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杜甫——苦难是一道又一道的坎

 旧时斜阳 2019-05-24

本文参加了【诗韵中国】有奖征文活动

这一年,历史记载得很清楚。

无论是全唐诗,还是大唐史都留下了一个具体的数字——公元735年。

这一年,诗人兼宰相的张九龄谏曰:"宰相者,代天子治事理物,并非赏功之官。”放弃了皇帝的奖赏,彻底展现了自己高风亮节的高尚品德。

这一年,皇帝册封蜀州司户杨玄琰女玉环为寿王妃,从此开启了让后世念念不忘的爱情旅程。

这一年,北庭都护盖嘉运从北方大胜归来,大唐的边疆从此稳固如磐石。

这一年,李白再一次来到了长安,这一次他碰上了自己一辈子的幸运星——贺知章,一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彻底俘虏了文坛前辈贺知章,从此诗仙的大名名扬天下。

这一年,三十四岁的王维正春风得意。(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

这一年,四十六岁的孟浩然彻底放弃了做官的念头,带着李白四处游玩,日子过得逍遥快活。

这一年,七绝圣手王昌龄坐上了博学宏词科的位置,发表的文章不光上了报纸,还上了今日头条,成了大唐时下最畅销的七绝作家。

这一年,在大唐帝国的东都洛阳,一个满脸愁容的年轻人走出了网吧,他面容枯瘦,眉宇间满是忧愁之色,一身灰色长衫显得有些陈旧,任谁都看得出,年轻人的日子并不好过。

年轻人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网吧,网吧很热闹,偶尔能听到有人大声的念起了时下最流行的歌词。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一首老歌,但每年这个时候总会被无数人的拿出来翻唱。

酒肆、小店、甚至是书店、报社都会在门前搁上一个播音器来来回回的播放。

年轻人不想听,可声音实在太大,即便是他捂住了双耳,歌声还是在他耳旁回荡。

“唉……”

年轻人忍不住长叹了口气,就在刚才他已经偷偷查阅了自己高考成绩,七百五十分的试卷,他才得了三百分,不足一半。

巨大的失落感让他不知该何去何从。

在这个唯考试为尊的时代,他很清楚接下来自己的命运是什么——返回宾馆,收拾行李,返回河南老家。

若是认命就老老实实种田,若不甘心,明年再来。

想着自己不太富裕的家庭,年轻人颇为犹豫。还考么?

“考!”

大丈夫奋志科名,这才是男人本色。”

年轻人似心头所感,随口念了一首诗来。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谁还没有失败,马云还有两次失败呢,一次科考不中算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就是。

年轻人咬了咬牙,反身回到了宾馆收拾了行李,当夜就返回了河南老家。

这个在世人眼里的学渣男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先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在大唐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

这位文坛大佬,相当的牛逼。

曾经在一次酒宴上多喝了几杯酒,大胆放言——“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写文章,屈原宋玉只配给我打下手;论书法,王羲之也得向我称臣)

这是真话不假,可没人喜欢听。

因为这次满嘴跑火车,杜审言被贬吉州司户参军。

不久,被人随便造了个罪名,将他抓捕入狱。

杜家开始走向下坡路,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到了杜甫这一代,豪门大户的日子是过不上,小康之家倒也不难。

杜甫着实过了几年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多年后他回忆这段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忍不住写到“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豪门大户的孩子,比寻常人家的孩子要早熟得多,他们很早就知道那些是自己该做的。

科举就是他这一辈人努力争取的东西。

他对读书很自信,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才华,考个北大清华应该不难,再不济也能混个河南大学。

但现实很残酷的告诉他,科考你不适合。

他落榜了,第一次科考就落榜,任谁都很伤心。

几天后,杜甫就彻底走出了阴影,在他看来,这只是意外,并不是他读书不行,下一次,下一次一定会一举成名天下知的。

为此,他还特意出去玩了一阵,看看祖国的山山水水。

这事儿十九岁前他没少干过,要说有多大的乐趣也谈不上,主要是不想看别人的白眼。

但这次不同,他遇到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两人一见如故,李白的卓越的才华,飘逸的文风彻底俘虏了他。他宛如一个小迷妹一半仰望着一张稚嫩的脸蛋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白哥哥。

光看还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敬佩,他迫不及待的写下了《赠李白》,表达了自己相逢恨晚的意思。

此后的日子里,他心甘情愿的跟在李白的身后充当小弟,一路游山玩水,喝酒吃肉,写诗,日子过得无比的快活。

李白那高山一样的身影,让他崇拜得无以复加。

他恨不得就这么一直跟在李白的身后,当一个随身伺候的小弟。

但现实告诉他,再好的友情都有分别的时候。

这一年秋天,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他要参加高考了。

在日后的日子里,他时时想念这段充当小弟的岁月,为此他写下了《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饮中八仙歌》、 《冬日有怀李白》 、《春日忆李白》 、《梦李白二首》、 《天末怀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的诗词。

其中最出名的算是《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看,这就是我的白哥哥,天仙一般的人儿,怎么不让人思念呢?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一旦沉醉,变让人无法自拔。

还是回来吧。

天宝六年,朝廷发出了通知。

这次高考和以往不一样,讲究的是量才授职,绝不弄虚作假。

消息传来,杜甫大喜:“我的机会终于来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理想不再是梦。”

为此,他重新踏上了征途。

这一年,他三十六岁,经过十几年的磨练,无论是文笔还是题材他自问放眼天下,除了白哥哥能与之抗衡之外,在无敌手。

这次考不中天理难容。

考试很浓重,程序很到位,什么到后门,搞关系的好想没听说。

考试要的就是公平。

杜甫很自信,坐在自己的小号里他认真的写完了诗词,策论,甚至还写了一篇长长的辞赋。

试卷写得很满,诗歌洋洋洒洒很有水准,他觉得自己发挥不错。

上北大清华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现实再一次告诉他,凡事总有一个意外。

许多个日出日落后,红榜终于公布了。

当朝宰相李林甫竟上演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一个都没录取。

才学不够,当然不是。

宰相大人的目的很明确,这是朝廷的组织工作做得好,已经不需要人才了。

莫大的讽刺,却偏偏合乎了玄宗的胃口。

看,我果然是最出色的皇帝,开元盛世果然是最出色的时代。

一时之间,群臣欢喜。

是夜,长安城一间破落的小酒馆里,杜甫看着那张空无一字的红榜,久久没有睡去。

我该如何是好。

朝廷都不需要人才了,我的理想该怎么办?

放弃么?

不!

好不容易来一趟了,准备了这么多年,哪能就这么轻易的放弃。

我得寻出路,白哥哥不是靠人推荐当上了翰林供奉么,那活儿虽不是人干的,但也是官不是?

只要能忍,希望还是有的。

等下一次吧?下一次我一定高中。

然而,历史没有给杜甫再来一次的希望。

因为,历史没有给他第三次科考的机会。

大唐宛如一个走向了巅峰后,不断下滑的运动员,体力更不上,跑不起来,各种隐藏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他已经失去了运动的乐趣。

随着父亲的去世,杜甫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

生活带给他的只有苦难。

他不得不面对现实。

消费水平一低再低,房子由别墅换成小套,从小套换成小院,最后小院换成了单间,单间变成了茅屋。

但生活依旧没有放过他。

多年不从事劳动的他不得上山下地为了一日三餐奔波。

尽管生活把他孽成了狗,他依旧相信自己的明天会更好。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好朋友。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用我们的话说,我没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现在的我就好比水里的鲤鱼,总有一天被皇帝征召,大志可以施展。

你们就等着看吧?

我还是要出山的。

为了这份理想,他开始游走长安各家官邸门户,尽管他不愿意,但总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这是一次希望。

错过了,就没有了。

他咬牙一次又一次的敲打……

一扇一扇的门背后,带来了的是生活给他的无情打击。

"难道,我错了么?”多少次,他看着门后的白眼喃喃问道,回答他的是哐啷的一声巨响,门被重重的关上了。

在这样沉闷而毫无希望的日子里,杜甫迎来了四十岁。

这是男人最金贵的年月,任何的人生大事在这个岁月就被打磨得差不多。

多少次,杜甫看着自己皱纹的脸庞,心里忍不住一叹:“时间你能走慢些么,我还没实现我的理想,我还不想变老。”

岁月的无情给了杜甫一种紧迫感。

他决定不再被迫的等待,而是出动出击。

找皇上。

这是一个大胆到狂妄的决定,是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定。

公元752年,已经四十一岁的杜甫,挽起了袖子,义无反顾的走入了皇宫。

皇宫,歌舞升平,大唐最大的老板决定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

杜甫就在门外一口气写出了《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和《有事于南郊赋》,文字水准很高,很合乎大老板的心意。

当场,命杜甫待制集贤院。

一头冷汗的杜甫松了一口气,苍老的脸颊上洋溢出了笑容,我有了做官的资格。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果然不是梦。

但现实再一次无情地打击了杜甫,朝廷没有空缺,这一等就事四年。

四年后,杜甫才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他不愿意,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他不想接受,可长安的米价,妻儿老小的期盼的眼神,他咬牙接受了。

这年十月,他从长安往奉先省家,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现实再一次无情的打击了这个苦命人。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他的眼泪尚未干,官尚未坐稳,更大的灾难再一次席卷而来。

安史之乱爆发了。

前一刻,新闻里还播放着大唐边疆的稳定,后一秒安禄山就挥舞着拳头杀过来了,他的力量很强,破坏力很大。

所到之处皆是哭声一片。

其惨状亦如他后来的回忆时所描写的那样:”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面对灾难,他只能逃。

他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经管他没做过几天的官,但他依旧牢记自己为官的使命。

听说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

途中他遇到了王维。

他很想与对方说几句话,加个好友什么的,但敌人没给他这个机会。

他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他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他密切的关注着时局,手中的笔更是成了他说话的武器。

从755年开始,他的笔就再没有停下过。

所书所写都是为国为民。

比如下面的金句,多少次我们读来依旧是泪流满面。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新安吏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潼关吏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石壕吏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新婚别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垂老别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无家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这样的句子还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国难当头,杜甫很忙。

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吃不上饭,即便是如此,他依旧是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局势的混乱,百姓的困苦,让他对朝廷失望了,原来自己一直想进去的衙门竟是这般模样,这样的朝廷不去也罢。

这年的秋天,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他的日子依旧是困苦,许多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深知连衣服都破烂不堪,可即便是如此,他手中的笔始终没停。

他宛如一个不知疲倦的老黄牛,用他最强壮的身体为天下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相信杜甫完全领会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在华州司功任内,他一共写了三十几岁首诗。

每一首都以百姓的视角看待这场叛乱。

这一年,他来到了成都,他并非他喜欢成都,如果让他选择,他更喜欢自己在范阳,在长安,可条件不容许,他只能去成都。

这一次选择,给了他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在这里,他认识了比他小14岁的严武,这一点上,就好比我与我的师傅皇甫凌云,他大我17岁,年龄的差距反而更能说话,更能成为朋友,成为兄弟……

岁月总在不经意间给你温暖。

严武是个很普通的人,身上散发唯一的亮点就是他是武将。

比起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战乱年代,他们更能保家卫国。

严武两次镇守四川,军功卓绝,难得是人家喜欢诗。

诸多的诗人当中,他独独喜欢杜甫,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了杜甫的朋友圈,成了他公众号里最忠实的粉丝。

他得知偶像很穷苦,特意为杜甫盖了一座草庐,这个草堂,草堂的名字很多,最为人知的只有一个——杜甫草堂。

所有的感谢都在不言之中,生逢乱世,在没有什么比一个安身立命的草堂更温馨,更让人感激的了。

草堂落成的四年里,杜甫的创作犹如神助,写了下最为人知的作品。

这个目录可以列很长。我们先看看金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当一切得到安宁,最终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让他对严武很感激。

他破天荒的做了一回幕僚。

此时的他已经没了年轻时候的渴望,更多的是一种生活苦难过后的顿悟。

往日的理想,这会儿都化作了柴米油盐酱醋茶。

他更多的渴望是安宁。

只可惜,老天依旧是残忍。

公元(765年),严武突患疾病,死于成都,刚过四十岁。

没了严武的支持,杜甫不得不重新过上朝不保夕的苦日子,他没想到,这将是他人生最后的五年。

生活的不安定,理想的破灭很快就摧毁了他的身体。

他开始思念自己的故乡。

那份思念随着身体越来越不好,越来越强烈。

他决定返乡。

因为买不起火车票,他只能做轮船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

吃喝拉撒睡都在船上,这样的生活他在船上将近一年的功夫。

先从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一路上的颠簸,好不容易到了衡州。

本想下船直奔舅父的家里大吃大喝一顿,却不想遇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洪水。

一家人被洪水围困了9天,亏得有好心人救助,否则我们的大诗人也许就是活活的饿死。

一周后, 杜甫登上了岳阳楼。

这座,"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古楼,带给杜甫不一样的感情,看着涛涛的江水,回望自己的一生,杜甫哭了。

那天他哭了很久,很久,哭自己的落魄,哭自己的不容易,哭百姓过得太惨,哭朝廷的破败。

许久,许久,他才吸了一口气。

仿佛用尽了人生最后的力气写下了《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他不会想到,这是他人生最后的诗篇。(一共有三篇,另外两篇分别是《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这首大气磅礴的诗词,仿佛是人生的一种总结,充满了无奈与感慨。

他很想做点什么,可现实没跟他这个机会。

他总是很忙,却总是在干小事。

他总是很穷,总能看到旁人看不到的苦楚。

他总是很善感,总能领悟旁人领悟不到的苦难。

他总是很勤奋,所以他的笔总没停过。

他的诗很多,前前后后,差不多写了一千多首诗。

他很有才华,却始终没有大的作为。

他很认真的交朋友,朋友却很少,他天天发朋友圈,粉丝依旧是保持在个位数。

他有时候很困惑,为何我的人生总是那么失败。

那是因为他的要求太高,看得远,想得多,人生才如此痛苦不堪。

历史也许对他残忍了些,可我们得感谢历史。

没有历史的残酷,也许我们看不到这样一个千锤百炼的杜甫。

那个灿烂大唐留下的凄惨世界,也许我们会一无所知。

正因为那份苦难的浇筑,我们才能吟唱出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即便是千年后,他的情怀也依旧感动着我们。

上到六岁的孩童,下到七八岁的老头都吟唱着他的文章。

他宛如一道洪流,激荡着上千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