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栖居深海的发光使者

 汐钰文艺范 2019-05-24

鮟鱇鱼

秦延宗刻

  提到发光生物,人们的第一反应大概就是萤火虫了。此外,还有一些真菌也能在黑暗中发出绿幽幽的微光,若是黑夜在森林里和它们偶遇,还真令人毛骨悚然。其实,地球上的发光生物种类繁多,其中有80%都生活在浩瀚的海洋:从结构简单的细菌,到身形微小的鞭毛虫,再到泳姿优雅的水母,几乎每个类群都有会发光的成员,这其中发光技能最炫的当数形形色色的深海鱼类。

  目前已知的发光鱼类已经超过500种,巨口鱼当是其中的翘楚。近400种巨口鱼基本上都生活在大洋的中下层,而且几乎都具有发光器官,位于身体两侧的下部。其中蝰鱼分布非常广泛,在我国的东海和南海也发现过。这种鱼又称毒蛇鱼,得名于它那一口细长而尖利的牙齿,由于牙过长,只好露出嘴外,否则它闭嘴时这些可怖的“獠牙”就会把自己的头骨刺穿了。蝰鱼腹部两侧的发光器十分明显,仿佛两串闪闪发光的珠子,能够引诱小鱼小虾到它身边,便于捕食。

  鮟鱇鱼也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发光鱼类。因为长相独特,鮟鱇鱼的卡通形象曾在《海底总动员》和多款小游戏中出境——就是那个头顶“小夜灯”、长相丑陋、表情凶残的大块头。和巨口鱼发光的作用一样,鮟鱇鱼的“小夜灯”也是用来捕食猎物的。这盏“小夜灯”是其背鳍的一部分延长特化形成,仿佛一根细长的钓线,膨大的末端里共生有一些发光细菌,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小灯泡,在漆黑的深海中堪称绝佳的钓饵。

  灯笼鱼,顾名思义,更是因为发光而得名,其发光器官分布于身体各处。就拿眶灯鱼来说,不仅在鼻孔和眼眶周围长有发光器,其胸部、尾部和腹部等位置也有发光器,可谓总是“闪亮登场”。它头部的发光器好似矿工的头灯,一来可以照亮周围环境,二来也能起到引诱的作用。

  到了繁殖期,这些发光器官还能为鱼类吸引异性助一臂之力。在黑暗的大洋深处,鱼体发出的光不但是交配的信号,也是识别的依据。因为不同鱼类的发光位置和颜色都不一样,而同一种鱼类的雌雄个体之间发光器官也存在差异。

  聪明的深海鱼类还会利用身体发光来自卫。比如在遭遇敌害时,有些鱼类会射出一些发光的化学物质,产生光雾或光幕,这样的“光雾弹”能起到迷惑天敌、遮蔽天敌视线的作用,从而为其脱身赢得时间。

  为什么海洋是发光生物的天堂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深海长期无光,且干扰相对较少,为生物的长期演化创造了条件。在水面200米以下的地方,阳光就已经非常微弱;1000米以下的海洋深处,已经没有了一丝阳光,可见光的唯一来源即是环境中的生物光。此外,相比陆地和淡水环境而言,海洋容纳了更为庞杂的生物群落,它们彼此之间形成了稳固的食物网,促进了生物的演化和多样化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