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传中医”扎针刺破肺,所有村医都应注意!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5-25

作者:白芥子

编辑:寸心

据悉,近日一位老人因颈椎病到一“祖传中医”处针灸治疗两次,回来后胸闷、憋气严重,到医院急诊,原来是针灸的时候被扎破了肺,导致创伤性气胸。

【案例回放】

老人因有颈椎病,二天前听人介绍在一个小巷子里针灸治疗。这位中医针灸大夫信誓旦旦说自己是祖传的,治愈了很多颈椎病。

第一次针灸治疗后老人回家发现有一个针留在后背,回去找那位大夫才给拔了出来,拔针后感觉胸口发闷。然后第二天又去做了一次,回家感觉胸闷得更厉害了,而且出现了憋气症状。然后就来到了急诊…

在医院经过胸片检查后确诊:双侧气胸,(量大)。患者在医院住院治疗,放置了“胸腔闭式引流',已脱离了生命危险。

什么是气胸,针灸时为何出现气胸?

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多因肺部疾病或外力影响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

因胸壁或肺部创伤引起者称为创伤性气胸;因疾病致肺组织自行破裂引起者称“自发性气胸”。本文的案例就是由于针灸时针刺过深扎破了肺部而致创伤性气胸!

“胸背如饼,肚腹如井”,这是千百年来中医针灸师们薪火相传的基础理论。因为胸背簿如饼,宜浅刺以防损伤心肺肝脾肾等重要脏器;肚腹深如井,腹腔中都是空腔器官,虽然针刺稍深无妨,但也要掌握进针的方向与深浅程度。故针刺胸背部一定要谨慎及严格把握患者的壮瘦及进针的角度与浅刺原则,以防出现医源性气胸损害!

以上事件中的“祖传中医”针灸医生,就是没有把握好背部的浅刺原则,导致患者创伤性气胸,教训深刻!

针刺致气胸,中医不背锅!

中医来自民间,是民间这块肥沃的土壤,培育了我国璀璨夺目的中医药文化与特色。虽说现在中医院校教育占据主流位置,但也不能否认民间这块孕育原生态中医药的温床。

近年来屡屡爆出许多所谓的“祖传中医”非法行医致患者伤残,甚至死亡的事件,似乎“祖传”已经成为技艺不精,资质不全,包治百病,坑蒙拐骗的代名词,成了人们口中的江湖骗子,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他们拉着中医绿色治疗的大旗实则行欺骗之实,这种不法行为着实给民间中医药抹黑!

这两年国家为鼓励真正的民间中医,让祖国医学这门传统的国粹流传保存下来,已经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并专门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试资格认定,让真正具有技术、实力的人开诊所,用中医药为人民群众服务。

所有中医药人士应该珍惜这样的契机,把握住机会,抓紧时间取得正规的资质,让民间中医走向更规范的道路,也让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不法行为无立足之地。

针刺致气胸,所有乡村医生应注意!

这起针灸刺破老人肺部而致医源性气胸的事故也再次提醒所有基层医生,行医一定要谨慎,技术一定要扎实。中医并非是学两三天就能上手行医的,必须要打好牢固的基础。

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地都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故针灸也在各地迅速发展起来。而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现在很多村卫生室的村医都在用针灸治疗基层的多发病与常见病。

而中医针灸相较于西医药,具有费用低及无药物毒副作用的优势,村民也比较欢迎,但是村医一定要注意,针灸操作不当也会导致如气胸、血肿等不良损害性事件的发生。每个操作的医生都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因为病人身材胖瘦有别,在胸背部进针时也应深浅不一,只有灵活掌握针刺宜忌,才能有效杜绝及避免类似的事件再发生。

该案例提醒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特别是乡村医疗机构的针灸医生们,一定要遵循医疗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把握胸背部及颈、后脑、大血管和神经分布处的针刺宜忌及要点,以防针刺不当引发气胸及其他不良事件。

喜欢就点一下“在看”吧!

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