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四月举办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电动车和移动出行的概念开始越来越多的整合了起来。 比如说,这是设计公司Icona提出的概念车。 这是雷诺发布的概念车。 如果再往前追溯几届车展的话,这样的情况也并不鲜见。比如说这些概念车。 以目前整个汽车产业对于未来生活的想象力来看,移动出行无疑是最能够贴合我们现在所能够预见的智能化交通社会的一种出行方式: ——在没有了驾驶员和完全避免出现交通事故的前提下,车辆的私有化属性被打破,公用的出行用途被强调出来。 所以,也就有了上面的这些概念。 嗯,这的确是一个遥远的但是似乎又可见的未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暂时不去猜测未来是否真的就会是这样,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前面所提到的那些概念车,无一例外的都是在单厢车的构型下进行演变而来的产品。 抑或是对整车的高度进行了压低,构建出梭型的车身,也有的是用简单的型面构建出了蛋型的结构,当然,其中也不乏大量的几何图形运用来构建的单厢形体。 想不到,我们此前以为的单厢车必然会因为形体上的缺乏变化而无趣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细节的优化让单厢车的形象也可以变得如此丰富。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造型进步的作用。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未来,单厢车,或者说类似于单厢车的理念将会逐步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说,在今年上半年刚刚发布的特斯拉Model Y的上装线条,就多少有了那么些单厢车设计的理念在里面——它明显抬高了车顶,并且把整个车的上装做的非常饱满。这已经有些打破传统设计构型的意思在里面了。 所以可以这样讲,在电动车的时代里,动力构型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车身形体的变化。 那么,电动车的构型是什么样的,它可以打破什么? 我们来看一张特斯拉Model S的爆炸图,作为一款打破了新能源车市场格局的车型,特斯拉Model S以其独一无二的底置电池加轮边电机的布局,成功的构建了一个典型的纯电动车特斯拉构型。 可以这样讲,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绝大部分纯电动车,都是在这一构型下设计研发出来的。 从爆炸图上可以看到,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内燃机动力车型,以固态电池作为动力来源的特斯拉Model S将地板的厚度进行了提升,使得其可以满足一个更大尺寸的电池组安装。这也就使得这一类车型的地板高度必然会比传统动力车型高上一些。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来看这个问题,采用了底置电池的比亚迪唐二代的地板和门槛高度就没有太大的差异。 而它的上一代车型,也就是那辆基于传统燃油车打造而来的比亚迪唐一代,地板和门槛之间还存在着一个不小的落差。 在这样的构型下,纯电动车的地板就可以做得很平,但是与此同时地板的高度也会有所增加。 在有限的纵向空间内,地板高度的增加,必然也就会带来内部纵向空间的压缩。 最优化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适当的抬高车顶的高度。而抬高了车顶之后所带来的一个附加产物就是车内的通透性会大幅度的提升。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到前面讲到的关于自动化驾驶的出行时代,一个完全避免了交通事故的自动驾驶网络里,在没有了驾驶员之后,解决这个没有驾驶员之后尴尬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改变通透性,让窗外更多的景色可以透过车窗进入到车内。具体可参见高铁的设计。 这是其一。 然后我们再来想这样一个问题,当车辆没有了驾驶员之后,它行驶在路上可以干的事情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因为这个时候的汽车,已经无趣到只是一个会移动的盒子了,操控性、动力性已经不再考虑的范畴之列。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在车内布局最多样化的交互设备,就成为了另外一个解决没有驾驶员尴尬的办法。 布局多样化设备的前提,就是把车辆构建成一个平台,而这种平台化诉求的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内部空间——这恰好又是单厢车的优势。 提到一个概念,体积空间占有率。 在一个确定的三维尺寸下,能够实现对空间的最大化利用率,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而单厢车的构型,就是这么一个盒子。所以从智能化的角度来考虑,单厢车也就成为了一个必须的选项。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电动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讲,未来的电动车真的不再需要机舱了。 纯电动车的动力构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电动机、电池组以及电源管理系统,而内燃机动力车型的动力构成则是发动机、变速箱以及主减速器。 因为这种结构上的差异,纯电动车可以通过轮边电机做成一个整体式的结构,比如说特斯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而这样一个结构的优势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对于机舱的要求大幅度的降低。 在特斯拉全系车型中,也因此多了一个前面的储物空间。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电动车所采用的逆变器依旧是分体式的设计,所以传统的机舱就成为了逆变器舱,一旦实现整合,那么这个区域就不再需要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车头会这样低矮的原因。 这样一来,车身空间诉求的降低也就为电动车的单厢化提供了可能——既然已经不再需要机舱,那么这部分空间就可以用来拓展内部空间,何乐而不为。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要正视这样一个问题,从降低风阻的角度来看,单厢车也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自从新能源开始成为一种热潮之后,设计圈就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未来的汽车会变成什么样的? 从目前几大车展的概念车来看,可以这样讲,未来的车真的就是一个单厢车的样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