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4 夏枯草:临溪照水灯笼花

 369蓝田书院 2019-05-24

高山峨峨,河水汤汤(shāng)。


       琅琊铁橛(jué)山,立于黄海西岸。轰隆隆的雷声,震碎了乌云,夏雨急一阵慢一阵,把山谷洗刷得更加翠绿,纵横交错的溪流汇集成河,漾溢着出山而去。


    蔷薇沟里,一行人溯流而上,见湿漉漉的峭壁上,石韦泛绿,费菜吐金,中华秋海棠红衣绿裳,像微醺的姑娘。涧水淙淙响,乔木作荫,蔷薇覆水上。

  “朱明盛长,敷与万物。”(《古诗源》)水边的茺蔚、莎( suō )草也是一片欣欣繁茂。

夏三月,此谓蕃秀,盛夏正是万物生长时节,怎么水边有草枯了呢。队长:“是夏枯草。”细看这果穗,铁一样的颜色,像灯笼,像麦穗,像毛毛虫。“又名灯笼草、麦穗夏枯草、毛虫药呢。”

枯穗下铺着翠绿的苗子?“夏枯草的苗子。”一把拽出,好像不是长在根上呢?“是根状茎。”尝尝水边生的嫩叶吧。“叶子滑滑的,回味带苦。”

用溪水洗一下种子,“哎!种子表面一层滑滑的膜呢?”“嚼一下种子,也是滑滑的。” 

李时珍:“夏枯草,苗高一二尺许,其茎微方,叶对节生,似旋覆叶而长大,有细齿,背白多纹,茎端作穗,长一二寸许,穗中开淡紫小花,一穗有细子四粒。……嫩苗瀹(yuè )过,浸去苦味,油盐拌之可食。”

恨不相逢青春时。春季气盛,它秆顶绿灯笼,渐渐吐出蓝紫细花,临溪照水,沐浴谷风,婀娜其姿,摇曳无穷。 

 《神农本草经》:“夏枯草,味苦辛,寒。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一名夕句,一名乃东。”

此为隰()草,生于水边,却水利湿,而治脚肿,除湿痹,湿性重浊,湿去则身轻。滑则通利,滑可去着,故破癥积,散瘿结气。此草气禀至阴,盛阳而枯,故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等火热结聚之疾。

徐大椿:“夏枯草,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火气所发;破癥,散瘿结气,火气所结。……凡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惟此草至夏而枯。盖其性禀纯阴,得少阳之气勃然兴发,一交盛阳,阴气将尽,即成熟枯槁。故凡盛阳留结之病,用此为治,亦即枯灭,此天地感应之妙理也。凡药之以时候荣枯为治者,俱可类推。”

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匍匐,在节上生须根。茎高20-30厘米,下部伏地,紫红色。茎叶卵状长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具不明显的波状齿或几近全缘,草质。

轮伞花序密集组成顶生长2-4厘米的穗状花序,花萼钟形,外面疏生刚毛,二唇形。花冠紫、蓝紫或红紫色,雄蕊4,花柱纤细,先端相等2裂,小坚果黄褐色,长圆状卵形。花期4-6月,果期7-10月。

2015版《中国药典》记载中药夏枯草为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但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记载夏枯草生蜀郡川谷,今河东、淮、浙州郡亦有之。冬至后生,叶似旋复;三月、四月开花,作穗紫白色,似丹参花;结子亦作穗,至五月枯。四月采。

清代杨时泰《本草述钩元》载夏枯草:“用叶茎。其味苦辛,苦胜于辛,但茎之苦不及叶,似宜多用叶,四月采收,五月枯。”《本草求真》曰:“茎叶同用”。

由此可见古代曾经使用的是夏枯草的全草或茎叶。关于夏枯草入药部位的历史沿革仍需仔细考证,但个人观点认为中药夏枯草应该于花期采收全草入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