞳孔反光射正常、迟钝或消失。视野可为向心性缩小,中心暗点、双颞侧偏盲、同侧偏盲等。眼底检查,视盘色淡或苍白、灰白、蜡黄;视盘边界清楚,生理凹陷稍扩大、加深,视网膜及血管均无异常者,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又称下行性视神经萎缩);视盘边界模糊,动脉变细,血管旁可有白鞘者,称继发性神经萎缩;除视盘颜色改变外,尚有严重的视网膜、血管、脉络膜病变(原发病)表现者,为上行性视神经萎缩。 ![]() 视神经萎缩怎么治疗? 中医根据不同的病因病症,把视神经萎缩分为肝肾亏虚型、心营亏虚型、肝气郁结型,采用养元明目汤疗法治疗,以助于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1、肝肾亏虚型:外观端好,视力渐减,甚至失明。全身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细。 2、心营亏虚型:眼症同前,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失眠健忘,舌淡脉细。 3、肝气郁结型:视物不清,目系淡白。兼见情志不舒,头晕目胀,口苦胁痛,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中医如何治疗视神经萎缩: 养元明目汤治疗视神经萎缩主要为三个阶段 1.调整身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使身体各项机能恢复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2.温阳明目,宁神利窍,营养视神经、视乳头、视网膜,使其扩大视野范围。 3. 肝藏血,目得血而视,补脾益气,调理肝肾,使郁结的肝气疏泄出体内,温煦脏腑,直致目光视力恢复。 中医从人体内部出发,以中药来调理病体,循序渐进的调理人体五脏平衡,综合调理受损的嗅觉神经为基础,使嗅觉达到恢复正常的功能。养元明目汤通过纯中药口服汤剂治疗,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避免患者服用西药产生过激反应和副作用以及长期服用西药产生抗药性。 |
|
来自: 昵称6240824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