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王朝为何没把起义军扼杀在摇篮里,反而让他们成了内部大患?

 半梦书斋 2019-05-26

大明起于东南,终于西北。

据说这曾是针对大明的一句谶语,但明末的崇祯大概不这么想,他认为东北的后金才是心腹大患。

明朝此前也有农民起义,而且都是迅速平定,所以崇祯最初也没把西北的农民军放在眼里,最初派过去的也是主张安抚的杨鹤。

崇祯在明朝末年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没钱,也就是没有银子,明朝的货币是白银,但许多人将银子存在了家里,比如熔掉变成工艺品,如此以来国家能够流通的银子越来越少,崇祯在大灾之年想赈灾,但是没有银子,朝臣都抠儿,崇祯自己也抠门,大家都藏着银子,于是地方便没钱赈灾,没钱赈灾,接下来就是造反。

农民军战斗力很强吗?肯定不是的,自古以来我国勤劳的人民群众只要有口饭吃是不会造反的,即使造反武器又怎么能跟政府军相比?

但是农民军确实越剿越多,为什么?

因为大明不止没银子赈灾,还没银子发军饷,于是越来越多的大明官军开始跟着农民军一起造反,造反的声势便这样越来越大。

崇祯不是没有能力,他志向远大又勤于政事,但却又是一个摇摆不定、多疑寡恩的人,史载:

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

对于农民军,他始终在剿抚之间摇摆,而农民军也充分发挥了能战就战,不能战就降的策略。

起兵~与官军打仗~战败~投降~走出包围圈~重新造反,几乎是所有农民军造反的逃路,就在这样战与降,剿与抚之间,农民军的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是朝廷能够掌控。

大明末年其实不缺名将,洪承畴、曹文诏、左良玉、卢象升、孙传庭等等,崇祯能用好一个都能剿灭起义军,但崇祯多疑,他就像换内阁成员一样换着剿农民军的将领,是崇祯给了农民军成长的时间,也终于使李自成和张献忠成长壮大成无法熄灭的熊熊烈火。

当崇祯想全力剿灭农民军之时,已经晚了。

大明末年确实存在三大问题:其一明末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其二为崛起的后金,其三为农民起义军。

崇祯确实也不是昏君,大明败亡的原因也不是他导致的,但其能力也确实不足以解决这三个之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一个王朝的末年有如此多的名将并不多见,但被崇祯玩成这样的结局也是罕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