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镜像反射——同步彼此的行为和动作——是人际交往舒适度的最强有力的表现。最常见的情况是:婴儿微笑,母亲也会微笑;婴儿牙牙学语,母亲也会发出相似的声音; 当很多婴儿在一起时,一个哭泣时,其他的婴儿也会效仿,随之哭泣。或者葬礼上的人的面部表情看起来都是一样的;球队得分时,我们欢欣鼓舞的样子也如此相似。同步式行为能够促进和体现社会的和谐。 美国特勤局会从人群中寻找不具有同步式行为的人,这样的人通常在计划做一些与人群中的其他人不同的事情——甚至可能有犯罪计划。在小约翰·W.欣克利 意图刺杀罗纳德·里根之后,目击者对调查人员表示,欣克利的相貌、表情和举止看上去十分怪异。当其他人兴高采烈地近距离看着总统时,他的表现与周围的其他人并不同步。阿瑟·布雷默试图刺杀州长乔治·C.华莱士的时候也是如此,从之后发布的新闻图片中可以看出,布雷默在人群中看起来非常“古怪”,显得十分突出。 以前在公安局听过一次分享,小偷在人群的行为跟普通人完全不一样,有些经验的人可以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小偷。下次你在人群之中,可以观察下周围的人群,有哪个人的行为是不具有同步式行为。 只有当我们感到很舒服的时候,我们的头才会倾斜,特别是在其他人身边的时候。倾斜头部会暴露出颈部,这是我们身体中最脆弱的部位。 当我们焦虑、害怕或者面对不喜欢或不认识的人时,几乎不可能歪着脑袋。不信就试试看。 歪着头能有效地促进沟通,表示“我听着呢,我很自在,我接纳你,我很友好”。 触摸脖子是一个准确的信号,表明不适、疑虑或缺乏安全感。触摸或覆盖住颈窝(胸骨上切迹)表明不安全感、不适、恐惧或关切 用你的声音来积极地影响他人。 如果你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或者使别人的注意力一直在你身上,那么请降低而不是抬高你的音量。 恰当地使用语言模仿,能帮助你找到与他人的共同语言。如果他们说“我的小孩”,你就不要说“你的孩子”。如果他们说“这是一个麻烦”,你就不要说“这是一个问题”。 停顿和沉默的力量不容小觑,它们传达出的是自信和从容。 演讲时的吞吞吐吐跟停顿可不一样。 “嗯”“啊”,还有清嗓子的声音不仅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还浪费了时间,没有人喜欢这样。
任何一种商务互动都可能引发紧张感,商务谈判尤其如此。以下是一些可助你缓和紧张局面的非语言方式: 1. 向后靠,让出空间。 2. 不要紧盯着对方的眼睛,目光可以转向其身体的其他部位。 3. 不要抱着双臂或双手叉腰站着。 4. 略微转一个角度,侧身面对谈判对手。通过改变角度,你可以缓解紧张感。 5. 深呼吸,长长地呼气。你身边的人总是会受到感染,效仿你平复心情的举动,无须你将“冷静”二字说出口。 6. 使你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关于这个问题,我还要再考虑一下”;“我们休息一会儿吧”;“我还需要一天时间再对此审核一下”。 7. 站立的时候,双腿交叉,头部倾斜,有助于缓解人们之间的紧张关系。 8. 站起来,稍稍走开一点。距离产生双重力量:可以缓解紧张感,同时使你显得更有威严。 9. 一起散步。人们并排走的时候,很难表现得尖酸刻薄。 10. 一起吃点什么或者喝点什么。分享食物会使人产生信任,促进互利互惠和合作。 1. 提前准备,多次排练。我每次演讲前,都要排练10~15次,以确保我的表达流畅自然,并以最佳方式呈现我要讲的内容。 2. 选一位你喜欢的演讲者去模仿。你无法否认奏效的演讲方式,所以就要模仿别人可取的做法。 3. 提前去会场,你就会遇到一些听众。人们入座后,你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这样你就会比较放松。 4. 提前准备好音像设备。六年里,我遇到过两次投影仪灯泡坏掉,一次电脑死机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备好。 5. 如果你紧张,就毫不犹豫地告诉听众,特别是当他们是你的同事时,然后把紧张抛到脑后。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演讲者,面对大批观众,有时也会心慌。 6. 利用好舞台,可以来回走几步。不要躲在讲台后面,没有人会喜欢。 7. 时常做一些手势和动作。强调重点时,可以做一些反重力动作或者降低声调;这两种方式都会吸引注意力。 8. 无论如何都不要照着你的讲稿一字一句地念,也不要讲与屏幕上完全相同的内容。 9. 可视材料尽量用蓝色的背景,经专家证实,蓝色是最佳的背景色。 10. 用你的手来指屏幕比用激光笔更有力度。 11. 试着保持低沉的声音,如果你紧张的话,至少不要把声音提得太高,因为这样会让听众倒胃口。 12. 如果你是一位女性,那么你在穿着上会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因此你可以用服装的颜色来吸引听众的目光。尽可能离开讲台,用你的双手来扩大自己的领域,强调你要传递的信息。很多女士都喜欢躲在讲台后面,限制双手的动作,这同时也阻碍了交流。 13. 最后,要让你的听众意犹未尽。在一个问题上没完没了地讲太久永远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蓓 每日小记第136天 @夏天 第25天。好难呀。坚持。读书。去了海鸿。 |
|
来自: 小巫du8xvzxmh6 > 《工具类文章》