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输液治病的思考

 人老颠东 2019-05-25

输液

是一种西医的治病手段,这种手段非常高明,输液曾经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比如: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的患者;剧烈恶心、呕吐、腹泻的患者;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吞咽困难及胃肠吸收障碍的患者;严重感染、水肿的患者;外用药无效时;药物伤害组织时,等等,都可以选择输液。但输液不能滥用。

不少人都认为,生病了,就一定要输液,不管是感冒发烧,还是大病重病,因为输液后好得快,方便又高效。

如果医生不给输液,就是糊弄病人,就不是好医生。有些人甚至把输液治病的理念渗透到骨子里了,特别是一些家长,只要孩子有点风吹草动,就喜欢给孩子输液,却忽略了其中的巨大隐患。

曾经,输液横行。今时,输液却被认为是最危险的给药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输液量超过100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上每年每人2.5到3.3瓶的平均水准。

近些年来,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了输液的危害,中国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

输液会导致猝死

试举一例,山东淄博一位4岁女孩出现轻微发热,家长带去输液。谁知在第1个吊瓶未打完后,孩子便开始出现体温上升、手脚冰凉和怕冷的症状。打完3只吊瓶后,孩子已经没有力气行走了,回到家后就说想睡觉。躺下30分钟左右,突然间口鼻流血、嘴唇发紫。即使第一时间就拨打120,可医生还是遗憾地告诉家长:“孩子已经没有心跳了。”

为什么会出现猝死?从中医来分析,这是寒邪进入手少阴心,导致心阳暴脱了。若体质阳虚,兼外感风寒,当扶阳解表,正胜邪退,自然康复。若滥用寒凉,闭遏阳气,则阳气溃败,邪气内陷手少阴而神昏。所以说,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内经》明确讲:“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人如果感冒寒邪,就容易发烧,烧再高,也不怕。若能开表祛寒,则邪去烧退。若再次感冒寒邪,或滥用寒凉,或滥用输液,则有生命危险。一则寒能伤阳,两寒叠加,阳气更虚;二则寒性收引,寒凉药物易致寒邪内陷手少阴。手少阴为心,心藏君火,君火被寒邪一浇而灭,即成休克。

有资料显示,世界上每年因注射输液导致的死亡人数在39万以上。为什么要经历过输液滥用,然后才要禁止输液呢?为什么不能从输液未滥用时即严格管控呢?!

输液会让疾病好的更快吗?

不少人盲目相信输液,认为输液能让疾病快点康复。无论什么病,他们都想靠输液加快治疗的速度。事实上,输液根本就不能让疾病快速康复。

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健康的身体源于正气健旺。也就是说,正气才是健康的根本保证。疾病之所以能康复,根本原因是正气足了。

输液能补足正气吗?

不能!!!

另外,人类绝大多数疾病其实都治不好!在目前的医学水平上,无法治愈的疾病占绝大多数,有些疾病连病因都搞不清楚,更不要说治愈了。其实,疾病之所以能康复,根本就不是医生治愈的,而是病人的正气未衰,自己康复了。

以感冒为例,输液能治愈感冒吗?不能。或许能缓解一些症状吧。感冒之所以能康复,其实是人体自愈的。现代医学的所有治疗手段大都是针对症状的,而非真正的病因。

所以说,输液好得快,这只是表象。与此相反,输液导致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风险更甚。有数据显示,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中,有58.7%来自静脉输液。常见的反应有发热、搔痒、红疹、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因而死亡。

从中医来分析,输液能迅速补充液体,能改善阴亏津损的状态。所以说,输液适合于一些阴虚或津亏的病证。绝不适合于所有疾病,特别是阳虚之证。阳气本来已经衰败之极,若再加入冰冷的液体,一点生命之火就可能被液体给浇灭。

输液后有两个恶果,一则正气被伤,无力祛邪,表现为面色差,精神差,纳食差,手脚凉;二则外邪被压入三阴,需反复多日才能完全透出,但一旦透出,即可彻底恢复健康。

过度输液危害极大:不仅容易堵塞毛细血管、降低人体免疫力、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造成人体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可导致休克和死亡!

感冒发烧,最不能首选输液。

有人一感冒就去输液,认为输液能治疗感冒。却不知,输液时输进血管里的营养或药液,根本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治愈感冒,反之,还会伤损阳气,导致体质变虚。况且输液本身就是一个小手术,会伤损正气。

感冒是六淫邪气自表而入,因此治疗感冒的正确治疗方法是:打开毛孔,让病邪从表散去。正所谓:邪之入路,亦即邪之出路。而错误的治疗手段是:关闭毛孔,在体内杀灭病邪。这样做的后果是,病邪可能会内陷三阴层次。感冒虽然治愈了,但小病变成了大病

有人用输液来预防感冒,更是错的离谱。预防感冒的关键在于提高人体正气。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若通过输液来预防感冒,根本就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为什么孩子感冒了要送去输液?有人说,因为找不到好中医,不得不去输液。有网友问:小男孩10岁,输液输习惯了,感冒发烧不输液就好不了。怎么用中医手法调理过来?

我的观点是感冒坚决不输液,一则伤损阳气;二则邪气反复被压进三阴层次,留下大病的隐患。

其实,若家长懂得中医能治感冒,那就绝不会选择输液治疗感冒。平时不病时可服桂枝汤调和营卫、温通阳气,可改善体质。若面青神疲、纳差肢冷,则是阳气已被伤损,需加理中汤扶起中阳。

大量临床已经发现:长期输液不仅会对肝肾造成损害,还会造成免疫系统抑制,减弱身体的正常防御功能,导致越来越难好病。所以,动不动就输液就相当于是一场慢性自杀!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提出,“能不吃药不吃药,可以口服不注射,可以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治疗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