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2 17:47
![]() 爱是一种能力 一、引言:爱与自由
我们都经历过爱,现实中的爱往往伴随着痛苦。我们之所以痛苦,往往是由于我们对对方的期待落空,亦或是自己无法满足对方的要求。很多年前,我也曾陷入这种负面情绪的泥潭中,把爱情中不满与痛苦归咎于对方。 直到有一天,我徘徊在在图书馆书架前,仿佛在冥冥中的力量指引下,取出一本书——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翻开之后,看到这样一段话:
因此,自由与爱是并存的。爱不是一种反应,如果我爱你是因为你爱我,那么这只是交易,爱变成了在市场上被买卖的东西,那显然不是爱。爱是不要求回报的,甚至不感觉你给与了什么,只有这种爱才能使你自由。 时隔多年,我仍然记得当时看到这句话时的震撼,甚至体会到了佛家所说的“开悟”之感——我们在爱情中的痛苦并不是由于爱本身,而是来源于我们的恐惧:害怕自己不被爱。我们口口声声说的“爱”实际上是索取和控制。我们也因此变成了依赖的人,失去了的自我,也失去了自由。 我一口气读完了克里希那穆提几本书,他文字不仅把我从“怨妇“情绪中拯救出来,并且持续全方位地影响着我生活。不夸张地说,他文字奠定了我精神世界的根基——努力构建独立自由的自我,不依赖地去爱和行动。 随后我又读到了弗洛姆这本小书《爱的艺术》,我惊讶于他们两人对爱的理解的契合。虽然他们的学术领域和文化背景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理想的爱是拥有完整和独立人格的人才会具备的能力;爱是给与,是创造;爱应当是广博的而非狭隘的;我们要不断完善自我才能获得爱的能力。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两本书对爱的理解有理想化的倾向,但这也正是他们的宝贵之处。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暂时无法抵达就否认远处灯塔的价值。 二、爱的前提是个人的完整与独立
现代人拥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同时也承担着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不安全感和焦虑。人们急切地寻找爱情里的答案,网络上也不乏各种情感专家撰文指点。那些传播最广的文章多是教你用技巧吸引他人;或是让你化身福尔摩斯,通过蛛丝马迹去判断对方的真心;有人还为你设定好男人/女人的标准,以便你按图索骥——“这样的女人最适合做老婆”/“遇到这样的人就嫁了”。 可是他们都误解了爱的本质。 弗洛姆一语道破:“大多数人认为爱情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能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爱的关键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的人。可是人们不考虑这一点,也不为之努力。而是想办法如何去获得回报与满足,计较得失,小心翼翼,疲惫不堪。 爱是一种稀有的能力,它的前提是完整、独立的人格。如果我们本身没有爱的能力,想寻求依靠来拯救自己,或是扭曲自己本来面貌去迎合他人,结果往往会让人失望。 人类都有归属的需求,想要与他人和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获得统一感。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劳动、遵守制度与规范、或者是纵欲来达到与他人统一的感受。但创造性的劳动达到的不是人与人的统一;满足外部的刻板要求只是一种假统一;通过纵欲获得的统一只是临时的。 唯有爱这种奇怪的现象能够让人在保持自己完整性和个性的条件下,冲破高墙,与他人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爱是给与
弗洛姆认为,爱情应当是人主动支配的积极自由的情绪。简单地说:爱是给与。 这种给与并不是我们理解的“牺牲”,以自己的损失和痛苦为代价;也并不是一种交易,目的是为了获得回报。有爱的能力的人认为”给“本身就使人满足和快乐,而无条件的给予是内心生命力的最高表现。 并不是拥有财物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你能付出和给予时时,你才是富足的。爱情当中的的付出是只在物质上的,而是应当分享你最具生命力的事物——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甚至悲伤,等等。 弗洛姆认为,除了“给”之外,爱当中还需要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理解”。这些要素相互支撑,都让你把目光投向他人,没有理解和尊重的给予可能就会沦为专断的控制。 天真的、孩童时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P38) 有人或许会说:不计回报一味付出那不是一厢情愿的傻瓜吗?最好的爱爱当然应当是相互付出的,亲密关系才能持续带来幸福。但是,他人的反应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我们只能把控自己的态度。 积极给与的爱本身并不依赖他人的反应,目的也不是为了回报,这种爱的本身就是最美好的体验。同时,我们要保留信心,相信爱能够唤起爱。而正如罗素所说:“人类的天性就是最愿意给最不需要爱的人送去爱。” 即使没有得到回应,又有什么关系呢?你有爱的能力,世界很广阔,开启幸福的钥匙已经在你手中了。 四、爱世界,爱自己
我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判断一个人的品行不要看热恋时的表现,而要看他对服务员的态度,因为这是很多年之后他对你的态度。 如果弗洛姆看到的话,他也一定也会同意这句话。他认为,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是博爱的,其标志就是“对需要帮助的人、对穷人和陌生人的爱。”“只有我们爱那些与我们个人利益无关的人时,我的爱情才开始发展。” 只爱一个人是狭隘的爱,爱是我们对世界的态度。“爱首先不是和某一个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是性格上的一种倾向。” 很多人认为爱情只是“对象问题”,而不取决于自己。他们认为,等我等到了理想的人,我就能拥有美好的爱情。作者做了一个很有趣的类比:一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试图等待最合适的对象,就好像一个不会画画的人认为,只要他看到最美的风景。就能够画出最美的画。这显然是毫无道理的。 每个人在堕入爱河的时候都会由于激情显现出最美好的里面,随着激情消失,许多问题也会暴露出来。持久的爱依赖的是一个人对世界和他人的持续的善意和关怀。 我们爱的对象还应该包括自己。
我们需要把“自爱”和“利己”作区分。利己者总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的标准去判断一切人和物,但他们其实不爱自己,对自己的关心也掩盖不了他们缺爱的能力。 爱自己和爱他人不会冲突吗? 这个问题曾困扰着我,但现在我有答案了:如果你具备爱的能力,冲突就会不再存在,因为你已经把自己和他人的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