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南阳的独玉会唱歌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5-25

文/卓卓

南阳,这个坐落在豫西南白水之滨的小城,曾有过辉煌的过去。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定居在这里。到周代,已成为申伯国的都城。春秋战国时期,她是楚国著名的冶铁中心。西汉时,为全国六大城市之一。到东汉,因刘秀的帝业起于南阳,故被称为陪都,号称南都。

其后,历代皆为郡、州、府治所。正因为南阳在历史上的这种地位,她在消费上的品位便一向不低。当世人发现玉这种美丽的石头可作饰物、用品和礼器之后,南阳人便开始了对玉石的寻找和对玉器的雕琢。

考察记载,独山玉储备量达20万吨以上,开采史已有近六千年的历史。而关于独山和独玉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和氏璧及用它雕出的秦国传国玉玺也出自独山。

关于爱情的凄美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的伏牛山中,有一片鸟语花香的竹林,竹林里住着一个美丽的姑娘,人们都叫她贞妹。贞妹的父母已相继去世,父母在世时,把她许给了山上的石哥。一天,贞妹想念石哥,她就吹着笛子出了竹林,往山上走去。

石哥正在给贞妹打磨石镯,听到动听的笛声,他急忙拿上石镯走下山,递给了羞答答的贞妹。两个人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商定在来年石哥下山去娶贞妹。

天有不测风云,那年国王要选天下美女,贞妹不幸被抓进了王宫。深深的宫墙隔不断贞妹对石哥的日夜思念,她想寻找机会逃出宫去。一天,贞妹随国王一块出去打猎,在深山密林之中,她瞅准机会,逃出了猎场。她逃到了伏牛山里,终于见到了日思夜盼的石哥。

谁知石哥对突然出现的贞妹异常冷淡,他对贞妹说道:“你知道一马不配双鞍子,一女不配二夫男吗?”贞妹说:“我虽身在深宫,可我对你的一颗纯洁的心没有变。”

任凭贞妹心酸地哭诉,石哥始终不理睬。贞妹流着泪离开了石哥,她的两行泪,像清泉一样,流在地上,变成了一条小溪。石哥望着出现在面前的泪溪,方知贞妹的心是贞洁的,他后悔伤了贞妹的心,就顺着泪溪去追贞妹。

贞妹听见后边有人追,知道是石哥,可她太伤心了,就头也不回,一口气跑出了伏牛山,她再也走不动了,一头栽倒在地,变成了一块晶莹的玉石。那玉石听到石哥的追喊声,越长越大,眨眼间变成了一座玉石山。石哥追到山下,望着眼前的玉石山,知道这就是贞妹,伤心痛哭,扑到玉石山上,诉说自己愧对贞妹一片纯洁的恋情。

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人们看泪溪的水永远都是清清白白的,就叫泪溪为白河。玉石山孤孤单单地在那里卧着,不与伏牛山相连,就叫玉石山为独山。年年三月三,总有一团云彩飘到独山山顶,朝着独山轻播细雨,人们都说那是石哥泪洗独山。

神牛寻玉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帮负责寻玉的人走到了南阳城北的独山脚下。他们在一次次失败之后,一个个又渴又累又沮丧至极,就一屁股坐在了几棵古树下,都说再也不寻玉这种东西了,南阳可能根本就没有玉。

没想到就在他们歇息的当儿,突然眼前一亮,天空中飘下一幅画卷,疑似玉帝那件称为万能导航网画卷至宝,只见画卷慢慢展开,从画卷中走出一头浑身发着翠色光晕的牛,众人觉得万分惊奇,这头牛的毛色这么奇特,是什么圣物?便纷纷起身走近去看个究竟,那牛见众人起身,扭头就向山坡上一处石壁前走。

众人紧跟着,认为牛到石壁前必然停步,不料那牛走到石壁前,头一低,轰然一下钻进了石壁里,众人惊住,待凝目细看,发现牛钻进石壁的地方,散落着许多精美的玉块,有白玉、绿玉、黄玉、紫玉、红玉和黑玉,众人大喜,原来那牛是一只玉牛,是引领我等来发现这玉矿的……

自此,南阳人开始在独山采玉,并将这种洁净度和硬度很高的玉石,命名为独玉。 

神牛化玉的传说

传说在几千年前,一位长者在独山采药,忽见林中出现一头五颜六色的怪牛,长者赶紧追去,怪牛被惊吓,拔腿就往山上跑,在半山腰一处断崖下消失。当长者赶到时,断崖下散落着十块石头。

长者拾起石头一看,惊喜地发现,这些石头个个颜色不同,晶莹剔透,颜色分别为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于是长者扔掉了篮子里的草药,捡起十块石头回家了。

长者终生从医,不懂石头,虽然知道这石头贵重,但不知贵在何处,也无力挖掘。不久长者得了伤寒,医不自治,病情越来越严重。

长者请石匠把十块石头打磨成十块形状各异的精美挂件,每个挂件上刻一个字,十个挂件拼起来之后,正面是一副图,描绘出站在独山之巅向南看到的景象:(氵)育水绕宛城,小道通独山;背面是一句话:“独阳半崖中,彩石碎落处”,准确记载发现这些石头的位置,并让子女把十个挂件的拼接方法画在一块一尺见方的牛皮上,背面写上四个朱漆大字:“此地有宝”。

长者差人把自己的所有子女、亲戚叫到身旁,郑重地把十个挂件分发给自己的后人,并约定了传代口诀:“有儿不传女,有大不传小,绝户传邻居,代代有希望,缘到财来聚。”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有朝一日如果有缘,能够一起拥有这座宝山。

长者交代子女,自己百年之后,一定要把那张牛皮一起带走,好让自己的直系亲属未来能够掌控打开宝山之门的钥匙。

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独山有宝,但就是不知道从哪里挖掘,于是,千百年来,独山上下就遍布了成百上千的挖宝洞,虽然也能挖出成色好的石头,但量少洞深,宝山真正的入口在哪里,一直是个千古之谜。

传说:秦朝的传国玉玺——和氏璧材质是独玉

据文献记载和传说,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经历了重要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所以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而已知玉文化历史却有八千年。这期间担任过重要角色的就是出产于中原腹地河南南阳的美石——独山玉,这期间还出现过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石——和氏璧。

和氏璧正视为白,侧视为碧,卞和贡献的是带璞的玉石。古代称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为璧,为什么会是“正视为白,侧视为碧”的石头,这就是独山玉独具魅力的俏色,各色相互浸染交错。根据传说推测,既然卞和能手拿着美石献给赵王,体积不会太大,玉石也应该是原石,甚至是还没有认真清理过,更没加工成成品。

如果献宝确有其事,用现在的话说,当初卞和奉献的最有可能就是一块纯天然独山石(籽玉),结果马屁拍在马脚上,差点送了性命,是因为赵王和大臣有眼不识真美石,最后还是玉工慧眼识宝,得以使卞和贡献的石头成为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石。

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卞和不可能到遥远的新疆去采集和田的玉石,只会就地取材,和氏璧加工成玉玺和完璧归赵的故事也都是后来的事,从逻辑上说,以卞和的能力可以得到和氏璧这样条件的石头最有可能就是独山玉。

而和氏璧成为传国玉玺有较多的传说,据说何氏壁后来还是被秦始皇得到了,他被加工成了玉玺代替丢失的夏鼎成为秦王朝的镇国之宝,后来下落不明,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有的推测,和氏璧在秦始皇下葬时就被同其它宝物一起作为墓葬,甚至有人认为至今还在墓中,有待被发掘证明;有的说,玉玺传到了汉刘邦手中;有的说,是公元936年后唐石敬唐时期战乱中失踪的;有的说,到了清乾隆时代又被发现过。

但和氏璧到底有多大?是什么形状?卞和是玉工?是小官员还是山野村民?在前两次献玉受到残酷打击后,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继续献?是不是赵国当时有规定,得到好的玉必须上交?这些都没有具体依据也没详细资料,以此为和氏璧留下了太多的历史之谜。

据传:慈禧偏爱独山玉

据传,当年的慈禧太后有一段日子心情郁闷,在宫中总发脾气,宦官们苦想着改变她心情的主意。一天,一个宦官向李莲英告假说,我表哥是个南阳玉雕艺人,近日来京兜售他的雕品,我想出宫去看看他。李莲英一听,忽然想起,何不让太后看看那些独玉雕成的玉器,说不定她会因此心情好起来。就传那宦官的哥哥带着他的雕品进宫。

那宦官的哥哥带进宫的雕品中,有一件是用独玉雕刻的一棵绿豆秧,豆秧上结着青翠的豆角,而且在四片豆叶上分别卧着两公两母神态各异的蝈蝈。太后在宦官们的搀扶下来看那雕品,一见那些栩栩如生的蝈蝈,兴趣顿生,就伸出手想去摸那些蝈蝈,那玉雕艺人不仅会雕玉,还会学蝈蝈叫。

就在太后的手指要触到其中的一只蝈蝈时,他突然学着蝈蝈叫了一声,吓得太后猛地把手缩了回来。众宦官都笑了,太后也破天荒地呵呵笑了。笑罢,太后说:这玉美雕工也好,小李子,我买了。据说,那个南阳玉雕艺人那次是背着好大一包银子出宫的……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石头伴随人类文明一起发展成长,而南阳美玉,它代表着纯洁、坚贞、宝贵、平安和吉祥,已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之一。当玉文化在中华大地兴盛的当下,独山玉也会以其独有的魅力,在中国玉文化百花园中继续一枝独秀,声名卓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