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心源》读书笔记30

 善同德 2019-05-25

《长沙药解.卷二.牡丹皮》原文:

味苦、辛,微寒,入足厥阴肝经。达木郁而清风,行瘀血而泻热,排痈疽之脓血,化脏腑之癥瘕。

《金匮》肾气丸方在地黄。用之治消渴,小便反多。以肝木藏血而性疏泄,木郁血凝,不能疏泄水道,风生而燥盛,故上为消渴而下为淋涩。及其积郁怒发,一泄而不藏,则膀胱失约而小便不禁。丹皮行血清风,调通塞之宜也。

鳖甲煎丸方在鳖甲。用之治久疟而为癥瘕。桂枝茯苓丸方在桂枝。用之治妊娠宿有癥瘕。温经汤方在茱萸。用之治带下,瘀血在腹。大黄牡丹皮汤方在大黄。用之治肠痈脓成,其脉洪数,以其消癥瘀而排脓血也。

牡丹皮辛凉疏利,善化凝血而破宿癥,泻郁热而清风燥。缘血统于肝,肝木遏陷,血脉不行,以致瘀涩而生风热。血行瘀散,则木达风清,肝热自退也。其诸主治,通经脉,下胞胎,清血热,凉骨蒸,止吐衄,断淋沥,安扑损,续折伤,除癞风,消偏坠。

要点(1) 丹皮达木郁而清风,行瘀血而泻热,排痈疽之脓血,化脏腑之癥瘕。

牡丹皮辛凉疏利,善化凝血而破宿癥,泻郁热而清风燥。缘血统于肝,肝木遏陷,血脉不行,以致瘀涩而生风热。血行瘀散,则木达风清,肝热自退也。

《长沙药解.卷二.桃仁》原文:

味甘、苦、辛,入足厥阴肝经。通经而行瘀涩,破血而化癥瘕。

《伤寒》桃核承气汤,桃仁五十枚,甘草、桂枝、芒硝各一两,大黄四两。治太阳伤寒,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外证已解,但小腹急结者。太阳为膀胱之经,膀胱为太阳之腑,太阳表证不解,经热内传,结于膀胱之腑,血室瘀蒸,其人如狂,是宜攻下。若外证未解,不可遽下,俟其表热汗散,但只小腹急结者,乃用下法。甘草补其中气,桂枝、桃仁,行经脉而破凝瘀,芒硝、大黄,泻郁热而下积血也。

抵当汤方在大黄。用之治血结膀胱,少腹硬满。《金匮》鳖甲煎丸方在鳖甲。用之治久疟不愈,结为癥瘕。大黄?虫丸方在大黄。用之治虚劳腹满,内有干血。桂枝茯苓丸方在桂枝。用之治宿有癥病,胎动下血。下瘀血汤方大大黄。用之治产妇腹痛,中有瘀血。大黄牡丹皮汤方在大黄。用之治肠痈脓成,其脉洪数,以其破癥瘀而行脓血也。

桃仁辛苦滑利,通经行血,善润结燥而破癥瘀。其诸主治,止咳逆,平喘息,断崩漏,杀虫?,疗心痛,医腹痛,通经闭,润便燥,消心下坚积,止阴中肿痒,缩小儿癞疝,扫男子牙血。

泡去皮尖。

要点(2) 桃仁辛苦滑利,通经行血,善润结燥而破癥瘀。

桃仁通经而行瘀涩,破血而化癥瘕。在肾气丸、温经汤之类作用较缓的药剂中,仅仅只用丹皮;在桃核承气汤、抵挡汤证比较急迫的药剂中,重用桃仁;在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则两者皆用。所以我理解桃仁与丹皮都是行淤通血,丹皮用在柔和一点的方子,处理的是偏于无形的血瘀;桃仁在厉害一点的方子,处理的是偏有形的结节。

《长沙药解.卷二.鳖甲》原文:

味咸,气腥,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破癥瘕而消凝瘀,调痈疽而排脓血。

《金匮》鳖甲煎丸,鳖甲十二分,柴胡六分,黄芩三分,人参一分,半夏一分,桂枝三分,芍药五分,阿胶三分,干姜三分,大黄三分,厚朴三分,葶苈一分,石韦三分,瞿麦二分,赤硝十二分,桃仁二分,丹皮五分,乌扇三分,紫葳三分,蜣螂六分,鼠妇三分,蜂窠四分,?虫五分。为末,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入鳖甲,煎化,取汁,入诸药中,煎为丸,梧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进三服。治病疟一月不差,结为癥瘕。以寒湿之邪,客于厥阴少阳之界,阴阳交争,寒热循环。本是小柴胡加桂姜证,久而不解,经气痞塞,结于胁下,而为癥瘕,名曰疟母。此疟邪埋根,不可不急治之也。鳖甲行厥阴而消癥瘕,半夏降阳明而松痞结,柴胡、黄芩,清泻少阳之表热,人参、干姜,温补太阴之里寒,此小柴胡之法也。桂枝、胶、芍,疏肝而润风燥,此桂枝之法也。大黄、厚朴,泻胃而清郁烦,此承气之法也。葶苈、石韦、瞿麦、赤硝,利水而泄湿,丹皮、桃仁、乌扇、紫葳、蜣螂、鼠妇、蜂窠、?虫,破瘀血而消癥也。

升麻鳖甲汤方在升麻。用之治阳毒、阴毒,以其排脓秽而行血瘀也。

鳖甲化瘀凝,消癥瘕而排脓血,其诸主治,下奔豚,平肠痈,疗沙淋,治经漏,调腰痛,敷唇裂,收口疮不敛,消阴头肿痛。

醋炙焦,研细用。

要点(3) 鳖甲破癥瘕而消凝瘀,调痈疽而排脓血。

为了理解鳖甲这味药,我们来看看黄师都在那些方子用了鳖甲。《四圣心源.卷四 劳伤解.气血.气积》达郁汤;气积者,肝气积聚,滞结于脐腹也;鳖甲破癥瘕而消凝瘀。《四圣心源.卷六 杂病解中.腹痛根原》柴胡桂枝鳖甲汤;心胸痛者,胃逆则甲木之根本不能下培,盘郁地上而克戊土也,故用柴胡、鳖甲散其结郁。《四圣心源.卷八 七窍解.咽喉》贝母升麻鳖甲汤,治喉疮脓成者;这里用鳖甲是调痈疽而排脓血。

综合起来,我觉得黄师在《四圣心源.卷四 劳伤解》中就使用了鳖甲,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警告不能使用的条件,所以碰到需要破癥瘕、消凝瘀、调痈疽、排脓血的情况,都可以考虑使用鳖甲。

要点(4) 鳖甲、丹皮与桃仁的比较。

《长沙药解.卷二.铅粉》

味辛,入足厥阴肝经。善止泄利,能杀蛔虫。

《伤寒》猪肤汤方在猪肤。用之治少阴病,下利咽痛。以其止利而医疮也。甘草粉蜜汤方在甘草。用之治蛔虫,吐涎心痛,以其燥湿而杀虫也。

铅粉燥涩之性,能杀虫?而止滑溏。其诸主治,止诸血,疗诸疮,续折伤,染须发。

要点(5) 铅粉燥涩之性,能杀虫?而止滑溏。

铅粉的要点之一是燥,燥土而杀虫;铅粉的另外一个要点是涩,涩而止泻利、滑溏。

《长沙药解.卷三.黄芪》原文:

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入肺胃而补气,走经络而益营,医黄汗血痹之证,疗皮水风湿之疾,历节肿痛最效,虚劳里急更良,善达皮腠,专通肌表。

肝脾左旋,癸水温升而化血,肺胃右转,丁火清降而化气。血司于肝,其在经络则曰营,气司于肺,其在经络则曰卫。营行脉中,为卫之根,卫行脉外,为营之叶。营卫周行,一日五十度,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营卫者,气血之精华者也。二十二难:脉有是动、有所生病。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气先病也,血滞而不濡者,血后病也。血阴而气阳,阴静而阳动,阴则内守,阳则外散,静则不辟,动则不阖。而卫反降敛,以其清凉而含阴魄,营反温升,以其温暖而抱阳魂也。卫本动也,有阴以阖之,则动者化而为降敛,营本静也,有阳以辟之,则静者变而为升发。然则血之温暖,气煦之也,营之流动,卫运之也,是以气有所动,则血病生焉。气冷而后血寒,卫梗而后营瘀,欲调血病,必益血中之温气,欲调营病,必理营外之卫阳。卫气者,逆则不敛,陷则不发,郁则不运,阻则不通,是营血受病之原也。黄芪清虚和畅,专走经络,而益卫气。逆者敛之,陷者发之,郁者运之,阻者通之,是燮理卫气之要药,亦即调和营血之上品。辅以姜、桂、芍药之类,奏功甚捷,余药不及也。

要点(6) 黄芪燮理卫气之要药,调和营血之上品。

黄芪清虚和畅,专走经络,而益卫气。黄芪是补气的第一要药,这个是大家对黄芪“补气”的总体印象。黄芪大量补充人的卫气为主,若加以生姜与宣发,桂枝之行经,芍药之化气成血的敛藏,则于燮理卫气、调和营血方面,奏功甚捷,余药不及也。

五行之气,凉则收而寒则藏,气之清凉而收敛者,秉金气也。黄芪入肺胃而益卫气,佐以辛温则能发,辅以酸凉则善敛,故能发表而出汗,亦能敛表而止汗。小儿痘病,卫为营闭,不得外泄。卫旺则发,卫衰则陷,陷而不发者,最宜参芪,助卫阳以发之。凡一切疮疡,总忌内陷,悉宜黄芪。

蜜炙用。生用微凉,清表敛汗宜之。

要点(7) 黄芪能发表而出汗,亦能敛表而止汗。

黄芪大补卫气,则佐以辛温则能发,辅以酸凉则善敛,故能发表而出汗,亦能敛表而止汗。因为黄芪可以行卫气之郁,同时又有很强的补气的能力,所以有时候被称为“虚家之麻黄”。如果与生姜比较,黄芪补气得多,行卫气之郁能力稍弱。当然,生姜相比麻黄比又弱很多。

要点(8) 小儿痘病,最宜参芪。

小儿痘病,卫气足则外发,外发则愈,卫气衰则内陷,内陷则危。陷而不发者,最宜参芪,助卫阳以发之。对于小儿痘病,宜大补卫气,让其发透而自然愈合。补益卫气之初,可能痘发得更多,这是正常情况。

要点(9) 一切疮疡,悉宜黄芪。

《四圣心源.卷九 疮疡解》:疮疡之病,因寒邪伤营,血涩气阻,积郁成热,肉腐为脓。

《四圣心源.卷九 疮疡解.痈疽根原》:初起经络郁遏,必当发表。表解汗出,卫郁透泄,经络通畅,则肿痛消除,不作脓也。若不得汗,宜重用青萍发之;表热太盛,用地黄、天冬,凉泻经络之郁。卫气太虚,用黄芪益其经气。

由此可以看出,黄芪补其卫气,是黄芪适合一切疮疡的根本所在。

《长沙药解.卷三.薯蓣》原文:

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养戊土而行降摄,补辛金而司收敛,善熄风燥,专止疏泄。

《金匮》薯蓣丸,薯蓣三十分,麦冬六分,桔梗五分,杏仁六分,当归十分,阿胶七分,干地黄十分,芍药六分,芎?六分,桂枝十分,大枣百枚为膏,人参七分,茯苓五分,白术六分,甘草二十分,神曲十分,干姜三分,柴胡五分,白蔹二分,豆黄卷十分,防风六分。蜜丸,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以虚劳之病,率在厥阴风木一经,厥阴风木,泄而不敛,百病皆生。肺主降敛,薯蓣敛肺而保精,麦冬清金而宁神,桔梗、杏仁,破壅而降逆,此所以助辛金之敛也。肝主升发,归、胶滋肝而养血,地、芍润木而清风。芎?、桂枝,疏郁而升陷,此所以辅乙木之升发也。升降金木,职在中气,大枣补己土之精,人参补戊土之气,苓、术、甘草,培土而泻湿,神曲、干姜,消滞而驱寒,此所以理中而运升降之枢也。贼伤中气,是惟木邪,柴胡、白蔹,泻火而疏甲木,黄卷、防风,燥湿而达乙木,木静而风息,则虚劳百病瘳矣。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语。四时之气,木火司乎生长,金水司乎收藏,人于秋冬之时,而行收藏之政。宝涩精神,以秘阳根,是谓圣人。下此于蛰藏之期,偏多损失,坎阳不密,木郁风生,木火行疏泄之令,金水无封闭之权,于是惊悸、吐衄、崩带、淋遗之病,种种皆起。是以虚劳之证非一,无不成于乙木之不谧,始于辛金之失敛。究之总缘土败,盖坎中之阳,诸阳之根,坎阳走泄,久而癸水寒增,己土湿旺,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此木陷金逆所由来也。法当温燥中脘,左达乙木而右敛辛金。薯蓣之性,善入肺胃而敛精神,辅以调养土木之品,实虚劳百病之良药也。

要点(10) 薯蓣之性,善入肺胃而敛精神,辅以调养土木之品,实虚劳百病之良药也。

薯蓣,又名山药。人秉一气而生,气秉“土枢四象,一气周流”之规律运行。而一气周流得以顺利运行,全赖于相火能量可以随水蛰藏,这就是“阳秘乃固”的道理。坎中之阳,诸阳之根,坎阳走泄,久而癸水寒增,己土湿旺,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此木陷金逆所由来也。坎者,八卦之坎卦也,就是水的意思。虚劳之证,都是因为辛金不能敛藏相火到水里开始的,相火不能敛藏,则乙木失去生长之能量。薯蓣之性,善入肺胃而敛精神,辅以调养土木之品,实虚劳百病之良药也。

《长沙药解.卷三.五味子》原文:

味酸、微苦、咸,气涩,入手太阴肺经。敛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泄,善收脱陷,最下冲逆。

《伤寒》小青龙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用五味、干姜、细辛,敛肺降逆,以止咳嗽。

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干姜。真武汤,方在茯苓。治少阴病,内有水气,腹痛下利。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四逆散,方在甘草。治少阴病,四逆,咳者,加五味、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金匮》厚朴麻黄汤,方在厚朴。射干麻黄汤,方在射干。并用之,以治咳嗽。小青龙汤,治痰饮咳逆,饮去咳止,气从少腹上冲胸咽者,以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咳嗽冲逆者,辛金之不敛也,泄利滑溏者,庚金之不敛也。五味酸收涩固,善敛金气,降辛金之上冲而止咳逆,升庚金之下脱而止滑泄,一物而三善备焉。金收则水藏,水藏则阳秘,阳秘则上清而下温,精固而神宁,是亦虚劳之要药也。

要点(11) 五味子一物而具备三善:降咳逆,止滑泻,固涩收藏。

五味降辛金之上冲而止咳逆,升庚金之下脱而止滑泄,这两个能力看起来很平常。但是黄师认为五味子的第三个能力非同小可:虚劳之要药。虚劳之人,相火失藏,神不宁而精驰走。五味子酸收涩固,善敛金气,金收则水藏,水藏则阳秘,阳秘则上清而下温,精固而神宁,是亦虚劳之要药也。黄师将这味药纳入在《四圣心源.卷二 六气解.六气治法》中的药物清单中,可见重视。

《长沙药解.卷三.细辛》原文:

味辛,温,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降冲逆而止咳,驱寒湿而荡浊,最清气道,兼通水源。

肺以下行为顺,上行则逆,逆则气道壅阻,而生咳嗽。咳嗽之证,由于肺金不降,收气失政,刑于相火。其间非无上热,而其所以不降者,全因土湿而胃逆。戊土既湿,癸水必寒,水寒土湿,中气不运,此肺金咳逆之原也。

当火炎肺热之时,而推其原本,非缘寒气冲逆,则由土湿堙塞,因而水饮停瘀者,十居七八。然则上热者,咳嗽之标,水饮湿寒者,咳嗽之本也。

外感之咳,人知风寒伤其皮毛,而不知水饮湿寒实伤其腑脏。盖浊阴充塞,中气不运,肺金下达之路既梗,而孔窍又阖,里气愈阻,肺无泄窍,是以宗气壅迫,冲逆而为咳。若使里气豁通,则皮肤虽闭,而内降有路,不至于此也。

细辛温燥开通,利肺胃之壅阻,驱水饮而逐湿寒,润大肠而行小便,善降冲逆,专止咳嗽。其诸主治,收眼泪,利鼻壅,去口臭,除齿痛,通经脉,皆其行郁破结,下冲降逆之力也。

要点(12) 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

《四圣心源.卷五 杂病解上.咳嗽根原》:是咳嗽之证,因于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理解细辛这味药,其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咳嗽的原理。细辛温燥开通,利肺胃之壅阻,驱水饮而逐湿寒,润大肠而行小便,善降冲逆,专止咳嗽。

《长沙药解.卷三.射干》原文:

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利咽喉而开闭塞,下冲逆而止咳嗽,最清胸膈,善扫瘀浊。

《金匮》射干麻黄汤,射干十二枚,紫菀三两,款冬三两,五味半升,细辛三两,半夏半升,生姜四两,大枣七枚,麻黄四两。治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以风寒外闭,皮毛不泄,肺气郁迫,逆而上行,喉窍窄狭,泄之不及,以致呼吸闭塞,声如水鸡。射干、紫菀、款冬、五味、细辛、生姜、半夏,下冲逆而破壅塞,大枣补其里,麻黄泻其表也。

气通于肺,内司呼吸而外主皮毛,皮毛虽闭,而内有下行之路,不至堵塞如是。是其平日土湿胃逆,浊气升隔,肺之降路不甚清通。一被外感,皮毛束闭,里气愈阻,内不能降而外不能泄,是以逆行而上冲,塞于咽喉,此即伤风齁喘之证。当饮食未消之际,水谷郁遏,中气胀满,故呼吸闭塞,迫急非常也。不降里阴,则胸膈莫容,不泄表寒,则经络终郁。射干降逆开结,善利肺气。麻黄外散其风寒,使经络松畅,则里气不迫。射干内降其冲逆,使咽喉清虚,则表气不壅。表邪外解而里阴下达,停痰宿水,积湿凝寒,皆从水道注泄而下,根株斩灭矣。

其诸主治,通喉痹,开胸满,止咽痛,平腹胀,泻肺火,润肠燥,行积痰,化瘀血,下经闭,消结核,破癥瘕,除疟母。鳖甲煎丸,方在鳖甲。用之治疟母,乌扇即射干也。下冲破结,是其长也。

要点(13) 射干的核心是利咽喉与开闭塞。

《四圣心源.卷五 杂病解上.咳嗽根原》:是咳嗽之证,因于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理解细辛这味药,其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咳嗽的原理。细辛温燥开通,利肺胃之壅阻,驱水饮而逐湿寒,润大肠而行小便,善降冲逆,专止咳嗽。

要点(14) 通读《黄元御医学全书》对射干的用法。

《黄元御医学全书》第一个应用射干的地方是《金匮悬解.卷十五 内伤杂病.咳嗽上气十一》: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第二个应用射干的地方是《四圣心源.卷八 七窍解.咽喉》:甘草桔梗射干汤,治咽喉肿痛生疮者。第三个应用射干的地方是《四圣悬枢.卷三 痘病解第三.少阴经证》:甘桔元射汤,治少阴咽痛者。

在全书中,仅有这三个地方使用了射干,所以我们对射干的理解就与“咽喉”牢牢关联起来了,喉中有水鸡声,咽喉肿痛,少阴咽痛。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射干这一味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