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解放70周年】《白毛女》:打响革命文艺进军上海第一枪

 zzm1008图书馆 2019-05-26

1945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演出。

第20军“前锋”文工团入驻毛森公馆,部分团员在门外台阶合照。

第20军“前锋”文工团在上海的演出剧照。 (均资料照片)

口述人:刘石安(上海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会长)

1949年6月,上海刚刚解放。我听同学说,在“文艺会堂”正演出一部歌剧《白毛女》。“是解放军演的,就是之前睡马路的解放军。”同学说,“很有看头,真实感人。”刚解放时,全体在马路上宿营的解放军战士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按捺不住好奇,就去乍浦路“文艺会堂”买了一张票——完整版的《白毛女》,两个半小时左右。

记得演出是下午两点钟开始,1000个座位的会堂挤满了人。开场前,走道、楼道、窗台都坐满了人。当演到“黄世仁在除夕夜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喝盐卤自杀”时,会堂里突然有个观众站起来,用上海话大声喊:“打倒地主!”随即,整个会堂的人都呼应喊起来,大概持续了有五六分钟,我的情绪也被现场的气氛感染了。演出不得不中止,直到解放军出来维持秩序。中场休息时,我听到一些观众的议论——“解放军又能打仗又能演戏。”“真没想到解放军能演艺术性这么高的歌剧。”演出一结束,很多观众跑到舞台前,抓着演员们的手问:“你们的鞋底是不是解放区的老百姓给做的?”“你们打仗的时候怎么有时间排这么好的戏?”

《白毛女》搬上上海舞台,从第一场7位观众到场场爆满

百姓口中“文武双全”的解放军是第20军的“前锋”文工团。1949年5月27日解放上海后,“前锋”文工团团员跟着第20军的战士们一起在马路上宿营,团员们在一起讨论,能够为刚解放的上海做些什么呢?彼时,副团长葛鑫主动向军首长请战,提出用革命文艺去占领上海的舞台。话语虽振奋人心,可究竟怎么占领?大家犯了难,在大都市的正规舞台上,总不能演快板,扭秧歌,得拿出有影响力的大剧才行。当时,上海剧场里演出的大都是才子佳人的古装戏;洋歌剧是《蝴蝶夫人》《茶花女》;影院里放映的是美国电影《出水芙蓉》《飘》;国产片最火的是蓝马和上官云珠演出的《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白毛女》。

《白毛女》诞生于延安。当时,解放军走到哪,《白毛女》就演到哪,在解放区可谓盛况空前。这部剧甚至凭借艺术感染力,在转变被俘虏的国民党军士兵上发挥出特殊作用——淮海战役期间,许多被俘的国民党军士兵看完《白毛女》后,纷纷扔下美式钢盔和有“青天白日”帽徽的军帽,请求加入解放军。“前锋”文工团的团员们一致认为这部剧肯定能够打动上海的观众。

5月28日,歌剧《白毛女》正式开始排演。当时,上海著名演员蓝马和上官云珠天天前去“探班”,蓝马还特意请电影导演给文工团上了一课《角色的诞生》。蓝马是文工团副团长葛鑫的“旧相识”——1949年参军前,葛鑫曾是演员,在上海影剧界有不少老朋友。蓝马曾和他在电影公司一起演过戏,睡过大通铺。仅仅排练了3天,6月1日,歌剧《白毛女》就在上海虹口区乍浦路“文艺会堂”(后改为解放剧场)正式公演。

可是,公演第一天,1000个座位的剧场只来了7个人,团员们傻了眼。纠结了一番后,他们还是决定如期继续上演。第二天,剧场来了80多名观众。第四天,剧场竟然爆满,散场后很多观众久久不肯离去,之后便是一票难求。连续演出一个月,歌剧《白毛女》轰动上海滩。上海文艺界的一些知名人士也纷纷前来观看,他们始而怀疑,继而惊讶,最后赞叹不已。

演出期间,文艺界专家纷纷在报刊上撰写评论文章,他们认为,歌剧《白毛女》有着强烈的革命内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演员表演、音乐伴奏,还是舞台布置,都十分成功。一个月后,部队移防嘉定,上海市区观众舍不得文工团走,提出哪怕再加演一场也好。沪上许多剧团纷纷争演《白毛女》。

充满“上海味儿”的“前锋”文工团

第20军“前锋”文工团演员中有不少是从上海走出去参加新四军的。第20军的前身,是新四军一师,军中大多数指战员都是从上海奔赴解放区,或者来自浦东游击队。1945年11月新四军一师奉命战略转移,从苏中北撤山东,组成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前锋”文工团也应运而生。团内男女青年演员,大都来自南方各省市,以上海青年居多。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文艺基础相对较好,能编善演,朝气蓬勃。

在当时山东老百姓的眼里,这是一支形象上别具特色的部队——他们大多数戴着眼镜,插着钢笔,看起来文质彬彬。每逢重大战役结束,文工团很快就能自编自演一系列节目:宣传战役的胜利,表彰战斗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等。在上海战役中,“前锋”文工团全体团员站在火线最前沿,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他们蹲在战壕里,把官兵们英勇战斗的事迹记下来,编成快板和说唱,立即进行现场宣传,鼓舞士气。同时,他们还肩负后勤员的职责:抢救、运送伤员,送饭送水。

解放上海战役取得全胜时,“前锋”文工团接到命令,从梅陇入城,被分配住在八区。由第20军担任警备任务的第一警备区,按照当时旧制行政区域划分共计有九个辖区,即邑庙、蓬莱、嵩山、卢家湾、常熟、徐家汇、龙华、杨思、洋泾等区(相当于现在的黄浦、徐汇、闵行和浦东新区的沿江部分地区)。“前锋”文工团驻扎在高安路25号的一栋花园别墅里,那里曾是国民党特务、前上海警察局局长毛森的公馆。

大明星“投降”无产阶级文艺

歌剧《白毛女》公演后,首先找上门来的就是著名演员蓝马。那时,蓝马主演的《希望在人间》《万家灯火》脍炙人口。他是一位出色的演员,享誉上海文艺界。看了歌剧《白毛女》公演后,蓝马激动极了,找到“旧相识”葛鑫,一把抱住他说:“了不起,革命了不起!我要和你一起当兵去。”考虑到他与上官云珠刚刚闹翻,正寄居赵丹家,当兵很可能是一时冲动,葛鑫便打哈哈说:“你是大明星,我这个小庙放不下你的!”蓝马却越发认真了,“我投降工农兵,投降无产阶级文艺,请你受降!”“什么投降、受降的,老朋友怎么能这么讲?”葛鑫哭笑不得。“对不起,我是念错台词了,但我真是认真的。我参军是铁了心的!”葛鑫看到软硬皆施、非要参军的蓝马主意已定,于是报告了第20军政治部。

经上级批准,蓝马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享受营级待遇的演员。不久,他调入总政治剧团,后在话剧《万水千山》中饰演主角。歌剧《白毛女》演出打响了革命文艺进军上海滩的第一枪。就在1949年,我也如愿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成为第20军的一名战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