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一切。”这是卡耐基的名言。 在拼爹拼妈的时代,最终拼的就是爹妈的人生态度。 你传达给孩子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你的孩子将来就会收获什么样的生活高度和深度。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决定孩子生长的方向 莫言说:
再好的教育方法和技术,在好的态度面前,都不那么给力。 因为态度与行动是连动的,家长有什么态度,就会对孩子有什么作为。 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一个好的态度,才会互相珍惜,才不会彼此伤害。 举个例子,孩子放学回家不想写作业。一位妈妈的态度是这样的:
另一个孩子,放学回家也不想写作业。妈妈的态度是这样的:
先看第一个家庭。如果第一个妈妈继续用这种态度对孩子,孩子未来会如何?
不说,你也能猜出来。 再看第二个家庭:
正确的态度,延伸出正确的方法,从而取得正确行动效应。 这,就是态度的力量。 父母对问题的态度 决定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 那天在校门等孩子,正值放学,不时有孩子来借门卫室大爷的充气筒。 孩子们礼貌地表达谢意,大爷很是欣慰。
《孟子》有云:“敬人者,人恒敬之。” 与人交往,敬人是重点,家长都做不到,孩子又从何做起? 平时朋友聚一起,聊起自家孩子难管教,于是相互取经。 有一次,朋友说起他的教育经历,我深受启发。 他父母都是农民,没啥文化,因为忙劳作,更无从对他加以管教,但做人的道理朋友从小都熟知在心。 比如见了长辈要问好,吃饭要有吃相,人有困难得帮,不义之财不可取…… 总之,一切生活琐碎,父母的言谈举止都给了他是非标准,虽然他们不懂这就叫耳染目濡、润物无声。 尤其,他说起八岁那年炒土豆丝。 因为第一次做,盐放多了,水加多了,像煮了一盘咸不拉叽的浆糊。 父母吃后却赞不绝口,不停往嘴里送…… 这事给了他很大的震撼,他决心以后要出人头地,这样才能对得起父母对自己的爱护。 没什么嘶吼谩骂、拳打脚踢,也没什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父母的一举一动就这样在影响和引导着孩子。 父母之间相处的态度 决定孩子为人处事的方式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一系列关系的处理,与孩子性格品质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 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任。 孩子来到人世间,首先浸润的就是父母的气息。 与父母相处时,如果父母之间恩爱有加、和谐共融,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也会建立起健康的夫妻之道。 出现矛盾时,如果父母能本着耐心的方式去处理,那么孩子日后在遇到问题时,也会持有一颗耐心,尝试与他人沟通,而不是发脾气、摆臭脸或者打冷战。 如果父母能全心全意尽到自己的责任,凡事共同配合,那么孩子日后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处事刚柔并济、懂得拿捏分寸的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18岁之前生活的土壤,真真实实地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当你拼命奔波,想给孩子更高的起点,想帮孩子插上可以远飞的翅膀时,请先努力营造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这才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好帮助、最大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