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镖

 名字呢名字呢 2019-05-25

八百里快骑日夜兼程送信的故事,我们从电影、电视、评书、小说里屡见不鲜,骑着快马的信差,快马加鞭,每到一个驿站就翻身下马,立即换乘守候在官道驿站的驿官备好的马匹,而刚换下的马匹不是累得气喘吁吁,就是倒地而亡,这就是镖局的信镖镖系。

    简介

    信镖是明朝初期至清朝末期那些时代的一种不入流的职业,简单点说就是“非官方”的民间组织,专门传递紧急书信的。各地叫法不同,南方通常称呼他们为“梭子”“毛脚”,北方除了叫“信镖”,也有“马彪”“跳辫”的叫法。古时候通讯极不发达,中国面积广大,所以传个书信什么的极为费时费力,通常书信往来一年半载的,信传到了,人都死了。各地官府倒是设有通邮的驿站,但除了官家快马加急,寻常的书信往来也是极慢,家书抵万金的说法,倒也十足的贴切。

    所以“信镖”这个行当便顺应而生,专门为出得起钱的人家传递书信,本来看上去也无可厚非,算是个靠脚力吃饭的营生。但在清末民初,天下大乱,各地战火纷纷,匪患猖獗,通邮极难,传个书信和过一趟鬼门关一般险恶,于是这“跑信镖”的渐渐随时而变,越来越象“游匪”,除了不占山为王外,行为举止和土匪也差别不大。这些人嘴上说传书信仍算是主要的营生,其实也可以收买他们流串千里杀人越货,他们在城镇村集中还算老实,一旦出了城镇,在荒郊野外,什么坏事都干的出来。

    “信镖”这个行当一度十分发达,但最后发展为恶霸帮会,危害四方,成为被打击的对象。由于不允许“信镖”进出城镇取信传信,也就断了这门行当的主脉,一九四几年的时候,全国的“信镖”帮会逐渐消失殆尽,剩下的“跑信镖”的人转行,不是当了土匪强盗就是改邪归正去了。慢慢的时光流逝,也就没有多少人记得“信镖”“梭子”“跳辫”这些名词和这种行当了。

    发展

    到了明末清初,随着镖局的产生,普通老百姓亲人之间的通信成为一种可能。朝廷、将军总督、都统、巡抚发信件照旧使用驿站的八百里快骑,就像杨贵妃爱吃荔枝,从广州往长安用八百里快骑送荔枝一样,累死多少马,花多少银子不关她事,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成,反正花的银子都是国库里的。而富贾商人和普通老百姓却找到了一条省钱省心的邮路,那就是镖局。根据路途的远近,花上一二两银子,让镖局带捎,既便宜又保险,就能实现和家人亲人的互通信件,达到交流的效果。

    当然,信镖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很好地为镖局自身起到了一定的通信作用。大型镖局的镖路遍布大半个中国,在邮政电信没有创办之前,不只是商人、老百姓,就连镖局的总号、分号和外柜之间的联系,也全靠走镖时带信。但是一旦遇到十万火急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像现在打个电话,搞个特快专递,或者直接坐飞机前往,这是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事情。

    为了解决紧急的通信联络,许多的大中型镖局开始动脑子驯养镖鸽。镖鸽也是信鸽,但是由于是镖局驯养的,所以普遍被人们称做镖鸽。镖局的镖师出发时都会带上镖鸽,平安到达后就会放飞回来报平安,在镖路上出了意外,也会放出镖鸽进行联络请求救援。王公贵族,富贾商人看到镖局的镖鸽如此神奇,一边竞相购买,一边利用它们千里传书。普通老百姓自然没有闲钱和雅兴饲养,依然依靠镖局捎带或者通过镖局的镖鸽传书。

    进入20世纪以后,清政府的新政实施以后,邮政兴办起来,信镖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