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特荐】蒲黄:蒲月节,摇蒲黄

 369蓝田书院 2019-05-24

《端午习俗》 香蒲与艾蒿,紧紧插在门。 权表吉祥意,五毒不敢侵。

 ——张志真

五月初始,南山里的秀水河,流银淌玉,淙淙有声。河边的柳叶箬已秀穗,看麦娘未落英;水里的三棱刚劲挺拔,假稻则细茎葳蕤;茶菱随水流左右摇摆,香蒲则兀然林立,青剑栉比。此景旧曾谙,相去无多时。

每当想起儿时静谧的乡村、蜂飞蝶舞的的田野、水波粼粼的河流湖沼,就像重温短暂甜蜜的梦。大千世界,人穷其智巧,物尽其利用。虽此弱蒲,其用甚丰,其叶可为蒲包、蒲扇、蒲席、蒲团,其绒可充垫填枕。春日拔蒲蒻吃蒲菜,夏日坐蒲团摇蒲扇,秋日割蒲剑吹蒲绒,冬日里,穿上轻若鸿毛的蒲窝(蒲草鞋),一群孩子在雪地上飞奔。

猛听得队长说“拍照”。我朝着队长一阵连拍。“别拍我!”只见队长手扶蒲杆缓慢摇晃,黄尘从蒲棒上慢慢升起散开,雾一样地缥缈而去。

《本草图经》:“春初生嫩叶,未出水时,红白色茸茸然。《周礼》以为菹,谓其始生,取其中心入地大如匕柄白色(蒻),生啖之,甘脆。……至夏抽梗于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捧杵,故俚俗谓蒲捶,亦谓蒲厘。花黄,即花中蕊屑也。细若金粉,当其欲开时,有便取之。”

《神农本草经》:“香蒲:味甘,平。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

“蒲黄: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

其形如剑,其气芬芳,故可辟邪气,主五脏心下邪气。气香辟秽恶,治口中臭烂,坚齿。辟邪气益正气,轻身益气力耐老。其气清芬,醒神利窍,则明目聪耳。清芬之气,泄满决壅,通心腹膀胱结滞。

张山雷:“入膀胱利小便者,生长水中故能利水。止血消瘀者,即后人生用破血,炒黑止血之义。”

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ard):为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状茎粗壮,乳黄色,先端白色。地上茎直立,高0.7-2.5米,粗壮。叶片长40-150厘米,宽0.3-0.8厘米;叶鞘很长,抱茎。雌雄花序远离;雄花序长7-30厘米,花序轴具弯曲柔毛,叶状苞片1-2枚,长约32厘米,宽约8毫米,与雄花先后脱落;雌花序位于下部,长4.7-23厘米,叶状苞片比叶宽,花后脱落;雄花通常由3枚雄蕊组成,雌花具小苞片;子房披针形,长约1毫米,子房柄细弱,长3-6毫米;白色丝状毛极多数,生于子房柄基部。小坚果纺锤形,长约1.2毫米,纵裂,果皮具褐色斑点。种子黄褐色,长约l毫米。花果期6-8月。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江苏、江西、贵州、云南等省区。生于湖泊、河流、池塘浅水处,沼泽、沟渠亦常见。印度、日本、原苏联及亚洲其他地区亦有分布。(参考《中国植物志》)

中药香蒲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东方香蒲、狭叶香蒲、长苞香蒲或香蒲属其他种的蒻芽,又名蒲蒻、蒲笋、蒲儿根。中药蒲黄为长苞香蒲或香蒲属其他种的雄花花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