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我们上一篇讲过,手阳明大肠经止于鼻孔两侧鼻沟里的迎香穴,而足阳明胃经就是在迎香穴与大肠经相续接,胃经一侧共45个穴位,其中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侧面,有30个穴位分布在腹部、胸部和头面部,其实胃经还是比较复杂的,不只是穴位多,而且有2条主线和4条支线,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经络,这与前面讲的肺经和大肠经相比要复杂很多的;由于胃经比较复发,本篇我们先给大家讲一下胃经的循行路线; 胃经所有穴位的名称有: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下面我们讲一下胃经的循行路线; 胃经的第一条主线循行,与大肠经相续接并起于鼻翼旁(迎香穴),循鼻上行,左右两侧相交会于鼻根,向旁边循行进入目内眦(眼睛的内角,并且在这里与足太阳膀胱经是相交的),然后再沿着鼻柱向下,进入上齿中(还记得什么经进入下齿么?大肠经的别经进入下齿中),然后返回路线环夹口唇,在颏唇沟(穴位承浆穴处,颏唇沟正中凹陷处)左右相交,然后沿着下颌骨的后下缘到达大迎穴处(下颌角的前方,能够触摸到面动脉的搏动),再上行到耳的前方,经过上关穴(颧弓的上缘凹陷处),沿着发际线到达额前; 胃经的第一个分支,从大迎穴(下颌角的前方,面动脉搏动处),下行到达人迎穴(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然后沿着喉咙向下后行进到大椎穴(位置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然后反折向前行进,进入缺盆(人体的锁骨上窝中央),向下穿过膈肌,归属于胃,联络脾脏; 胃经的第二个分支,该支向下直行,从缺盆浅出体表,沿正对乳头的垂直线下行,到腹部后换成另一条线(旁开肚脐2寸的垂直线),再往下行进就到达了腹股沟处侧气街穴(腹股沟动脉搏动处); 胃经的第二条主线,是从胃下口(下口中医里叫幽门,胃伤口中医里叫贲门)处分出,沿着腹腔内下行也是到达气街穴,与胃经的第二个分支相汇合,然后继续向下走行与大腿的前侧,到达膝关节,并沿着胫骨的前缘一直下行到达足背,再经过足背到达厉兑穴(足第2脚趾的外侧端); 胃经的第三个分支,是从足三里穴位(外侧膝关节间隙下3寸,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外膝眼下3寸)分出,向下行进到达足第3脚趾的外侧端; 胃经的第四个分支,是从足背上的冲阳穴(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分出,沿足背向前行进到达足大母脚趾内侧端(也就是足太阴脾经的隐白穴),在这里与足太阴脾经相续接; 因为胃经的循行路线比较复杂,而且穴位又比较多,如果想了解具体穴位的位置,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学习哦,下一篇文章我会为大家介绍下胃经的主治病症和常用穴位的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