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前的鹅掌楸:濒危与常见

 零壹贰012 2019-05-25

草木轻拾

聆听自然

不知你走在路上,有没有注意到,那些高大茂盛、叶如巴掌、生出恼人黄毛球的行道树(二球悬铃木,常被误称为“法国梧桐”)越来越少,而另一种美丽的大树—鹅掌楸悄悄出现在了街头。它的叶子辨识度很高,象旧时“马褂”,或“鹅掌”。

缂丝紫地遍地绣球纹马褂(清)画样

我家附近就有数株,初见第1年它没开花。第2年也是。我到网上提问,有大神回复:胸径12厘米(或者14厘米?记不清了)后才开花。胸径是啥?成年人胸高处,树干的直径。再后来,知道鹅掌楸属一般生长8-10年才开花结实,12-15年后大量开花,60年依然能正常开花结实。

原来,它们还小。好吧,继续等。

第3年,果然花开。以后每年,都开。

开花是植物繁衍的仪式。鹅掌楸们开花,则是盛典。伊的花,还有果,都颇有皇家气派。只是,树太高,花又隐藏在小扇子般的叶片中,难被发现。

一个月前,低头经过这些树时,我发现地上有些小小如枯黄叶片的东西。脑子一激灵,开花啦?!

抬头,哇!满树花!隐在一树碧绿中恍如灿灿金星。

有时,仰望不到的东西,能从地上找到答案。地上那些,是凋落的黄色花瓣。

一朵花大概能开一周。从我4月15日拍下这些照片,已经过去月余,上周树上还零星有花朵。它,也是“月季”,一个月的花季。

看多了,自然好奇,想探究。

鹅掌楸属所在的木兰科很古老。自白垩纪以来,木兰科已有许多物种广泛存在于北半球。有专家推测,木兰科可能起源于东亚,后经欧洲进入北美,再迁移到南美。

到新生代第三纪,鹅掌楸属还曾有10余种,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在日本、格陵兰、意大利和法国,人们都找到了化石记录。到第四纪冰期后,仅残存分布在中国的鹅掌楸(马褂木)和分布在北美的北美鹅掌楸2种。

日渐濒危的鹅掌楸(马褂木)

鹅掌楸(马褂木)(拉丁名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ent)树高可达40米,高大美丽。花朵呈杯状,花瓣6片,绿色,具黄色纵条纹。外有3片绿色的萼片托着花瓣。

鹅掌楸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李策宏

鹅掌楸(马褂木)的叶马褂形,叶近基部每边具1侧裂片,先端具2浅裂。

鹅掌楸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叶喜阳

鹅掌楸(马褂木)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省份(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云南、陕西)的部分区域,台湾有栽培。生于海拔900-1000米山地林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然而在我国分布如星状孤岛,正被孤立隔离,有效结实率低,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等其他重重生存困难,马褂木处境日渐濒危。

广布的北美鹅掌楸

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inn)树高可达60米。6片花瓣灰绿色,花瓣近基部有一不规则黄色带,3片绿色萼片向外弯垂。

北美鹅掌楸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朱弘 @美国密苏里植物园

北美鹅掌楸的叶鹅掌形,每边近基部具2侧裂片,先端2浅裂。而叶片顶部凹度、裂角长度、叶形亦多变异。

北美鹅掌楸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郎楷永 @北京市 植物所内栽培

北美鹅掌楸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朱弘 @美国密苏里植物园

北美鹅掌楸分布于美国整个东部,北起新英格兰洲南部,西经密歇根州南部,南至路易斯安那州,向东分布至弗罗里达州中北部。俄亥俄河流域及北卡罗莱纳州、田纳西州、肯塔基州及弗吉尼亚州西部山区生长量最大。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也有分布。

北美鹅掌楸也是最早跨越大西洋来到英国的植物之一。1688年,一位英国的植物猎人已将北美鹅掌楸带回国种植,它的叶子和花朵都受到人们喜爱,18-19世纪,北美鹅掌楸已在英国各地种植开来。朋友告诉我,日本街头也种植着北美鹅掌楸。

杂交的亚美马褂木

1930年代,我国南京、杭州、青岛、庐山、昆明等地已有北美鹅掌楸的少量引种,近年引种则可以千万株计。1963年,南京林学院叶培忠教授首次将马褂木与引种在南京的北美鹅掌楸杂交,育成杂交马褂木,2013年后,它的新名称定为亚美马褂木。

杂交马褂木的6片花瓣大部或全部为橙(橘)色,3片绿色萼片也向外开展。

武汉街头的杂交马褂木们。

杂交马褂木的黄色花瓣与绿色萼片。树太高看不清,地上倒容易捡到细端详。

杂交马褂木的叶型多变,我家附近见到的叶基本型为马褂形,少量像北美鹅掌楸两侧基部各2裂,有时基部一侧2裂、另一侧1裂。与爹妈相比,杂交种的花、叶、枝干和种子形状都有区别。

从叶片判断,我家附近约60株鹅掌楸大部都是杂交马褂木,还有几株较瘦小、貌似叶片全为马褂形(不知是否树太高看不真切)的,有待进一步观察。

比起马褂木,每年,它绿叶出的早,开花早,花期长,落叶迟。生长速度超过父母。也更顽强,耐旱、耐热、耐冷,不仅能在长江流域,也能在北方存活。病虫害少。

自1970年代后期,杂交马褂木推广到北京、天津、西安、甘肃、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等地试种,在多地已正常开花结实。1980年前后,中国林科院引种到北京的杂交马褂木胸径已达55cm,早已开花结果。杂交马褂木被许多城市确定为园林树种。它不仅具有很好的观赏性,也是造纸和家具良材,兼具药用价值。

为什么会这样呢?

林木杂交育种的规律之一:同一个属的两个种虽然自然分布区较远,但亲缘关系相近,容易杂交成功,并且杂交种常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优势。

谁是叶培忠?

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植物人。

叶培忠教授(1899-1978)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 1930—1931年,曾在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进修。曾在南京、湖南、四川、重庆多地做植物教学研究工作。1948-1952年任武汉大学农学院教授。1952—1955年任华中农学院教授。 1955—1978年 任南京林学院(今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树木育种学教研室主任曾兼任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员。 

3月24日-杂交马褂木:旧果未落新叶生。

因为在中学期间,聆听了林学界老前辈凌道扬关于森林与水旱灾害关系的演讲,而立志学林,为民造福。

他是植物育种学家,中国树木遗传育种学科的创始人,中国植物园建设和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毕生致力于林业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在松属杨属、鹅掌楸属、楸属和杉科树种的杂交育种以及牧草育种等众多领域开创先河,成就卓著。

4月15日-杂交马褂木:枝繁叶茂花满树。

1944年,他第一个对天水野生葛藤进行科学鉴定,并在水土保持实验区加以人工繁殖。应用沙棘进行水土保持效益研究的首创者。我国西北地区50年代大面积推广的草木犀、刺槐造林、培地埂、山地果园等许多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都是他们实验区在40年代试验研究成功的。他提倡荒山林草带状间种,热内树木和牧草带状简中式最好的水土保持组合方式,被我国草业科学家任继周院士誉为“中国林草结合第一人”。

5月20日-杂交马褂木:花自凋零果粗壮。

1960年他主编的《树木育种学》(教学参考书)(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历史上树木育种方面第一本系统、完整的教材。

1978年8月,他不顾年老体弱去外地参加会议,在会议上作了两个多小时的学术报告后,猝发脑血栓症,2个月后与世长辞。

杂交马褂木:也有小果坠地殇。

他在世时,曾多次叮嘱家人:“我死了,个人骨灰无需保存,不如作为肥料,使园林植物长得更美好。”叶培忠去世后,家属遵照他生前的遗愿,将骨灰分散埋在他创建的南京中山植物园松柏科植物区铅笔柏林地下。铅笔柏是他喜爱的一种引进树种。这里共有79株,正好和他在世年龄巧合。

秋末-杂交马褂木:华盖四散种儿飞。

网站“思亲天堂”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网页,2010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遍洒绿荫:叶培忠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叶老事迹介绍与纪念文章。

1月-杂交马褂木:果实飞落入尘安。

56年

距离叶培忠教授培育出杂交马褂木已经过去了56年,南京林业大学里,那时种下的杂交马褂木树木参天,浓荫蔽日。中国的一代代植物学者仍在孜孜不倦地对鹅掌楸属进行研究。在《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与利用》(中国林业出版社 王章荣等编著)一书中,关于“传粉与受精”有着这样的描述:

马褂木的花为虫媒花,主要依靠蜜蜂、蝇类和甲虫类进行传粉。在自然条件下,马褂木不同花期开放的花朵,所接收的花粉量不一致,在中期开放的花朵接收的花粉量较多......

花粉被传播到柱头上以后,很快发生水合作用,此时花粉形态为圆球形,2h(小时?)后花粉萌发.....12h后,花粉管进入花柱沟.....72小时后,花粉管到达胚珠....

这些文字,大概能略略看出植物学者们怎样在工作。原来,钟扬教授有着同样的同行者,而我认识的植物学者们亦如此,痴迷于自然,无惧野外的艰辛与个人安危。大概,因为这种追寻够幸福……

还有这样的内容:

“交配系统涉及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结合,以及结合后产生各种效应的诸多因素,内容复杂,研究相对困难,导致我国目前关于林木交配系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鹅掌楸属树种的研究更少。鹅掌楸属树种在我国属于珍稀濒危树种,群体小且处于分散、隔离状态,因此,深入研究其交配系统对该树种的遗传资源保护及维持或扩大遗传多样性极为重要。”

鹅掌楸属的遗传多样性很高,随着研究深入,应该会有更好的杂交品种产生,人们也能更好保护濒危的马褂木。

愿植物学者们都能有足够的经费、更好的研究条件,愿马褂木不再濒危,期待他们茂密成林,繁花似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