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猪”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经过近两年不懈努力,我县积极培育的“定远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定远县继“池河梅白鱼”后,成功注册的第二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滁州市获得的第六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陈学东 武忠洋)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1 2 3 4 定远猪——肉质鲜美 营养极高 定远猪是全国31个优良地方猪种之一,为保护好国家重点的地方禽畜品种资源,2001年,由国家农业部投资建设的定远县种畜场落成,主要承担“定远猪”(淮猪)的保护工作。7年后的2008年,农业部又命名定远县种畜场为国家级黄淮海黑猪(淮猪)保种场。 定远桥尾——入选非遗 曾为贡品 猪的全身都是宝,“定远猪”更胜一筹。用“定远猪”臀部肥中有瘦的肉制成的“定远桥尾”,备受食者赞誉。 定远桥尾制作技艺是腌制猪肉的传统加工工艺,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清朝盛世之时,定远县炉桥集市上肉案子一字摆开有上百家之多,同行间竞争激烈。 一位卜姓屠户打起了猪屁股的主意,挖取带猪尾巴的一块猪屁股,形如一把带穗的团扇,浸泡洗净,用盐及中药腌制、整形、晾干。其成品肉质细嫩,味道微咸,透明微红,馥香异常,宜蒸宜煮,易储存,过夏、隔冬不坏,备受食者赞誉,“定远桥尾”之名也不胫而走,后又经清代观察使纽筱萍举荐为贡品,名满京华。因其味美,在参加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时,赢得国际友人大加赞赏。由于制作技艺工序复杂,传承、保护、发展这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定远桥尾制作技艺被确定为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