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指责型的人,你只需要这么做

 helloxbb 2019-05-24

指责型的人,看到的永远都是别人的错误、缺点、不足、原因。

指责型的人,会把结果的糟糕或自己不好的感受,简单粗暴的归结为另外一个人的原因。

比如在对孩子的时候,指责型的家长会认为是孩子懒惰、拖延、笨、粗心、不听话等原因,导致了自己的愤怒。

在面对伴侣的时候,指责型的人会认为是对方的不上进、冷漠、自私、不负责任、控制欲、不懂反思等原因,导致了自己的不爽。

在工作中,指责型的领导会认为是员工不够配合、工作不够认真等原因,导致了绩效不好。

指责型的人,自带显微镜功能,你每个不好,他都能敏锐发现,并且兴奋地表达。那感觉就像是发现了金矿一样。

理性上,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不好结果的导致,都不会是一个人单一的原因导致的。

然而你去问指责型的人:你就没有错吗?

没脑子的指责型会说:我一点都没错。

有点脑子的指责型则会说:

我有错,但还不是因为你先错;

我的错就是当初瞎了眼;

我的错是小事,但你的错是原则性问题。

面对指责型的人,我们的感觉会非常糟糕。

在指责型的眼里,你就像一个无能的废物一样,一无是处,毫无优点。

如果你有一个指责型的父母、伴侣、领导,足够你生活在水深火热里了。

外在的原因,当然是被指责的人不够好,有这部分,无可厚非。

被指责的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被指出不足的地方,而是他们受不了指责型的人把全部的原因都归结为他们不好,受不了指责型的人毫无反思能力的态度。

两个人吵完后,跟指责型的对话是这样的:

A:这样吧,我认个错,你也认个错,这事我们就算过去了好吧。

B:好。

A:我错了。

B:你错哪了?

……

指责型的人,好像永远不会真正思考自己哪里有问题。

其实指责型的人也不好过。

不要以为他们骂得很爽,他们也会自责:我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他实在是太差了。

面对指责型的人,能离开当然最好了。

不能离开,能怼回去也很好。

如果也怼不回去,也离不开,就可以思考下:

指责型的人是如何形成的?

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让自己好受点?

如果想维持关系,我们又可以做什么?

指责型的人,为什么永远都盯着对方的错误呢?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指责型的人 很难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他们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愿意承认。

即使他们承认,也会觉得特别羞耻难以开口。

嘴硬得很。

“我错了”对指责型的人来说,是非常难的一句话。这会让他们体验到巨大的羞耻。

短短3个字,比说出“我爱你”还羞耻。

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明知道也没必要,但就是羞耻到说不出来。

尤其是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我错了”的样子,更难以接受。仿佛要被扒光了晾那里一样,要拼命抵抗。

那怎样才能防御“我错了”的感觉呢?

就要拼命找出别人的错误来——

通过强调都是别人的错,就可以回避掉我错了;

通过指出别人的不好,就可以回避掉我不好;

“都是你的错”、“都是你不好”的时候,就没我什么事了。

所以他们只是不想体验“我错了”的感觉,那种感觉对他们来说太难受了。

这种难受会给他们巨大的爆发力,抢占制高点,找出你的错。

指责,就是为了防御我错了。

为什么要防御呢?

因为这种感觉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一种耻辱。

他们会有一个指责型的爸爸或妈妈,在他们早年的生活里,对他们充满了羞辱。

他们的爸爸或妈妈,也有一个显微镜,总是发现他们的错误、缺点,然后毫不留情的指出来。没有下限地批评、否定。

在爸爸妈妈看来,他们浑身没有优点,他们犯错必备惩罚。他们怎么做,都是不够好。

他们整个童年都在“都是你不好”、“都是你的错”、“都是因为你”不断重复中长大了。

他们被这么对待的时候也会觉得羞耻,但这种羞耻感太难受会被压抑。所以当他们回忆起早年,会感觉不到多少羞耻感。

但长大后,他们一旦有机会,就会拒绝再体验那种感觉。因为每次“我错了”,都会让他们早年那种羞耻被激活。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体验呢?

就是不再去在你面前承认“我错了”、“我不好”。

如此,他们就完成了自我保护。

指责型的人不愿意承受的感觉,会让被指责的人来承受。

那种“我不够好”、“我是错的”感觉,关系里总是需要人来承受。

要么他承受,要么你承受,要么一起承受。

一起承受的感觉是很好的,我承认我有不对的地方,你也承认你有不好的地方。两个人相互道个歉,又和谐了。

可指责型的人,早年承受太多了。

成年后就一点都承受不起了,只能被指责的人来完全承受了。

如果被指责的人也承受不起,就想通过指责推回去。

两个人就成了权利争夺。比比谁更有力气、谁更有理、谁更有资源,谁能赢,谁就不用承受这种感觉了。

所以妈妈就会说出:再考不好,就不给你钱花了。

伴侣会说出:房子我买的,不想过了你滚出去。

其实他们只是想利用资源优势,来胁迫对方承受糟糕的感觉。

被指责的人,就重复了指责者早年的命运。

而指责者,也成功地活成了早年父母的模样。

为什么我们长大后会活成父母的样子?

因为父母自己无法承受的感觉,就通过指责扔给了孩子,让孩子饱受这种糟糕的感觉。

而孩子长大后,再也不愿意承受这种感觉,就想扔给自己的孩子和伴侣。

这时候他就成了父母的样子。

而伴侣会反抗,扔出去会失败,最终都会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孩子又将饱和,命运将会在一代代人中轮回。

残忍的是,孩子的出生,其实就是替父母还债的,他需要忍受父母所不能忍受的感觉。

婚姻的残忍,也是如此,结婚就是替伴侣的父母还债的。

父母扔给他糟糕的感觉,跟他结婚后就得你来承受。

没办法,他承受不起了,他就只能强迫你,直到你心甘情愿的承受了他才消停。

要不你就离婚。然后他再找别人指责。

离婚后怎么办呢?

指责型的人,把我错了的感觉丢给谁呢?

在没有人的情境里,指责型的人只能自己留着。

所以在指责型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也充满了自责。

他们总是在责怪自己不够好,又错了。

爱指责的妈妈,反而在我们心理课上经常出现。他们不停的反思啊,学习啊,就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自我否定,对指责型的人来说,是家常便饭。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他们对自己的指责,跟小时候被父母指责时一模一样。

虽然他们讨厌极了父母的指责。

但他们还是乖乖继承了父母的志愿,成功地内化了一个严格的超我,一个内在严厉的父母,让自己的声音代替了父母,不停地替他们责怪着自己,直到生命结束。

他们一生,将活在自我否定里。无论怎么改,怎么学习,怎么上进,怎么发誓,怎么努力。

或者直到遇到一个人,可以供他们指责。他们也会暂时停止自责。

指责型的人,并不是针对你。

对于指责,你不必认同,就不会受伤。

他不停地说你的错,是你不好。这是他的病,跟你没有关系。

如果你愿意接受下意见,你可以选择性考虑下他的话。但不必就觉得自己不好了。

他找出你的错,只是为了防御下他错了的感觉,只是想把错了的感觉扔给你。你可以不接。

相反,你可以给他一个认同。

指责型的人,花了一生的时间,想听到这句话:亲爱的,你真棒,你真聪明。

他们的潜意识以为,把错误扔出去,自己就是对的了。

把糟糕扔出去,自己就是棒的了。

他们努力的想扔出去,结果却只收到了更大的被否定。

某种程度说,这也是他们的命运。

他们用指责的方式,诱惑了对方的指责。这样他们就又一次重复了早年的命运,成功的又体验到了被指责。

越是想摆脱的,越是会重复。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指责型的伴侣、父母,你不想离开他们,又想改善关系,可以这样做:

1.区分。

这是他说你错,并不是你真的错。

2.认可。

告诉他,亲爱的,你真棒,真聪明。

第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完成第一步,你才不会觉得受伤,才有能量告诉他第二句。如果你想的话。

如果你想让指责型的人过得更不爽,也很简单。

只要修改第二步:

否定。

他不是最怕“我错了”的感觉吗?

你只需要淡定地反复地说:“我没错,都是你的错”,他就分分钟炸毛了。

因此,认可他,并不代表你低了,而是你掌握了主动权。

你想得到他,就认可他。你想刺激他,就说全部是他的错。

那酸爽,你懂吧。

如果你是一个指责型的人,不想再责怪自己的孩子、伴侣,你可以试着这样做:

面对自己那种“我错了”的感觉。

在你小时候,你错了会被羞辱,但在你长大后,你可能依然会被羞辱,但更可能会被善待。

敢于承认错误的人,更有能力被爱。

去检验下,而不是沉浸在恐惧里。

小时候总是无奈说出那句话,现在你可以试着面对并且主动说出那句话:

我错了。

那是你成熟的开始。

👇

想要

找到个人优势,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搞定高薪有价值的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

提升工作能力,避免无效努力?

快速突破职业瓶颈

提高个人情商,拯救职业危机?

打破职业倦怠期的魔咒?

立刻获得一对一的职业现状分析

↓↓↓

— 添加职业辅导师,一键解决 —

职业辅导师每天会在朋友圈分享个人快速成长的干货内容,也可以倾听和帮你分析你的职场困惑,希望我们的努力让你每天工作更轻松容易!

点“ 阅读原文”,加入14天沟通力提升训练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