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李贽写了一部焚书,这本书屡刻屡毁,堪称书中的“小强”

 历史解密坊 2019-05-25

古往今来,不乏有叛逆者屡次出现,这些浑身长刺之人,总是能在历史中留下不一样的身影。明朝就有一位“超级叛逆者”,在他写出一本书后,他和这本书居然都达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他是谁?又写了什么叛逆之书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公元前221年,秦国以虎狼之师横扫六国,彻底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大统一。在天下诸侯尽数被灭后,剩余要完成的任务只有言论与思想上的统一。
为了能够维护其统治,秦始皇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将先秦时期辉煌灿烂的诸子百家之书尽数烧毁,也造成了大部分史料的彻底遗失。正是因为焚书坑儒的污点,也让秦始皇被后世唾骂了两千多年,成为反面教材的典型人物。

“焚书”这样的字眼儿在秦始皇以后,似乎成为了历代王朝的逆鳞,然而明代有一人“顶风作案”,公然写出来一部《焚书》来挑战皇权,此人便是明代思想家李贽。
李贽,名载贽,号卓吾,曾于嘉靖三十一年中举人,历任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姚安知府等职,后因不满朝廷腐败,遂弃官回乡专心讲学,这部《焚书》就是他回乡之后著成的。
《焚书》又称《李氏焚书》,全书收录了李贽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

《焚书》之所以会被冠以此名,完全是李贽自己所想,因为他知道,这部著作一旦为世人所见,必然会掀起一场不小的世俗波澜。《焚书》中的主体思想表达了作者的是非观,毫不夸张的说,李贽是当时最有勇气的挑战者。
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了主流,把儒家思想奉为约束世人的圭臬。至此之后,儒家文化便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人。

李贽却不同,饱读圣贤之书的他反对尊奉孔子为圣人,认为孔子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没有必要如此神化。宋代的经典“程朱理学”也被他大加批判,认为是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并提倡人们打破封建桎梏的壁垒,把自己的思想从樊笼中解脱出来。
不出所料,李贽的惊人之论着实触怒了儒家的支持者们,一直沐浴在儒家思想中的读书人,上至王侯将相,下至乡间秀才,都开始对李贽进行口诛笔伐,势要将其消灭殆尽。
《焚书》成了首要被攻击对象,正如李贽所预料的那样,《焚书》果然被视作异端,并遭到焚毁,而且是屡刻屡焚,这种情况一直从明代中期延续到清代。

李贽本人也未能幸免,由于他的言论已经触及到了皇帝的利益,因此在满朝文武的弹劾之下,李贽被皇帝下旨,关到狱中反省自新,而此时的他已经76岁高龄了。
世人的不理解、仕途的惨淡、加上牢狱中痛苦的日子,终于让这位勇于挑战主流世俗观念的斗士万念俱灰。想着人生中所有的不如意,李贽只是盼望着有朝一日能被人理解,他在漆黑阴冷的狱中度过了一段时间后,李贽终于想到了解脱的办法,在狱卒前来给他剃头时,他趁狱卒不备抢来剃刀引颈自刎,结束了命运多舛的一生。

李贽的死,在当时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反倒是有不少人弹冠相庆。可历史却是公正的,几百年之后的一场“五四运动”为李贽正了名。爱国学生们引用了《焚书》中的思想,坚决的进行着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反封建的运动。
至此之后,《焚书》的名声随之大振,成为不少革命家的案头之作,而李贽更是成为了倡导解放思想,摆脱传统封建思想束缚的先驱者,并为后世之人所敬仰。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