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翠湖湿地公园打造城市里的“世外桃源”

 zzm1008图书馆 2019-05-25

修剪草坪、清理杂草、补植花草……为了让游客欣赏到翠湖湿地美景,北京翠湖湿地公园启动对园内园林绿化景观提升行动。从2019年4月份开始,翠湖湿地的工作人员就忙碌起来,集中对园内乔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进行修剪,做好浇灌工作。对坏死植物、缺损花草进行补植,补植大花飞燕草、木茼蒿、大花海棠、荆芥、花叶玉簪、桔梗、虞美人等20余种花卉。管理人员随时掌握树木生长情况,通过悬挂诱捕器、设置围环等物理防控手段防治病虫害。如今的翠湖,绿草环绕、花香四溢。翠湖湿地公园园长张学宁说:“如今的翠湖美景,离不开翠湖人的辛勤付出。”

北京唯一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温榆河水系南沙河中游流域,是海淀区北部地区T字型生态绿心地带的核心,距离北京市中心30多公里,也是目前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紧邻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明府花园,占地面积157.1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90公顷,目前游客体验区开放45公顷。

据张学宁介绍,翠湖湿地的开发建设工作始于2003年,海淀区为保护发展生态环境,规划了“碧水海淀”工程,确定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弱化农业生产功能,强化服务、体验、生态和文化的功能”的湿地建设开发思路,将上庄水库北岸的规划范围称为“翠湖湿地”。最初的湿地公园建设、办公条件还不完善,还有许多待开发的地方,湿地修复有效改善了上庄地区周边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保护工作备受国家重视,周边村庄也进行了腾退,增大了湿地面积,公园工作人员逐渐增多,部门架设更加系统合理,同时在翠湖人的努力和细心维护下,园内野生动植物种类逐年增加。2008年,翠湖湿地公园的管理单位海淀区园林绿化局着手实施翠湖湿地二期规划建设工作,2010年12月正式启动实施,2013年9月全面建设完成并对公众游客预约开放。

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2019年4月1日翠湖开园,作为第一批预约游客,游客文艳在留言本上写到:翠湖春花开,展臂迎客来,拥抱大自然,喜笑又颜开。游客月月则这样留言:要说自然风光哪里好,翠湖湿地满芳草。可见游客对于翠湖的喜欢。翠湖工作人员李清说:“游客的喜欢,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叶正茂作为翠湖的老员工,见证了翠湖的一草一木的变化,见证了翠湖从开始的荒芜到后来逐渐建设10余处游览景观,湿地类型逐渐丰富,从原来的完全封闭到逐渐对外开放,他翻阅着数年来的照片,感慨地说:“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

越来越多的珍惜鸟类出现在翠湖公园

鸿雁是翠湖的常客,它们总是成群活动。有时沿岸边停歇,有时与同伴在水中觅食嬉戏,它们展翅降落到水面时,溅起层层水花,仿佛在表演一场“惊鸿舞”。刚刚拍完鸿雁的照片,翠湖工作人员张庚在电脑里用文字认真地记录起来。“湿地是鸟儿的天堂,它是以水为基本元素的区域,有‘天然水库’之称,作为长期有着丰富水资源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是许多动物的栖息生境。春暖花开,鸟儿们又开始活动了。我的工作就是用相机记录他们的每一个瞬间。”张庚一边说,一边打开照片,拍翅飞翔的鸿雁、悠然自得的灰雁、结伴而行的绿头鸭、气质脱俗的夜鹭……“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珍惜鸟类出现在翠湖,说明翠湖的环境越来越好。”

如今的翠湖,园内野生动植物种类逐年增加,各种类型的湿地小环境也应运而生,满足了不同种类动植物的栖息及繁衍条件。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现在已经成为翠湖的别样风景。据张学宁介绍,经检测,目前公园内PM2.5值仅是市区的20%,空气质量达到优的水平。翠湖本着还原生态环境系统的最初面貌为目标,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

为了了解翠湖湿地动植物的数据,记者找到了翠湖科普观测部,每个季度科普观测部都会做详细记录,观测记录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园内原生、翠湖湿地公园共记录到高等植物441种,分属于97科314属。翠湖湿地植物资源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银杏、水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野大豆、莲),北京市二级保护野生植物7种(芡实、黑三棱、花蔺、假稻、茭白、连翘、桔梗)。公园观测到鸟类20目54科224种。其中湿地鸟类87种,占全园总鸟类的40%,分别占全国和北京湿地鸟类的15.6%和49.7%。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1种;北京市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北京市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5种。通过第一季度的鸟类观测记录可得知:公园1季度可观测到的鸟类种类呈逐年上升趋势,鹭类、雁鸭类种群数量逐年扩增,表明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很多候鸟在公园转变为留鸟;同时,基本囊括一季度在北京城区可观测到的林鸟种类,表明翠湖生态环境均衡稳定。

公园硬件设施全面升级

2013年9月全面建设完成并对公众游客预约开放。由以前的完全封闭,到现在的半对外开放,翠湖公园不再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更多的人走进翠湖,了解湿地文化。“在预约开放的6年时间里,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我们也在不断提升,建立气象站、进行水质监测、森林公安移动警务站进驻等等,希望翠湖一点一滴的变化,可以让游客更舒适地参观、欣赏翠湖的美。”张学宁自豪地说道。

翠湖湿地公园准备建立气象站,正在与海淀区气象局共同商讨公园气象岛气象设备的布置与安装工作。新建立的气象站,可以科学连续地采集公园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等全方面生态数据;为公园环境问题的原因查找、规律总结和趋势分析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科学支持公园生态保护和生态管理工作。目前该项目已经启动,移除了公园部分老旧气象设备,根据公园不同的小环境情况重新规划需要安装的气象设备及线路布局。

翠湖公园与科技公司合作,采用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进行公园水质监测的工作。该技术可通过物联网实现水质信息快速回传,满足全天候在线监测、无线数据传输、多平台终端展示和动态更新数据功能,并且能够通过网格化布控,快速、准确识别排污过程,追溯目标水域排污敏感点位和排污时段。目前已在公园两个湖点位面安装了量子点光谱传感器,运转良好,工作人员可随时监测该两个点位的水质情况。

另外,森林公安移动警务站进驻翠湖湿地,通过“以点带面”的工作模式,将临时警务工作站作为“候鸟保护的航母”,形成以翠湖湿地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3至5公里范围的鸟类保护区,实现对非法狩猎行为的“快速出击,精准打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