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违法行为 1、法律的特征: ❶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在制定或者修改相关的法律问题,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法律或修改法律) ❷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违法腐败无论逃跑哪里被依法查处,法律最本质的特征) ❸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百姓、高官违纪违法腐败被查处,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行为) ②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打击、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合法权益) 3、违法行为: (1)根据违反法律分: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情节轻重分: 一般违法行为 、 严重违法行为 注意:①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情节较轻,社会危害较小,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刑事违法行为 对社会危害较大,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3)任何违法行为都有法律后果,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犯罪三特征❶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❷触犯刑法❸依法受刑罚处罚 5、腐败高官落马,受到法律制裁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坚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违反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④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懂法、守法。 6、从不良行为到一般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的启示? 7、青少年如何避免违法犯罪?启示①②) 说明:①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启示: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 ②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学法、守法、护法,依法律己、依法办事。 8、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集体、国家的合法权益 9、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①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利 ②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集体、国家的合法权益 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二、依法治国1、依法治国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重要性、必要性) 2、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 3、依法治国的领导核心、核心、主体、根本依据、重要环节分别是: 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 核心: 依宪治国 主 体: 广大人民群众 根本依据:宪法 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4、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重要性、意义) ①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 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法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③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构建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意义) 5、如何实施依法治国?(国家、个人) (1)国家:①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一切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其中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2)个人:①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②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言行。 ③积极同一切破坏法治行为斗争,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④依法行使监督权,参与法治建设 6、为什么每个公民要参与依法治国? ①依法治国主体是人民群众 ②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需要每个公民积极参与,也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③生活在法治国家,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身言行,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 7、只要是违法违纪腐败行为被 依法查处了 就体现了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关于解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科学立法:(以前没有法律依据 现在制定,根据什么文件、通知、法律法规的规定) 9、严格执法:全体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 必须按照法律规定,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等 10、公正司法:司法部门必须公正判案,不偏不倚,做到公平公正。 11、全民守法:全体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遵守宪法,一旦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受法律制裁 宪法、修改宪法7、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 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宪法的作用:①对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施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②对个人: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 8、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法?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普通法只规定某一方面的问题 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更为严格 9、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表现为哪些方面? 原因:①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重要、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 (为什么) 表现:①宪法是普通法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宪法与普通法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与宪法相抵触、违背,都会因违宪而无效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要受到追究 ④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更为严格 10、为什么树立宪法意识? ①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也规定公民基本义务 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③维护宪法尊严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11、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 ①认真学习宪法,将其作为自己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树立宪法意识,依法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 ③维护宪法尊严,积极同违反宪法行为斗争 12、为什么要实施宪法宣誓制度?①实施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现 ②突出宪法的最高地位,有利于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③有利于倡导守法意识,实现社会和谐,推进依法治国的实施 ④有利于法治文化的形成,使遵守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 13、设立宪法日的意义: ①有利于捍卫宪法根本法的地位 ②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尊严,保障宪法的实施 ③有利于公民树立宪法意识,营造遵宪、护宪的氛围 ④有利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三、学会自我保护+特殊保护 (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1、专门保护未成年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为什么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民族希望,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 ②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③由于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侵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 ④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3、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哪些特殊保护? 四种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4、未成年人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①认真学习法律,依法做事、依法维权 ②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警惕性,面对不法侵害,要采取智斗、巧斗的方式 ③当自身权益受侵害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建议:(怎么做分角度) (1)国家:①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②净化校园、学校周边环境 (2)学校:①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未成年人道德素质 (3)家庭:①父母要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子女 ②父母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安全教育,对上网正确引导 (4)青少年:①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②提高个人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③掌握避险知识和技能,面对侵害要智斗、巧斗,加强自我保护 ④面对侵害,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公民权利 经济权利(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受教育权(上学、辍学、离校、认真读书完成作用) 消费者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维护尊严权 四、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1、人身自由权侵权表现为非法拘禁、非法搜身、非法禁闭(是享受其他权利的基本保障) 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权利,是享受其他权利的基础 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3、如何保护生命健康权? ①认真学习相关法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②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警惕性,面对不法侵害,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③必要时,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权 4、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侮辱或者诽谤)、荣誉权(国家颁发奖状)、姓名权、肖像权(照 片或者画像)、隐私权(个人的对社会没危害私事) 5、国家严厉打击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说明什么?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法略 ②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法律制裁 6、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权提建议:提高隐私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隐私保护 五、经济权利(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1、财产所有权包括:财产占有权、财产使用权、财产收益权和财产处分权 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方式①民事保护(最普遍方式)、②刑事保护(最严厉、最有效方式) 2、财产继承权: (1)法定继承:①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养子女)、父母(养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法定继承分配原则:①一般情况均分,特殊情况,协商一致下可不均分 ②对有困难的继承人多分照顾, ③对尽主要扶养义务多分,不尽扶养义务的不分或少分 (2)遗嘱继承:将合法遗产全部或者部分指定由 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遗嘱继承最大优点:被继承人充分按照个人意愿处分个人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3)遗赠:将个人遗产赠予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个人 3、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 、专利权、商标权 4、为什么保护智力成果权? ①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②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③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创新型国家 5、如何保护智力成果权? 国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社会: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和保护力度,及时举报侵权行为 个人:①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智力成果权 ②提高道德修养,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智力成果权 ③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当自身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及时举报 ④情节严重的,可以运用法律武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受教育权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义务 2、义务教育的特征: ①强制性(保障受教育) ②公益性(免费) ③统一性(范围)3、受教育权受到侵害如何维权? ①可以与侵权者协商解决 ②可以请求相关部门调节,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③以上办法无法解决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权 注意:根据情况一般采取非诉讼的方式,在非诉讼方式无法解决问题时,再采取诉讼的方式(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权)。 七、消费权利1、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有: 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维护尊严权 3、消费者权益受侵害后维权途径? ①可以与侵权者协商解决 ②可以请求相关部门调解,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诉、举报 ③以上办法无法解决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权 注意:根据情况一般采取非诉讼的方式,在非诉讼方式无法解决问题时,再采取诉讼的方式(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权)。 4、消费者该如何保障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①树立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相关消费知识 ②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防止信息泄露,购买商品注意索要发票等证据 ③当侵权行为发生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合理消费(如何做到合理消费,培养健康消费理念)①适度消费,避免非理性消费 ②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③注重环保,做到绿色消费 ④满足基本物质消费需求后,应该更注重精神需求 八、维护国家安全、国家荣誉、国家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国家利益放第一位) 1、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素质, 3、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4、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国家利益放第一位,维护国家荣誉、利益和尊严 |
|
来自: 乡野小村夫 >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