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锦炎 陈瑞元 编辑:徐晓刚 编者按: 原图拍到了很有意味的一瞬间,老人拿着自己心爱的物件把玩,明暗、色彩上主体和主要陪体也比较突出了。但是还不够理想。左上角的背景中还有一些次要的杂物显露出来,画面色彩风格还是比较写实,比较朴素。此外,画面构图有些歪斜。本期两位嘉宾,一位做了彩色,打造了个性化的色调和理想的影调,一位制作了黑白,精细地控制了影调和反差。 原图 把玩 杨锦炎 制作 老手艺人 陈瑞元 制作 杨锦炎 福建 技巧亮点提示: 1.在Camera Raw插件中,“画笔”调整工具可以灵活的修饰图片影调局部细节。 2.在Camera Raw插件中,“径向滤镜”调整工具可以帮助图片加强影调突出主体。 制作思路: 图片拍摄于成都彭镇茶馆作者非常大胆的运用大面积的暗调层次做为前景,主体人物表情和状态的抓拍也恰到好处,一杯清茶,老人在悠闲地修着正在售卖的烟斗,充分的烘托出茶馆周围缓慢的生活节奏,我后期制作的思路是平衡好图片的影调,然后再为图片渲染青绿色调,通过较为特殊的色调来颠覆以往大家对彭镇茶馆图片的视觉审美疲劳。 制作步骤: 1.整体调整图片。打开图片进入到PS自带的CameraRaw插件,在基础调整界面调整色温+5、色调-38,再调整曝光调整+1.15、对比度调整+15、高光-53、阴影+72、清晰度+28,裁剪图片构图。通过这一步骤调整目的是平衡整体影调,初步调整图片色调。 2.强化图片主体。在CameraRaw插件中选择“径向滤镜”调整工具,按住鼠标左键不动为图片制作一个椭圆型选区,选区大小,方向可以通过控制钮调整。在径向滤镜调整窗口调整曝光-2.40、对比度+24、饱和度-32、效果选择外部。通过这一步骤调整目的是为削弱环境的亮度突出主体。 3.修局部影调。在CameraRaw插件中选择“画笔”工具,画笔工具记忆了上一步骤径向滤镜的调整参数曝光-2.40、对比度+24、饱和度-32,在这种调整参数基础上用画笔涂抹图片中还需要加暗的局部区域,修饰图片局部的细节。 4.暗部减少杂色。在CameraRaw插件中选择“细节”调整界面,在“减少杂色”中调整明亮度24、明亮度细节45、明亮度对比18。通过这一步骤调整的目的是降图片暗部区域的由于曝光不足引起的明亮度噪点。 5.渲染局部细节。新建一个空白图层,图层混合模式更改为“叠加”,选择画笔工具,不透明度20%左右,前景色为白色,编辑人物脸部加强该区域的亮度。然后更改前景色为黑色,编辑杯子和烟斗中比较抢眼的区域,让它们亮度适中。通过这一步骤的调整目的是再次强调下影调明暗部分的细节,让作品的立体感更强些。 6.局部锐化图片。拼合图像,复制背景图层,执行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命令,半径选择2.5像素,点击确定,然后更改图层混合模式为“叠加”。高反差保留锐化主要是滤出高对比部分来处理,主要是影像的边缘/轮廓部分,避免整幅锐化造成不必要的粗糙化。拼合图像,保存图像调整完成。 ![]() 陈瑞元 上海 技巧亮点提示: 1.通过“编辑/变换/变形”命令,校正画面垂直线。然后,两次构图裁剪成方构图,突出人物主体。 2.通过“图像/模式/Lab颜色”命令,并在“通道”面板,删除“a通道”,把原图制成黑白影调,这样的黑白效果比较通透。 3.通过控制“曲线”调整图层和“渐变映射”调整图层,增强黑白影调反差。 制作步骤: 1.首先,在ACR中打开图片,在“基本”面板中调整高光-30、阴影+30、以恢复高光、暗部细节。然后点击“确定”,进入PS界面。 ![]() 2.在PS界面,执行“编辑/变换/变形”命令,校正画面垂直图。然后,两次构图裁剪成方构图,突出人物主体。 ![]() 3.执行“图像/模式/Lab颜色”命令。点击“通道”面板,再删除“a通道”,把原图制成黑白影调。然后,执行“图像/调整/曲线”命令,曲线往上提,压暗画面确定。 ![]() 4.执行“图像/模式/灰度”命令,接着执行“图像/模式/RGB颜色” 命令。再点击“图层”面板,添加“曲线调整图层”,把暗部顶点往下拉至最后一小格位置,再用“白橡皮擦”工具,不透明度30%,擦回提高人物主体脸部和手部。同时用“黑橡皮擦”工具不透明度30%,稍稍压暗桌面上杯子等物体。 ![]() 5.盖印图层,再复制该图层,执行“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命令,在弹出的“高反差保留”栏,设置半径2.0像素,点击确定。再将该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柔光”,可适当锐化图片。 ![]() 6.再次盖印图层,添加“渐变映射”调整图层,选择“前景色黑到背景色白渐变”,将图层不透明度为50%,以增加黑白影调反差对比。再添加“色阶”调整图层,将白滑块调整至219,以适当提亮画面。这样全图调整完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