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骨黑龙骨,为一各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龙胆目 、萝藦科、杠柳属藤状灌木,长达10米。分布于中国西藏、青海、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区。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疏林向阳处或荫湿的杂木林下或灌木丛中。 中文学名黑龙骨 二名法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亚门菊亚纲 Asteridae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龙胆目(Gentianales) 科萝藦科Asclepiadaceae 属杠柳属 Periploca Linn 分布区域中国西藏、青海、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区。 更多 形态特征藤状灌木,长达10米,具乳汁,多分枝,全株无毛。叶革质,披针形,长3.5-7.5厘米,宽5-10毫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中脉两面略凸起,侧脉纤细,密生,几平行,两面扁平,在叶缘前连结成1条边脉;叶柄长1-2毫米。 聚伞花序腋生,比叶为短,着花1-3朵;花序梗和花梗柔细;花小,直径约5毫米,黄绿色;花萼裂片卵圆形或近圆形,长1.5毫米,无毛;花冠近辐状,花冠筒短,裂片长圆形,长2.5毫米,两面无毛,中间不加厚,不反折;副花冠丝状,被微毛;花粉器匙形,四合花粉藏在载粉器内;雄蕊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背部与副花冠裂片合生,花药彼此粘生,包围并粘在柱头上;子房无毛,心皮离生,胚珠多个,柱头圆锥状,基部具五稜。 蓇葖双生,长圆柱形,长达11厘米,直径5毫米;种子长圆形,扁平,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毛长3厘米。花期3-4月,果期6-7月。[1] 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2700米以下山地疏林向阳处或荫湿的杂木林下或灌木丛中。[1] 分布范围产于嵩明、昆明、巍山、大理、澄江、凤庆、晋宁、宾川、镇康、永仁、寻甸、蒙自、淮西、永北、剑川、禄劝、下关、易门、西双版纳等地;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贵州、广西等地。[1] 主要价值植株有小毒。叶含强心甙。全株供药用,可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胃痛、消化不良、闭经、疟疾等。[2] |
|
来自: 昵称64241007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