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红豆居士 2019-05-24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折银钱也称权银钱,用白银的“厘、分、钱”作单位,在钱背上铸明规定的对银比价之铜钱。最早出现在明代晚期,到明亡清初这段时期普遍行用。

折银钱多出现在南方地区,早些年由于地域原因价格较低,近些年随着古钱爱好者增多,折银钱由于个大美观也受到大家的关注,价格上涨。根据近来市场研究发现,兴朝折银钱价格上涨较快;永历折银钱版别最为复杂,其中不乏价格昂贵的好版。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兴朝通宝背壹分大样

明清之际,货币经济发展,用银量很大,白银几乎成为通用的货币。皇宫、官员和富豪以及一般中小地主都积攒白银,统治者还用赋税征银的办法,搜刮白银。白银不足,造成了明、清之际的“银荒”现象。明末崇祯短短十余年内,银价从每两值钱一千二百文,上升至约二千五百文;米价则由每石银一两,涨至二三两,均上涨了两倍多,而铜钱价格却大大跌落。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到了清初,银贵钱贱的情况仍继续发生。银和铜钱二者并无固定的比价,忽起忽落,但银贵钱贱的趋势是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明末的一些地方政权,甚至清初统治者希望银、钱的比价能够稳定,因此铸有折银钱(权银钱)就可以理解了。现总结一下明亡(即1644年后)到清初铸行的折银钱:

(1)明神宗的孙子桂王朱由榔,在清军入关后先避于梧州,后在肇庆即位,改元永历,建立南明小朝廷,铸永历通宝钱。其中有两种大钱,背有“五厘”二字和“壹分”二字。这种五厘、壹分的钱,即为权银钱,说明它们是对白银的比价。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永历通宝背五厘 直径33毫米 天眷堂限时拍96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永历通宝背壹分 直径36毫米 天眷堂限时拍88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永历通宝背壹分大样 直径46毫米 古泉园地1570元成交

(2)明末起义军张献忠之义子孙可望,是四部将之一。张献忠死,与诸将引兵入云贵,被推为领袖。永历五年,封为秦王。后见另一部将李定国,屡败清军,兵势日盛。谋削李兵权,并攻打李定国,失败后降清。入滇时,自称东平王,建元兴朝,铸有兴朝通宝,背有“五厘”“壹分”二字的大钱,也称折银钱。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兴朝通宝背五厘 直径35毫米 天眷堂限时拍42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兴朝通宝背壹分 直径46毫米 天眷堂限时拍115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兴朝通宝背壹分大样 直径50毫米 天眷堂拍卖3193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兴朝通宝背壹分大样(上口兴,少见) 直径50毫米 古泉园地4660元成交

(3)清初顺治十年铸“一厘”钱,以十文准银一分,希望用千文准银一两,以此作为钱、银的比价,可是因患钱轻,于是在顺治十四年又铸一钱四分重的制钱,以这种新钱十文准银钱一分。以后,制钱重量一直在一钱到一钱四分之间变动。千文一两的银钱比价标准,长期固定下来是很困难的。因为银、铜二种金属本身的价格,都受供求影响而变动。加上各地铸钱时间先后,和盗铸、私铸等原因,银钱比价经常发生波动不可避免。钱价波动是清初比较麻烦的货币流通问题。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顺治通宝背一厘钱十七种全套

(4)清初,为清朝立了大功的三个汉人均封王。吴三桂封为平西王,驻防云贵;封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封耿继茂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因为他们作为清朝控制南方的藩篱,史称三藩。

其中吴三桂和耿精忠(耿继茂子)都铸过铜钱,其中也有折银钱。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利用通宝背二厘 直径28毫米 古泉园地39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利用通宝背横五厘 直径30毫米 古泉园地140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利用通宝背竖五厘 直径31毫米 古泉园地178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利用通宝背竖五厘(长字狭通,少见) 直径31毫米 天眷堂限时拍490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利用通宝背竖五厘(大阔缘,少见) 直径32毫米 天眷堂限时拍370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利用通宝背竖一分 直径41毫米 古泉园地223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利用通宝背竖一分(方头通大字) 直径45毫米 天眷堂限时拍150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利用通宝背横一分 直径41毫米 古泉园地4411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利用通宝背横壹分 直径41毫米 古泉园地3240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利用通宝背竖壹分 直径41毫米 古泉园地35000元成交

待吴三桂称帝于衡阳,国号大周,建元昭武时,又铸昭武通宝。小平钱有一种楷书背有“二”字,是否为“二厘”,尚不清楚。篆书有横壹分大钱,另有竖壹分大钱,十分珍稀。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昭武通宝背横壹分 直径36毫米 古泉园地353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昭武通宝背竖壹分 陈光扬藏

(5)耿精忠在福建时,铸有裕民通宝,有一分、壹钱的。此外还有“浙一钱”的裕民通宝大钱,识者以为这是耿精忠北窥浙江的见证。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裕民通宝背一分 直径28.4毫米 古泉园地313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裕民通宝背一分(宽头民,少见) 直径28毫米 古泉园地264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裕民通宝背壹钱 直径38毫米 古泉园地4600元成交

不断上涨的折银钱

裕民通宝背浙一钱 直径37毫米 古泉园地8070元成交

本文根据 苏晔《中华古币春秋》改编 ,天眷堂整理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