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重开:庶吉士是明朝官场上最重要的一支力量。谭天星的《明代内阁政治》统计:163名内阁大学士中,有87位庶吉士出身,超过了一半。这里我有几个问题: tiemaqiufeng:三甲还能做庶吉士? espncspn10:一甲选为庶吉士,二、三甲通过选馆考试有可改为庶吉士。 日月重开:就是想问下选馆考试的详细情况。 明月照长安:一甲不是庶吉士。 espncspn10:是选为,另:双编不是翰林官吗? 明月照长安:一甲不用选为庶吉士,一般,状元直接修撰;榜眼、探花编修;庶吉士散馆后,二甲编修,三甲检讨。 日月重开:《明史》上说进士入翰林院都叫庶吉士,这样说的话是包括一甲进士的。但要考虑到张廷玉这帮人逻辑思维不行,他说这话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把一甲进士排除了。所以我需要求教。另外,那也就是说:谭天星所谓的87名庶吉士入阁为相,这87人也是不包括一甲进士的咯? 明月照长安: 日月重开:从这个表来看,“庶吉士”是不包括“一甲进士”的。 明月照长安:这图是方志远的,谭天星的提法里我觉得没说庶吉士里有一甲。一甲直接初授翰林官的。 日月重开:我知道一甲进士直接授予翰林官,我的问题是两个: 明月照长安:一甲是进士及第,二甲和三甲是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 日月重开:啊!!!对对对!大谢大谢!是我自己看书不仔细,还怪人家张廷玉智力低。太感谢了! 明月照长安:明初洪武、永乐时期,庶吉士制度仅属草创,故一切均很不完备。例如,新进士必须通过“馆选”考试,成绩优异者才能成为庶吉士。但关于“馆选”的时间,“或间科一选,或连科屡选,或数科不选,或合三科同选,初无定限。”〔6〕黄佐《翰林记》卷14《考选庶吉士》条则载:“洪武十八年至永乐初,其详不可考,大率每科必选。”从永乐二年到正统元年(1404—1436),除每科必选庶吉士外,有时还一科多选,如永乐二年两次“馆选”,宣德八年则三次“馆选”。正统以后,庶吉士的选拔时开时罢。关于主持选拔庶吉士的机构,亦时有变化:“或内阁自选,或礼部选送,或会吏部同选”〔7〕。关于选拔的对象也无定制:“或限年岁,或拘地方,或采誉望,或就廷试卷中查取,或别出题考试,亦无定制。”〔8〕每科“馆选”庶吉士的名额也多寡不等:或一科选取六十余人(如永乐十三年选至62人之多)〔9〕,或一科只选一人(如宣德二年仅选取邢恭一人)〔10〕。直到弘治四年,因大学士徐博建议,才使庶吉士制度趋于健全和完备。例如,对于“馆选”的时间:“自今以后,立为定例,一次开科,一次选用。”〔11〕明孝宗采纳了徐溥的建议,并诏令内阁会同吏、礼两部共同考选。对于主选庶吉士的衙门、程序和对象,则为:“待新进士分拨各衙门办事之后,俾其中有志学古者,各录其平日所作文字,如论策诗赋序记之类,限十五篇 为止。于一月之内,赴礼部呈献。礼部阅视讫,编号送翰林院考订。其中词藻文理有可取者,按号行取。本部仍将各人试卷,记号糊名转送,照例于东阁前出题考试。其所试之卷,与所投之文相称,即收以预选;若其词意钩棘而诡僻者,不在取列。中间有年二十五岁以下,果有过人资质,虽无宿构文字,能于此一月之间有新作五篇以上,亦许投试。若果笔路颇通,其学可进,亦在备选之数。”〔12〕对于选取及留用数额,则每科“所选不过二十人”,“所留不过三五辈”〔13〕。自此,庶吉士上由“内阁同史礼二部考选以为常,遂为永制。”〔14〕对于庶吉士的教习问题:宣德以前,由翰林院、詹事府“官高资深者一人课之,谓之教习”〔15〕;“宣德五年始命学士教习。万历以后掌教习者,专以吏、礼二部侍郎二人”〔16〕。对于庶吉士的考核,翰林院“设会簿,稽勤惰,唯以严声厉色督责之。”庶吉士每月须交“诗文各一篇,第其高下,俱揭帖,开列名氏”发翰林院“立案”,以作日后“散馆”时授职依据〔17〕。学习期间,庶吉士之间互相督促,往往“推一年长者为馆长,总挈诸务”〔18〕。对于庶吉士学习的内容,则以诗文为主。永乐二年,明成祖曾训谕庶吉士:“为学必造道德之微,必具体用之全;为文必并驱班马韩欧之间”〔19〕。迨至嘉靖年间,大学士徐阶手订《庶吉士条约》,规定庶吉士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钻研“四书五经”、“史传”、“唐音”、“李杜诗”、“临字帖”等〔20〕。总而言之,明代培训庶吉士的做法,经过不断调整充实、因革损益,至嘉靖年间(1522—1566)已具备了制度的规模,并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记载在《大明会典》等行政法典之中。 〔4〕〔6〕〔7〕《明史》卷70《选举志二》。 日月重开:这么说是进士登科后先观政各衙门,然后从中选出来的了?那么这个观政期是多久?庶吉士散馆一般是多久? 明月照长安:观政不是很确定,就首选来说廷试是三月,明初制度应该是九月开始首选,也就是等半年,过之后也有拖到九月以后的,但是往往会提前到六月居多,也就是首选要等三月。至于所有进士观政,貌似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庶吉士散馆是三年。 日月重开:感觉现在的博士后制度是不是就是学的庶吉士制度啊。先取得博士学位——则其优者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两三年出站。 明月照长安:确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