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幅传世古画,藏着七种人生!

 伯乐书香小屋 2019-05-25

七幅古画,七种人生,但画外的人生又何止七种。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首诗,往往因景而生情,因情而成诗。

一幅画,画的是风景,风景的背后,往往是整段人生。

01、王冕《南枝春早图》: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南枝早春图》

元朝仅有的16次科举中,中进士的,蒙古贵族就占了一半。

那一年,是王冕最后一次参加科举,可是仍然没有高中。

返家后,他一把火将自己的举业文章付之一炬。

然后,穿着木屐蓑衣,带着木剑《汉书》,骑着黄牛,开始游历四方。

他来到元大都,看到了人分四等后统治者的丑恶嘴脸,内心怒不可遏,便画了一幅梅花,并题诗说:“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以此来讽刺蒙古权贵,因而遭到当局通缉。

南归途中,恰遇黄河决堤,百姓四散逃难。

王冕含着悲愤对朋友张辰说:“黄河北流,天下自此将大乱,我也只好南归,以遂吾志。”

王冕就此开始了归隐的生活。

他在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每日乘舟放浪于鉴湖之畔,听其所止,弹琴赋诗,饮酒长啸。

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克越州,屯兵七里山,听说了王冕就隐居在这儿,就派人请他出山做自己的谋士,却被王冕谢绝了。

不甘心的朱元璋,在得到天下后,竟派出一支军队进山想要“请”王冕为官,却只见一人骑着黄牛朝白云寺而去,消失在苍茫的云海中。

他出家了。

王冕素爱梅花,在万般萧瑟的严冬中盛开,却又在百花齐放的春天凋零。

清苦良自持,忘言养高洁。

夜静月明多,开门满山雪。

他的这一生正如这《南枝早春图》般,遗世独立,淡雅高洁。

02、徐渭《墨葡萄图》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徐渭《墨葡萄图》

1562年,胡宗宪蒙冤被捕,作为其幕僚的徐渭也锒铛入狱,徐渭的前半生便在这铁窗中落下了帷幕。

在此之前,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青年丧妻。跟着异母兄弟长大,却寄人篱下,饱受虐待。

他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少有神童美誉,却八次科考不能中举。

他还是一个军事家,曾于东南沿海屡出奇谋,痛击倭寇,诱降海盗,自己却最终深陷这铁索寒窗之中。

入狱后,徐渭九次自杀,耳窍被刺破,肾囊被击碎,虽侥幸未死,却已经被折磨得疯疯癫癫了。

出狱后,在一次狂病发作时,出现了幻觉,杀死了自己的继妻,之后又是坐牢七年。

等到再次出狱时,徐渭已经五十三岁了。

晚年的徐渭贫病交加,所藏的千卷书籍全部被变卖,字画或被抢走,或被骗走,自己也常常沦落到断炊的境地。

他有时在酒肆中醉生梦死,有时在深夜里呼啸痛哭,有时自持斧毁面破头,精神病也日益严重。

徐渭是泼墨大写意花鸟画的开山鼻祖,这是理所应当的。非为这种酣畅淋漓的技法无以表述其一生的悲剧。

他将水墨葡萄与自己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一种饱经患难、抱负难酬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

他在《墨葡萄图》中自题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公元1593年,徐渭在穷途潦倒中去世,终年73岁。他去世时,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后人总结其一生: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实)堪嗟叹。

03、顾恺之《洛神赋图》: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年洛神赋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这个世上有一种相遇叫做“一见误终生”。

当13岁的曹植第一次见到比他大10岁的甄宓时,便已注定了今生此情难却。

只可惜,这个女人后来成为了他的嫂子。

对于甄宓而言,曹丕野心勃勃,专佞跋扈;而曹植才高八斗,善良多情。哪一个更值得倾心,不言自明。

然而,伦理道德的沉重枷锁,深深禁锢着两个人。因此,即使心底是你侬我侬,却始终相见如宾,不敢越雷池半步。

曹丕称帝后,行事更加肆无忌惮,甚至是把父亲曹操的后宫纳为己有。并最终听信谗言,将甄宓赐死。

甄宓临死前做了两件事,一是写了一首《塘上行》,表达了自己与曹丕的夫妻情分已断。

另外便是托曹丕把自己做姑娘时用的金带玉缕枕,赠送给曹植,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公元222年,曹植从京师回属地,在滂沱大雨中,抱着甄宓的玉枕一路痛哭。

行径洛水之畔时,梦见甄宓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今与君王。”

曹植一切都明白,这是一个开始,然而来不及珍惜就已经结束了。

梦醒后,面对着茫茫洛水,曹植有感于此,便写下《感甄赋》。

后魏明帝曹睿即位,认为此赋影射其母亲,将其改为《洛神赋》。

而今斯人已去,我们只能通过这幅《洛神赋图》来一窥那段爱情的面貌。

《洛神赋图》的作者顾恺之,人称之有“三绝”。除了“画绝”、“才绝”外,还有“痴绝”。

非为作者太痴颠,只是他人看不穿。

因为“痴”,才能看见最纯粹的爱情。在爱情这场盛宴里,又有谁不痴呢?

曹植之后的心路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可以从600年后,李商隐为他和甄宓所作的一句诗中得到体会: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层灰。

04、赵佶《瑞鹤图》:君为丹青真绝代,奈何生在帝王家

宋徽宗《瑞鹤图》局部

宋徽宗赵佶本该是一只在艺术王国中自在翩翩的白鹤,然而命运牢笼却把他关成了一只金丝雀。

因为迷恋书画,不贪权力,他反而被向太后扶上了帝位。一心只想做一个丹青手,最终却成了亡国之君。

公元1127年,汴京被攻破,北宋灭亡,徽钦二帝皆成了金人的俘虏。

赵佶被驱赶着驶向金都,沿途中被金兵撒尿淋身侮辱,被尿淋湿的衣服在北方的严冬中结成了一层冰。

到达金都上京后,被关在牛羊圈中,与牲口同食。有时金国皇帝赏赐他一块肉,他还要被迫写一首诗,感恩戴德。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就这样,被折磨了九年。

公元1135年,已经被折磨得发疯的宋徽宗赵佶死在了五国城。

一代丹青圣手,工笔花鸟画的开山之人,却终抵不过命运的捉弄。

命运无常,但人气节,人的一生不能仅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要有所坚守,有所承担,有所追求。

05、郑思肖《墨兰图》: 画兰无根土,兰心清且直

郑思肖《墨兰图卷》

公元1273年,抵抗了元军40余年的襄阳城被攻破了。

郑之因当即上书朝廷,怒斥当权者尸位素餐,恃权误国。并上书要求革除弊政,重振国威,抵抗元军。

然而,因为言辞太过于激烈,上书被扣押,郑之因失去了面圣的机会。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返家后,他写下了这千古名句。

这世上有一种傲骨,有一种气节远甚于生命之重。

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元朝建立。

郑之因改名为“郑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趙”的组成部分,以示不忘故国。

他发誓永不仕元,日常坐卧,都要向南背北。当他听到蒙古语时,就掩耳迅速离开;见到蒙古人,更是一脸厌恶。逢祭祀之日,他必定望南野哭而再拜。

原本的知己赵孟頫,身为宋朝皇族后裔,竟去做了元朝的官,郑思肖内心失望至极,从此与他绝交。

郑思肖一生擅长画兰,宋亡之后,他笔下的兰花便再也不画根土。

人们问他为何,他反问道:“地为番人夺去,汝不知耶?”

正是这种兰花,虽无根土,却依旧挺拔坚韧。

当县令向他索要兰画时,被一口拒绝。县令知其有田,便以土地赋役要挟他。郑思肖怒道:“头可断,兰不可画!”

墨兰并非无香,只是这种正气,只有忠贞之人,才能闻到。

郑思肖78岁去世,临死前嘱咐友人为他画一块牌位,并亲自写下“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写完便去世了。

他用自己已丧之躯背负起了整个世界的责任。

06、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大抵年华当乐事,好怀开处莫空过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局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

黄公望到了45岁,才在浙江廉访司得到了书吏的微职。官没做几天,便因上司贪污而牵连到了狱中。

等到出狱时,已经五十多岁了。想了想生命已经快走到了尽头,自己有必要去做点什么。

于是毅然拂袖而去,当了道士,浪迹天涯。

他想画画,便立马就去学。

每日坐在大石头上,看山看水,看草长莺飞,看流水潺潺,看渔人晚归。

在79岁时的一个秋天,黄公望游历到了浙江富阳。

只见富春江面,澄澈如练,渔舟唱晚,落霞孤鹜。

只那一眼,他便决定了留下来,一住就是四年。每日竹杖芒鞋,沿江而走,徘徊林间,风雨无阻。

在黄公望80岁那年,想着时日无多了,才正式开始画《富春山居图》。

他要在画中讲述这河流的一生,这山林的一生,以及自己的一生。

他要在画中讲述这春秋代序中轮回的生生死死,以及这连绵江水中沉淀的悲悲喜喜。

四年后,黄公望84岁,《富春山居图》也终于完成了。

他把笔扔进了江中,长舒一口气:“我的这一生也完成了”。于是把画送给了师弟无用,便大笑而去。

画完成后的第二年,黄公望便去世了,而《富春山居图》在后世也被火烧成了两截,前半截为《剩山图》,后半截为《无用师卷》。

黄公望用生命的余烬留下了千古名作,而《富春山居图》在历经火劫后至今昂扬于世。

人的这一生,又岂会比这人,这画更不幸?这世上有一种成功,就是不管多晚,都能做好一件无愧于心的事。

07、苏东坡《潇湘竹石图》:殷勤作业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东坡《潇湘竹石图》

苏东坡去世前两个月,游览金山寺时,看到了当年李公麟为自己画的画像,百感交集,

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对自己一生做了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一直以来,苏东坡被视为中国贬谪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喜爱苏东坡并非仅仅为其才情,更多的是为他在坎坷中的乐观,风雨中的笑。

在黄州。他生活贫困,往往与僧人同食。于是脱下儒衣,换上短褐,躬身为农。当看到自己种地上的冒出针尖般小的绿苗时,他会欢喜得像孩子般跳起来。

在惠州。当面对着作为岭南门户的大庾岭时,昔日的宋之问曾伤痛地写下了“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的诗句。而苏东坡却说这是“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在儋州。食无肉,他便煮苍耳为食,甚至是“食阳光以止饿”;居无室,他便自建能遮风挡雨的“桄榔庵”;医无药,他便亲自上山采药,校订医书;出无友,他便带着大狗“乌嘴”到处游逛,以与匹夫匹妇闲谈为乐。

苏东坡素爱竹,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竹子仿佛就是苏东坡人生的真实写照,直且坚韧。

《潇湘竹石图》是他两幅传世画作中的其中一幅,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其立根破岩的坚强,负石而生的不屈,以及向阳而生的乐观。

七幅古画,七种人生,但画外的人生又何止七种。

我们欣赏古人留下的文化瑰宝,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有所诫,有所得,是为有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