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 海藻:浪里摇摆,屋顶飞扬

 369蓝田书院 2019-05-24

铁槎( chá)山立于东海边,宛若被海浪推上岸的巨筏。为问乘槎人,三壶沧海中,仙踪今安在?

清冷的日子里,和队长翻越山岭来访仙赶海。

山下的小渔村,寂静而美丽。依山临海居,住着草房子。那厚厚的屋顶,就像戴了尖尖的皮绒帽,看着就暖和,细看这草有些轻浮,飘飘扬扬像丝带。

“啥草?”队长:“海里的草,学名大叶藻。经历百年不烂。”好神奇呢,快去海上看看。 

但见,海阔天远,淼淼无边。礁石耸立,细浪拍岸。大潮刚退去,拉下啥宝贝?

鹅卵石上,躺着一串串翠珠,晶莹透亮,光鲜诱人。滑溜溜地,尝尝,好咸哎!队长:“是海蒿子,一种海藻。”

海滩上,留下一堆堆的海草。叶子像韭菜,根如白茅啊。

队长:“这就是房上的大叶藻。”新鲜的海草这么绿。

《本草图经》:“海藻生东海池泽,今出登、莱诸州海中。”“海人取大叶藻,正在深海底,以绳系腰没()水下,刈( )得,旋系绳上。”

得来全不费工夫,不用下海捞呢。

你看蠔山下,绿绿的大叶藻蓬乱成团。队长:“这是黑纤维虾海藻。”哎,傻傻地分不清呢。

(以上3图为黑纤维虾海藻)

浅水里,海星藏在礁石下,没( )水的石台上,墨绿色的襞( )带随波摇摆。队长:“是礁膜,一种海藻,滑而鲜美。”

(上2图为礁膜)

远望海中那孤独的巨石,也有海菜附着作伴。有点远,不能细暏真容。队长:“那是鼠尾藻。”

(上图为鼠尾藻)

快快跑啊,前面裸露的大片礁石,也摸了苍黛,长着绿发。海水里的多肉啊,胖嘟嘟水嫩嫩地拥在一起。

队长:“羊栖菜的嫰苗。”

看这里海菜覆盖,堪作毡毯。队长:“成年的羊栖菜。”

果然,肉疙瘩已经伸展,长出了锯齿样的叶子,也是滑溜不可捉摸呢。看上去好吃的样子,“呸呸! ”以为甘滑味道美,不想海菜好个咸。 

海人爱海草,晒在金沙滩。都是羊栖菜啊。

我爱这堆红飘带,我爱这团绿刺猬。“哈哈,角叉藻和刺松藻。”还是海藻哈。 

《神农本草经》:“海藻:味苦,寒。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一名落首,一名藫( tán)。”

《名医别录》:“味咸,无毒。疗皮间积聚,暴溃,留气热结,利小便。生东海池泽。七月七日采,暴干。”

滑可通利,滑可去着。故主瘿瘤气,颈下核。疗皮间积聚,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鸣。

生于水中,禀性寒凉,性滑且雄,下气最速(黄宫绣语),故去留气热结,利小便,下十二水肿。

海中诸菜,其味甚咸,可解冱()散结。陶弘景:“凡海中菜,皆可疗瘿瘤结气。”

海蒿子(Sargassumconfusum(Turn.) C. Ag.):马尾藻科多年生褐藻,肉质,暗褐色,高30-100 cm,叶状体基部的固着器呈扁盘状或短圆锥状,主干直立,羽状分枝。初生叶状突起为披针形,生长不久即脱落;次生叶状突起为线性、针形、或羽状分裂。气囊生于末枝腋间,球形或椭圆形。

(上4图为海蒿子)

羊栖菜(Sargassumfusiforme( Harv.) Setch.):马尾藻科多年生褐藻,肉质,黄色,株高30-50 cm,最长达3 m以上。叶状体基部的固着器纤维状似根;主干圆柱形,从周围长出分枝,成二叉状,小枝先端有时膨大成纺锤形气泡,枝上有疏生柱状突起,突起腋部有纺锤状气囊和丛生的生殖器托。

中药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藻体。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夏、秋二季采捞,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这两种海藻均可食用,可凉拌或炒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