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5 09:47 最近,沈腾在彩排中假唱、忘词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给网友们带来了无限欢乐。 视频全长 25 秒,建议在 wifi 环境下观看 ↑↑↑ 请注意沈腾在抢词边缘疯狂试探的左手 与隔壁交头接耳,害自己和别人都没跟上节奏 没跟上就算了,还举起 " 推窗 " 之手,抢别人的词和镜头 ...... 与以往艺人出现假唱、忘词遭受的待遇不同,沈腾忘词不但没人喷,还被大家津津乐道,能把合唱演绎成喜剧的,恐怕只有沈腾老师了,不愧是长在观众笑点上的男人! 但忘词、抢词也算是失误,观众对待沈腾的失误为什么如此宽容? 失误也有技术含量。 失误要落在别人的笑点上 忘词是比较常见的演出失误,人非圣贤,再严谨的人都有失误的时候,区别是每个人失误的 " 姿势 " 不一样。 朋友,你抢别人词了。 如果说沈腾的失误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纯纯的搞笑 style。 作为趋利避害的动物,大部分人,会对有益的事做出更大反应,下面的观点可能不太厚道,但看别人犯错真的很有趣,因为错误与喜剧是同根而生的近亲。 自从两百万年前,人类祖先进化出用来控制面部表情的肌肉,我们就做好了时时刻刻找乐子的准备,当然不是所有错误都能让人笑得出来,但很多喜剧都是以生活中的失误为原型创造的。 托马斯 · 霍布斯支持的喜剧优越论认为,错误之所以让我们发笑,是因为它们让犯错者显得愚蠢,从而衬托出我们的体面。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认为,人面对他人的错误发笑是出于自我认同,并得出结论:" 喜剧的职能就是通过将人们逗乐来纠正他们的错误。" 这个理论被称为幽默的自我提升论。 不管是出于自身的优越感,还是带着一丝追悔莫及的认同感,只要一个错误足够有趣,人们自然会被这个错误逗笑,特别是当这个错误显得很不协调时。 论唱歌忘词的投入程度与喜剧效果间的关系 如此深情地忘词,使这个忘词事件变成了一个成功的喜剧。无论歌唱得如何,沈腾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完全没有失误呢! 一个坏消息:即使沈腾不幽默地忘词,也可能被广大观众原谅。因为沈腾和多数明星操作不同。 失误指数可以手动调低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现实生活中就有这么一个公式: 失望值=期望值-现实 现实是很难改变的,但期望值是我们自己 " 塑造 " 的,当你刻意降低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值,别人对你的失望值也会大幅降低,你的人生就自动进入 easy 模式了。 就像今天的主角沈腾,爱忘词是他的特色 " 标签 "。 玛丽:腾哥他不记词你知道吗? 黄渤:我们再多说几句,他刚才看的那几句就又忘了。 沈腾爱忘词是搭档、圈内好友、观众们都知道的秘密。对此沈腾表示:忘词是他难以逾越的鸿沟。 我真着急,但我真记不住。 对于吃开口饭的喜剧演员来说,爱忘词是一大硬伤,多数人即使有相同的硬伤也会避而不谈,沈腾则相反,他不怕透露自己的缺点,坦诚地告诉观众 " 我真记不住词 ",这样在无形中降低观众对他的期望值,期望越低失望越小,还容易获得额外惊喜。 和沈腾相反,娱乐圈里很多艺人都有一个耀眼的 " 人设 ",学霸、完美、乖乖男这些 " 人设 " 看似华丽,其实动不动就有崩塌的可能性。 就像最近人设刚崩塌的王源,私人聚会时,被人拍到在餐厅包房吸烟,一下子登上热搜,就是之前的 " 人设 " 太过完美,导致期望值设定太高,遇到现实中的小瑕疵,原先的高期望就变成了现在的高失望值。 所以那些令人艳羡的完美人设,在壹读君眼里都是大坑,任何人不可能通过避免错误来维持一个完美的人设,因为人类都会犯错,背负完美人设的人也是人类,所以拥有完美人设的人,犯错后付出的代价会更惨重。 为了人生路走得不要那么艰难,少给自己设定 " 完美人设 " 似乎更明智,也会在失误时更容易获得别人谅解。 但更多时候,没有 " 完美人设 " 的普通人,平时各种幽默风趣,在当众发言、上台表演等关键时刻,却容易展现出更多的狼狈相,平日里的幽默细胞就像死光了一样,这多半是由于他们缺少了一种能力。 失误时的自我救场能力只能靠练 很多人在彩排、练习时,遇到一点瑕疵就叫停,从头再来,或者把错误的地方再着重练习十几遍,这样做的目的是打磨一个完美的表演。但这样做最大的弊端是,我们只练习了如何成功完成表演,当突发状况出现时,我们永远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练习可以无限重来,但是正式表演并没有机会重来!这种 "只练成功、不练失败" 的锻炼方式,结果通常是一着走错满盘皆输。 无论是舞台表演,还是工作生活,没有一件事是完全顺利的,失误无处不在,所以我们恰恰最该练习失误后如何补救。 辩论界的 " 老僵尸 " 黄执中在世新大学教学生演讲时,要求学生无论说错话,还是忘词,演讲都必须继续,不断面对自己的错误,现场补救,练习在出错之后,如何继续完成自己的演讲。 这样的练习不会减少学生犯错的几率,但会让他们获得一个沉稳的心态,再出错之后,他们不会自乱阵脚,由于慌张造成更大的错误。这就是练习如何补救失误的好处。 而那些追求 " 完美成功 " 的练习,哪怕表演和预想有一点不同,心里都容易紧张,担心后面会接不上,更不敢脱稿临场发挥。 有些人害怕犯错,索性止步不前," 跳出 " 做多错多魔咒的唯一方法就是什么都不做,这样只会因缺乏经验,在日后的生命中犯更多错。 无论是舞台演出,还是寻常生活,再充分的准备也会出现失误,而失误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有时甚至是 " 良师益友 ",很多经验丰富的艺人都是在失误中不断学习、成长。 被遮住没关系,再次掀起盖头就好 摔倒没关系,ending 动作完美就好 脱手没关系,安全接住就好 失误人人都有,是可以理解的,化解的方法不是人人都精通,更另众人折服。 威廉 · 詹姆斯说:" 错误绝没有那么严重可怕。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怎么小心,我们都免不了犯错,所以不如放松心情,别老为错误心神不安,身体才会更健康。" 比起担心失误,惧怕失误,不如多多练习失误,学习应对失误的各种技巧、方法,把每次失误当作宝贵的学习机会。 如果天生幽默感缺乏,喜欢给自己贴 " 偶像人设 " 的标签,又练不出万能的救场能力,不妨把自己打扮得尽量漂亮一些,听说这个世界对漂亮的人会更宽容一些。 就像表演结束退场时,不慎摔倒的热巴,不但没有因失误被观众责备,还得到网友们的赞扬。 热巴还有迅速离场,不影响演出的职业精神 毕竟她摔得太轻盈、太美了。 参考资料: 虞宁 . 幽默: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法宝 [ J ] . 视听界 , 2009 ( 2 ) :113-113. 徐丽红 . 论声乐表演中紧张状态下的气息运用 [ J ] .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 2008 ( S1 ) :159-160. 凯瑟琳・舒尔茨 . 我们为什么会犯错? [ M ] // 我们为什么会犯错 ?. 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