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孙子兵法》作为兵家的著作,已经将兵法从策略上升到道的哲学高度,错误的思考方式导致错误的行为结果。其暗合易经的思维方式已成为历代兵家的必读圣经,那么这部伟大的著作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可借鉴之处呢? 品德 刀可以杀人,亦可以救人。刀虽关键,但重要的却在于使用者自身。而对于智慧的思想而言,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好人,也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坏人,关键在人品,而与这智慧和思想无关。什么是心?什么是良心?你做事凭良心的时候良心就出来了,不凭良心的时候良心就消失不见了,所以历代这种智慧著作不易示人、传人,就怕为坏人所用。 平台 磨刀不误砍柴工。李斯通过观察粮仓里的老鼠与厕所中的老鼠的生活状态的差别得出了一个结论:人若想干一番大事业,平台很重要。而对于思考来说,也需要一个有效的平台,而哲学干的就是这个活——如何思考。我们可以借助《孙子兵法》这个有力的平台,让我们的经历、经验与知识转化为智慧,成为指导我们实践的方法论。 《孙子兵法》的中心思想是“全胜观”。 “全胜观”: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把敌人赢过来制造双赢。 宽度:利害两边同时思考。 知法则不必用兵 用智者困人,用力者困于人。有冲突和争执是因为彼此都没有寻求解决问题正确的方法。人生在世,要广结善德,而做善事也需要智慧,不然就可能出现把河龟放到海中变成“放死”的好心办坏事。 道生太极,太极生阴阳两仪,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有用、无用。所以我们做任何事要利害两边同时思考,智者之虑,杂于利害,古代一种用兵作战思想。指将帅分析军情,考虑问题,要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此语源于《孙子·九地篇》:“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意为将帅必须全面地看问题,在有利的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要考虑到有利的因素。这样才能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引导部队取得胜利。中国人好利,有些问题想不明白就可以考虑从利害关系分析问题,往往能一针见血。怎么想办法把蛋糕做大,让所有人获利,天下利,这才是真正的好利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