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基础工程量计算 v 1.砖基础工程量包括的范围 v 条形砖基础工程量为基础墙体积与大放脚体积之和。 v 砖柱独立砖基础工程量为基础部分柱身体积与大放脚体积之和。 v 2.工程量计算方法 v (1)砖墙砖基础 v 计算公式: v 砖基础工程量=砖基础长度×砖基础断面面积 v 1)砖基础长度的确定。 v 外墙砖基础按外墙中心线长度;内墙砖基础按内墙净长线计算。遇有偏轴线时,应将轴线移为中心线计算。 2)砖基础断面面积确定。 v 砖基础断面面积=基础墙厚度×基础高度+大放脚折算断面积 或 v 砖基础断面面积=基础墙厚度×(基础高度+大放脚折加高度) v 3)大放脚折算断面积。 v 砖基础大放脚分为等高式和不等高式两种。等高式放脚,每步放脚层数相等,高度为126mm(两皮砖加两灰缝);每步放脚宽度相等,为62.5mm(一砖长加一灰缝的1∕4),其大放脚折算断面积为A、B两部分叠加为矩形的面积。 不等高放脚,每步放脚高度不等,为63mm与126mm互相交替间隔放脚,每步放脚宽度相等,为62.5mm;其大放脚折算断面积为A、B两部分叠加为矩形的面积.v v 4)大放脚折加高度。 v 大放脚折加高度是指砖基础大放脚部分断面面积折算为和基础墙等厚的墙高度,即: v 5)基础大放脚折加高度及断面面积,可按表查取。 在计算时应注意,设计图纸中,往往习惯以60mm或120mm标注大放脚的放出高度及放出宽度,工程量计算时,均按表计算。当设计图纸中的不等高大放脚为非标准63mm与126mm互相交替间隔放脚时,亦可按前面讲述的每层放高、放宽数据,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定计算大放脚断面面积。 v 在工程量计算时,大放脚T形接头处的重叠部分,嵌入基础的钢筋、铁件、管道、基础防潮层等所占的体积不予扣除,但靠墙暖气沟的挑砖亦不增加;穿过墙基的孔洞,其洞口面积每个在0.3m3以上的洞口应予以扣除,其洞口上的混凝土过梁或砖平碹亦应另列项目计算。 v 例7—1 标准砖四层不等高大放脚,如图7—6(a)所示,计算:大放脚折算断面积及折加高度。 v [解] 四层不等高放脚断面A、B两部分叠加为矩形,如图7—6(b)。由前面可知,每步放脚高度为一皮砖时,其高度为63mm;每步放脚高度为二皮砖时,其高度为126mm;每步放脚宽度均为62.5mm。所以,叠加矩形的高、宽就很容易算出,得: v b=0.0625×4=0.25(m) v H=0.126×4+0.063=0.504(m) v 大放脚折算断面积=A+B=b×H=0.25×0.504=0.126(m2) v =0.525(m) v 例7—2 如图7—7所示,带型砖基础长为100m,墙厚1.5砖,高1.0m,三层等高大放脚。试计算砖基础工程量。 v [解] 图7—7中墙厚设计标注尺寸为370mm,放脚高度设计标注尺寸120mm,放脚宽度设计标注尺寸为60mm,均为非标准标注。在计算工程量时应将其改为标准标注尺寸,即: v 墙厚为365mm,放脚高为126mm,放脚宽为62.5mm。 v 查表可知,三层等高大放脚折算断面积为0.0945(m2)。根据公式计算: 砖基础工程量=砖基础长度×砖基础断面面积 v =砖基础长度×(砖基础墙厚度×砖基础高度+大放脚折算断面面积) v =100×(0.365×1.00+0.0945)=45.95(m3) v 即砖基础体积为45.95m3。 v 例7—3 已知条件同例2。试用折加高度法计算砖基础工程量。 v [解] 查表7—1可知,三层等高大放脚墙厚1.5砖时的折加高度为0.259(m) v 根据公式,计算: v 砖基础工程量=砖基础长度×砖基础断面面积 v =砖基础长度×基础墙厚度×(砖基础高度+大放脚折加高度) v =100×0.365×(1.00+0.259)=45.95(m3) 2.砖柱砖基础 (1)矩形砖柱柱基计算公式: v V矩=A×B×H+V放 v 式中,V矩一一矩形砖柱砖基础工程量(m3); v A、B一一矩形砖柱截面的长、宽尺寸(m); v H一一矩形砖柱砖基础高度。自矩形砖柱砖基础大放脚底面至砖基础顶面(即分界面)的高度(m); v V放一一矩形砖柱柱基大放脚折算体积(m3),查表7—4或7—5得到。 v (2)砖圆柱柱基计算公式: v V圆=лD2×H1+D2×H2+V放 v 式中,V圆一一砖圆柱砖基础工程量(m3); v D一一砖圆柱直径(m); v H1——砖圆柱自大放脚上面至基础顶面(即分界面)的高度(m); v H2——大放脚的总高度,按各阶高度的标准值计算(m); v V放一一矩形砖柱柱基大放脚折算体积,查表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