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上青岛

 zzm1008图书馆 2019-05-26

爱上青岛

雨中漫步
2016-11-01 阅读1.9万
军港之夜 - 梦之旅合唱组合
设彩铃

青岛,一个融合了山与水的神韵, 充满浪漫气息的城市, 被誉为帆船之都、海上花园。
2015年,在一个金桂飘香的季节,我们开始了五天四夜的岛城之旅。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有“不到栈桥,枉来青岛”之说。岛城之旅就从这里开始吧。

沿海岸步行不远,就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建筑——天后宫。宫内有福鼎、圣母殿、财神殿、龙王殿、六十甲子星宿神殿等建筑,其彩绘和建筑艺术在青岛古建中首屈一指。

天后宫不远处就是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
这是一处古堡式建筑群,有各种建筑26栋,主要有“仁”字号监房、伙房、浴室、马房、瞭望台、监狱工厂等。保存如此完整的监狱,在中国是唯一的,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沿太平路南行,来到中国海军博物馆。这是我国唯一一处海军专题博物馆,分军服礼品、武器装备、海上战舰三个展区。其中前苏联海军军官佩剑、上甘岭树干、巨浪一号导弹和伊尔—14飞机尤为珍贵。
室外海面停泊有数艘军舰,游客可登临参观,值得一览。

沿海岸继续东行,一条小路蜿蜒至海边,这里便是1950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建的鲁迅公园。
公园全长2公里,占地四公顷。园内石砌小径,回环曲折,高低起伏。一侧是翁郁蔚然的松林,一侧是嶙峋归然的礁滩。坐在礁石之上,吹着海风,临海观潮,别有一番情趣。

向西走过蜿蜒的琴屿路,穿过百米长堤来到小青岛。这里又称“琴岛”,岛上耸立着一座白塔,由德国建于1900年,是轮船航行的标帜。入夜时分,岛影朦胧,那位手抱古琴的“琴女”,在皎洁的月光笼罩下凝视着海面。

沿海岸继续东行,就是第一海水浴场。美丽的海滩,形如弯月。海滩、蓝天、碧水,在这里汇集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与汇泉广场一路之隔,向北就是岛城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中山公园。园内建有孙中山塑像。每到5月前后,樱花路两侧数千株樱花及桃花、牡丹、杜鹃一起盛开,花团锦簇,灿若云霞,有“东海花海”之称。

在南海路23号,有一座民国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建于1903年的著名的海滨旅馆。
旅馆呈对称E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红瓦坡顶,具有德国中世纪民居建筑风格,是岛城最早的旅馆。1912年,孙中山在青岛停留期间,曾入住这里。

五四广场因青岛为近代史上“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而得名,如今是大青岛的符号。广场正中那形如螺旋般的红火风团雕塑取名为“五月的风”。
广场周边是这座城市地价最高的CBD。夜幕降临,高楼林立, 霓红闪烁,这里有青岛独特的豪迈与温情。

位于西海岸的金沙滩是不得不去的地方。乘坐隧道交通,穿越世界排名第三,全长8公里的胶州湾海底隧道,由薛家岛枢纽站换乘,可以直达金沙滩。
全长3500米的金沙滩,形如月牙,格外壮观。黄海吹来的强劲海风掀起的浪涛三五成群的涌上海滩,水清滩平,金沙如粉。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清澈的大海,休闲的游人,湛蓝的天空。“亚洲第一滩”的美名果然名不虚传。

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原为德国总督初来青岛的宅邸,1923年康有为来青岛时购得,取名为“天游园”。康有为虽然没有定居青岛,但每年都会来此一住,直到1927年病逝。
馆内有介绍康有为生平及戊戌变法的历史照片、文献和实物。故居复原陈列的三个展室,分别展出康有为的生活、逝世及安葬情况,及生前收藏的书画作品等中外珍品。

八大关是青岛最浪漫迷人的地方。它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马路两侧栽有不同树木鲜花,岁月流转,四季皆景,有“花街”之称。
韶关路的碧桃,正阳关路的紫薇,居庸关路的五角枫,紫金关路的雪松,宁武关路的海棠,惹人陶醉。
这里有世外桃源的清净,有童话般的童趣,有身披婚纱西装的情侣,有异国风格的各式建筑 。八大关就像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和音乐,充满故事和梦幻,让人流连忘返,痴迷其中。

花石楼是一座融合了古希腊、古罗马和哥德式建筑风格的古堡式建筑。据说是1932年一位白俄人修建。相传解放前特务头子戴笠曾在此居住。解放后董必武、陈毅曾在此下榻。1946年东北战事紧张,蒋介石曾最后一次来青岛并下榻此楼,与美军紧急会谈未成,只好飞往台湾。

公主楼坐落于居庸关路16号,有一座尖塔与不规则斜顶屋组成,建于三十年代,为北欧滨海庭院建筑风格,精巧可爱,颇有几分童话气息。据说是当时住青岛的丹麦总领事为丹麦公主而建造的别墅,为其来青避暑时居住,但公主并未来过,“公主楼”的名字却传了下来。

从八大关来到奥帆中心,就像穿越了百年历史。如今奥帆中心已成为青岛的新地标,是这座城市的活力体现。
在这里,你可以参观各种帆赛设施,乘游艇畅游海上青岛。但最美的还是入夜时分,沿着海岸线眺望岛城夜景,灯光璀璨,映红斑斓 。一排排停泊在海边的赛艇,在灯光的照射下映衬出美丽的倒影,不知从哪里传出优雅的萨克斯旋律,这个夜晚让人无眠。

位于浙江路的弥爱尔大教堂,建于1872年,是当地最大的哥德式建筑,直到八十年代都是青岛的最高建筑。教堂耸立于千楼万宇之间,无法掩盖那份庄严与肃穆。周日正赶上做主日弥撒,不时从教堂里传出管风琴的美妙琴声。在这神圣的地方,总少不了牵手而漾开幸福笑脸拍婚纱照的新人。

离教堂不远,是建于1903年的胶奥总督府,它耗资85万德国马克,为当时德国在青岛的最高权力机关驻地。建筑采用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风格,气势宏大,庄严而生动,也是岛城少有的近似正北正南建筑物。

江苏路基督教堂是由石头砌成的,分礼堂和钟楼两部分,是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颇有童话般的感觉。

位于信号山南麓的德国总督楼,当地人叫“迎宾馆”,于1905年由德国设计建造,耗资100万马克,其豪华程度优于港澳总督官邸,当年是德国胶奥总督的官邸,故俗称“提督楼”。据说首任总督没住几天,因建造费用过大而被弹劾回国。

位于总督府北面不远的信号山,是一处不得不去的地方。它原名叫“大石头山”,1898年德军曾在山顶建航海信号旗台,故名“信号山”。整座山的主体部分像个圆锥形,岩石巍峨,山顶的三个红色蘑菇状建筑物居于青山翠柏之中,成为岛城的标志性景观。特别是那座双层观景台,30分钟旋转360度,可居高俯瞰青岛全貌,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老舍故居,又称“骆驼祥子博物馆”,是老舍创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地方 。这座面南背北的故居,楼下为老舍全家的居所,老舍于1934年来青岛受聘于山东大学,直到1937年离开青岛,大部分时间居住于此,并写下包括著名的《骆驼祥子》在内的许多佳作。

位于四方区兴隆路的青岛民俗馆,是一处了解体验当地民俗风情的重要场所。馆内共分序厅、民俗风俗、港口风情和城市风情四大展区,29个板块,演绎着岛城地方民俗特色和在历史文化中的城市特色。

天幕城是一座融合岛城历史文化民俗与中西方现代装饰手段的大型室内步行商业街,整体采用巴洛克风格,运用水光电等多种装饰手法,将东西方艺术和谐融合,让游人既能品尝到当地特色美食,又能体验岛城传统文化,给游客带来一场人文美食盛宴。

浪漫而又愉快的岛城之旅就要结束了。
青岛这座城市依山傍海,浑然一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它的符号。恐怕很难再找出一座城市能将这些元素如此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起伏跌宕的山,汹涌激荡海,异国情调的房,风情万种的城,汇聚成山海之城、动感之城。 它美丽而不娇妍,浓重而不呆板,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浓重的历史,散发着文化的气息,让人陶醉,不愿离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