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清官死后用草席下葬,300年后,村民从他坟墓挖出“金山”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19-05-26

明代有一清官,廉洁得出了名,死后身上别无长物,以草席覆身下葬,可谓寒酸至极。300年来,他的坟墓连盗墓贼见了都躲着走,但就在1956年4月的某一天,附近的村民偶然间打开了这座古墓,竟然发现了数不清的金货,简直就是一座“金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村民在古墓挖出金子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文管部门,工作人员在村子里做了一段时间的思想工作后,淳朴的村民们纷纷将金子上交,并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令考古人员没有想到的是,这批文物文物的价值极高,107件金器中,有22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比如这顶金丝冠,其貌不扬,却做工极为考究,整个金冠是以金丝编制而成,孔眼十分均匀,而且从外面找不到一个接头。前面有金丝盘成的“福寿”二字,前后左右有4孔,冒顶有5梁,所以又称“金梁冠”。还有一副金带板,共有20块各种形状的金块,分别雕刻着獬豸纹和灵芝纹,其中的獬豸纹属于古代执法官服饰上特有的纹饰,这也透露出墓主的一些信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个金扒耳,外形是一位女子,盘髻插簪,身穿裙子,裙摆是一个寿桃形状。身体中空,内穿一个金链子,上系一挖耳勺和一枚牙签,寿桃是一个可以打开的塞子。设计极为精妙,制作也十分精美。可见挖耳勺和牙签也是古人随身必备之小物件啊。

考古专家通过对古墓和随葬品进行进一步发掘和考察,确定墓主为明代的知名清官王士琦,浙江临海人,生于嘉靖三十年,曾任福州太守,在任职重庆太守期间,杨应龙造反,王士琦单枪匹马招抚了杨应龙,之后被提拔为四川按察使。调任山东后,王士琦在领导抗倭斗争中立了大功,还参与了打败丰臣秀吉的战争,由于不是主帅,所以他的功绩也就没有被载入史册。

出任右都御史后,病死在山西,由于王士琦为官清廉,离世时身上不名一文,以草席下葬,十分寒酸。根据《康熙临海县志》记载,“殁之日,帑无长物,旅榇萧然。”既然下葬的如此寒酸,那挖出的“金山”又怎么解释?

专家查阅了《明神宗实录》,上面记载皇家为王士琦“赐祭葬”的史实,也就是说N年后,皇帝知道了王士琦的功绩,于是又重新安葬了他,所以墓里大量的黄金乃皇帝所赐。专家在墓旁发现的一块石匾上,刻着“天恩赐地”四个大字,也佐证了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